太阳能企业,抗震救灾在行动


四川地震,举国震惊,太阳能企业抗震救灾在行动,光热企业老大皇明快速反应,第一时间向灾区捐赠价值260万元光电救援物资,为了帮助灾区中小学校再建,皇明集团又向中华健康快车基金会捐赠200万元的太阳能热水设备,加上黄鸣董事长及集团员工共同筹集的40万元善款,皇明集团为灾区捐款捐物累计已达500万元;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一批光热企业纷纷慷慨解囊,力诺捐款捐物200万,太阳雨100万,光芒太阳能捐款30万,天普捐款捐物18万,清华阳光14万,桑普6万,阳光世家捐款捐物6万,郁金香1万,贝斯特6000元……;光伏企业也不示弱,尚德200套太阳能照明,阿特斯50万人民币+50万太阳能发电设备,赛维LDK捐款捐物100万左右……。

当国家、民族行动起来的时候,太阳能企业作为能源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应该冲锋在前,因为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和命脉,更应该率先思考起来,行动起来,为企业,为品牌,更为灾区尽到时代赋予的责任。其实,对于太阳能企业来说,第一时间的快速救灾和灾后的重建都为太阳能企业作了铺垫,无论是义卖还是捐赠,无论是公益广告还是支持灾后重建,我们都要系统思考,都要以人为本,因为生命至上!大灾之时,有责任感、有良知的企业都在依托自身的力量,特别抽调资金和物资,给予了可观的捐助和表示。然而,也有一些企业在大灾面前表现为缺位、无所作为,它们对救灾所做的事往往仅仅局限于零散的个人捐款,缺乏系统事件公关策划,缺乏对资源的整合,缺乏持续性。

救灾固然需要全社会的鼎力帮助,但灾后的重建才是更为严峻和持久的课题。如何创造条件,整合更多的社会资源来为灾区的后期建设做出贡献,如何让太阳能企业、让消费者心甘情愿的为灾后的重建尽一份力,关键在于我们太阳能营销策划人的策略和方法。譬如,像“每卖出一台太阳能热水器就向灾区人民重建家园捐出拾钱”、“每支管拿出一元钱”等等这样的持续性的营销行为,既无损企业的根本利益,又满足了消费者无须额外付出成本的同时仍然能够尽到献爱心、求助灾民的人文关怀,一举多得。灾民、企业、消费者都能够找到一种最佳的平衡。

大灾之后有大爱,对于可再生能源的太阳能企业来说,更应该撬动更多的社会资源,长期的、始终如一的给予灾区人民真正的人文关怀,与灾区建设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