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大难——报纸上的人性痛点
●向隽
报纸是个寻常东西,它在以往充当着离间人性、夸饰太平给普通人家的日常生活添堵的角色,翻阅那些花里胡臊的版面,充斥着娱乐、休闲和一些明星的八卦,大不了也是种种报喜不报忧的虚假社会新闻,或者帮一些官员粉饰自己的马屁文章,说得到位一些,应该是老百姓从来就不当回事的经过伪装过的谎言,供需要谎言的人消费之后,报纸就被拆解成两样东西,一个是可报可不报的符号游戏或者被刻意罗列起来的信息 “报” 倒,另一个就是一张应该回炉再作它用的废纸了,这么分开来看,所谓报纸就露出垃圾的本相。
2008年5月12日下午2点28分,一切都变了,一个惊天动地的灾难发生在汶川。
今天,官方公布汶川地震已有55740人遇难,举国哀痛啊!!!国殇的巨哀巨痛之后就是救命救灾,无数老百姓自发地为灾区捐款,志愿者纷纷冲杀进现场,地震毁坏了百姓的家园和巨多宝贵的生命,连一些对社会对集体早已冷漠如灰的人都焕发出爱心的光辉。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这些曾经被说油了的口号突然变成最可信最血性最温暖的词语,体现出抗震救灾举国对抗天灾的悲歌——中国人终于成为一个不可粉碎的强大力量。而报纸也成为人们最愿意接近的纸张,因为报纸终于传达出人民的心疼和大爱之美,上面的文字不再被视为星星点点的垃圾,而是催人救命的鼓点,心灵的地震震醒了一个古老的民族。以首创水墨写意蚂蚁而备受美术界关注的画家刘豫华,揪心地关注报纸上的地震灾情时,从中发现了发现了可以表达自己为这场大灾难万分疼痛的感受体,他拿出一张报道救灾前线的报纸,让水墨的蚂蚁爬满油墨的文字之间,接近疯狂地述说着心中的深度场景,我们看到了艺术的痛点,水墨的蚂蚁,油墨的文字,两样媒质矛盾的纠结,完成了对这场大灾难的大悲大爱之思,因为报纸上抗震救灾的现实记录给他作了最真切的铺垫和烘托,那就是中国人的不屈,中国人的精神凝聚。艺术的行为在这件作品上得到一个特别的真情彰显。
刘豫华将把这幅倾情创作的新作送去义卖,捐赠给汶川地震灾区,这才是艺术家应该表现的艺术良知。面对刘豫华用画面爆发的人性痛点,我要再次为灾区人民祈福,为我们的国家祈福。
2008年5月23日 1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