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举之风温暖华夏,人性之美感动世界。大灾拷问国人的社会良知和企业家们的社会责任,备受争议和指责的中国暴利行业——房地产在人民生命财产遭受重创的灾难面前,显得异常柔弱、彷徨,第一时间“集体失意”,完全失去了意气风发指点江山的大将风度。马云、王石、潘石屹、张茵等富豪企业家更因捐款数额或时间没有达到某些网民的预期而被指“为富不仁”,遭到各种诋毁。有人将美国政府100多万美元捐款和沙特阿拉伯政府捐助的6000万美元进行对比,得出美国对中国的友好是“虚伪的”结论;诺基亚、麦当劳、肯德基等知名企业也被戴上“国际铁公鸡”的帽子,还有人号召抵制这些“没有良心”的企业;某报用“外资金融机构在华暴赚4700亿/捐款不到4000万”这样的标题表达对外资金融机构的不满,被多家网站转载。然而,以奇瑞为首的中国汽车行业自主品牌吉利、华晨、比亚迪、长安却能够在第一时间阶段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战胜外资品牌赢得国人的尊重和赞扬。
买房、买车、股票似乎是一个人成功的标志,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刚刚富裕起来的国人在“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的消费理念下催促下,炒富了中国的房地产业,装满了外资车企的腰包,也在不知不觉中让境外金融机构在国内上市银行身上已赚取金额677亿美元(按汇率约为4727亿人民币),然而,就在多灾多难的共和国遭受突如其来的特大灾害之时,他们却躲躲闪闪,节节败退,一连串数字背后的慈善逻辑折射出暴利集团的美与丑,善与恶,让我们清醒的认识到西方所标榜的企业公民和企业家的社会责任在中国发生了扭曲,你可以用“双重慈善标准”游戏中国人民的民族情感,我们也应该用消费行为进行“经济投票”。就让上帝的归上帝,撒旦的归撒旦吧!
房产:国内最富有的行业,最差的表现
2007年万科销售额排名内地地产行业第一,超过523亿元,净利超过48亿元,此次捐赠的善款,不足其净利润的万分之四。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房地产行业所占国家GDP超过10%,在有些城市和地区这一比例更高。但是,在举国悲恸的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除恒大地产、世茂集团及碧桂园、富力地产等捐款千万元以上的企业外,大多数地产企业则表现得“冷静”。截至目前约4.6亿元的地产行业捐款总额,在所有行业的现金捐款中排行倒数第二(倒数第一是无偿进行了难以列数的药品支援的医药行业)。从2003年的“非典”,到今年初的南方雪灾,到此次的强烈震灾,地产商的善举排名一直稳坐最后一把交椅。
四川汶川地震当天,万科曾宣布捐款220万元。但在全国人民爱心涌动,全国企业界动辄千万、上亿元的捐款面前,这笔捐款数额以及之后万科董事长王石的表态迅速给万科带来了近年来最大的一次公共信任危机。2008年05月21日08:20中国市值最大的房地产公司万科(000002)宣布以1亿元资金参与灾后重建。在经历和承受了近10天的社会谴责风暴之后,万科终于出手宣布无偿投入1亿元参与灾后重建。
改革开放几十年的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一味地只谈发展会淡化人对社会、对他人的责任心,从而失去整个社会对我们的信任和支持,乃至失去整个市场。住房是关系社会民生的大事,来不得半点马虎,豆腐渣工程直接带来的就是血的教训。而靠抢占土地资源、靠钢筋混凝土赚钱的房地产开发商看到灾区人民被深埋在倒塌的建筑废墟中时,竟然无动于衷。还需要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引导与教化,这是多么可悲的现象啊!毕竟,从社会的角度来说,房地产开发商所创造的这些财富都是来源于民众,当民众有难时回馈社会应是一种义务,一种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
汽车:奇瑞汽车国难当头、当仁不让
奇瑞汽车捐赠了1600万元的款物。而2007年奇瑞汽车公司累计生产汽车36.9万辆,实现销售收入151亿元,不足万科的1/3。同时,据中国国家信息中心组负责人称,今年汽车业的销售利润率在6%左右,仅是地产巨子万科利润率的1/3。但是他们所捐款物的数额,是万科的6倍以上。
汶川地震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整个中国的运转都为之心折情牵,当然也包括我们的汽车行业。汽车厂商们也纷纷慷慨解囊:奇瑞汽车1200万元,华晨汽车1133万、吉利汽车捐款1000万人民币,李书福个人捐120万;人民币;长安汽车捐款600万人民币;江淮汽车在调拨了200辆多功能车参与救灾后,又追加了价值200万元的各类车辆用于救灾一线。
目前自主品牌小排量车每台车的利润仅有几百元,比如奇瑞QQ的单车平均利润也就500元左右,此次奇瑞捐助1600万元就是3.2万台的QQ的利润。吉利捐献的1000万元也是2万台吉利美日的利润,一汽此次捐助的1千万元也是近3万台夏利的利润,比亚迪捐助的1千万元是万台F3的利润。华晨捐献的1千多万相当于上万台华晨骏捷的利润。
回想起奇瑞、夏利、吉利、华晨、比亚迪、长安等中国轿车的新力量,中国力量充分显现。如果说自主品牌是在简单的以捐献提升品牌形象,做营销活动,这个投入也太大了,这项企业费用支出都是各家企业低端品牌数月的销量利润。自主品牌绝不是简单的品牌提升行动。自主品牌面对中国灾害的巨大的资金捐献付出体现的是—自主品牌的“中国力量”!但个别合资企业的从企业角度尚未表现。自主品牌在大灾大难前的反应和决策很快,迅速就能决定全力付出爱心。但合资企业的决策太慢,目前捐出的基本都是企业员工的个人热血。
自主品牌企业在艰难中生存和发展,其受到的税收待遇总是偏低的,前期的外资企业的税收的超国民待遇已经让欧美国家感受到中国市场巨大和消费能力之强带来的巨额利润。
而在此次四川抗震救灾前面的同等国民待遇下的不同国民义务的体现反差巨大,很多跨国集团的国产豪华品牌的单车利润达到近10万元,而其企业的抗震救灾捐献仅有百十万元,测算下来,可以看到跨国集团的中国企业的此次地震捐献仅有十几台车的利润,而自主品牌是几万台车的利润,这其中的反差体现出-谁是最受尊敬的国民轿车企业?我们的国民财富迅速增长,消费者的金钱选票该投给谁?国家政策应该支持谁的发展?应引起政府的重新思考。
金融:获利集团的社会责任给政府出了道难题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社会各界纷纷通过各种渠道向灾区捐款。然而在此次捐款中,一向自称高度重视企业社会责任的外资企业,却显得很尴尬。据媒体《每日经济新闻》的不完全统计,境外金融机构在近几年近从国内上市银行身上已赚取金额在677亿美元(按汇率约为4727亿人民币),这还不包括其投资的为数众多的未上市商业银行。但汶川地震后,其捐款总额不到4000万人民币,尚不足其在投资中国上市银行中获利的万分之一。这篇题为《捐款总额居前,三大行每股贡献值不足0.3厘》报道指出,在为此次四川地震灾害捐款中,捐款最多的外资金融机构是汇丰银行,捐款1000万元,高盛以700万紧随其后;而其他知名的外资金融机构中,花旗捐500万、恒生银行捐200万、瑞银捐100万。与国内金融业的捐款相比,外资金融机构承担的“社会责任”明显不足。据最新统计,截止18日,国内银行业的捐款总额已经超过7.5亿元,保险业捐款超过1.5亿元,总额超9亿元人民币,远超国外同行。
我们失望的看到这些企业,尤其是外资金融机构、房地产行业是中国改革开放中获利最大的两个集团,他们得到的好处最大,但拿出的数额相对于利益有些“说不过去”。而这些企业的行为给中国政府出了道难题:“西方个人主义的商业行为”在中国缺失社会责任或者说是带有歧视性的“双重慈善标准”,引起中国政府的重新考量。我们有理由相信改革开放30年“崇洋媚外”的外资优惠政策将与野蛮增长的房地产业一样出现拐点。
此次天灾,公众空前关注国内外企业的慈善行动,或许是一个凝重的历史契机,政府与公众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监督和考量意识将由此觉醒。应该承认,虽然近几年社会责任成为企业界的热门话题之一,但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还不尽人意。此次汶川大地震激发了部分企业慈善义举,也提高了企业的慈善意识,相信未来企业在慈善方面会有所加强。不过,慈善不是社会责任的全部,企业的社会责任还包含员工待遇、企业纳税额、环保等方面。值得政府思考的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不能只建立在企业家的良心和企业自律的基础上,欧美的实践证明,不能指望企业天性“高尚”,政府监管、社会监督、企业自律缺一不可。
让我们期待,中国企业都能象台塑、李嘉诚、碧桂园、新希望、联想、海尔、奇瑞等优秀的企业公民楷模一样,在政府的引导和公众的舆论监督下迅速觉醒,与时俱进,把应尽的社会责任融合到长期的发展规划中,做一个合格的企业公民,为社会的和谐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大灾之时,必有大爱,中华民族在大灾大难面前,众志成城、万众一心,显示出空前高涨的爱国主义真情和民族凝聚力,这是一种可以穿越时空的中国力量,中国人完全有能力战胜各种自然灾害和国内外各种危机和挑战,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买房、买车、股票似乎是一个人成功的标志,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刚刚富裕起来的国人在“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的消费理念下催促下,炒富了中国的房地产业,装满了外资车企的腰包,也在不知不觉中让境外金融机构在国内上市银行身上已赚取金额677亿美元(按汇率约为4727亿人民币),然而,就在多灾多难的共和国遭受突如其来的特大灾害之时,他们却躲躲闪闪,节节败退,一连串数字背后的慈善逻辑折射出暴利集团的美与丑,善与恶,让我们清醒的认识到西方所标榜的企业公民和企业家的社会责任在中国发生了扭曲,你可以用“双重慈善标准”游戏中国人民的民族情感,我们也应该用消费行为进行“经济投票”。就让上帝的归上帝,撒旦的归撒旦吧!
房产:国内最富有的行业,最差的表现
2007年万科销售额排名内地地产行业第一,超过523亿元,净利超过48亿元,此次捐赠的善款,不足其净利润的万分之四。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房地产行业所占国家GDP超过10%,在有些城市和地区这一比例更高。但是,在举国悲恸的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除恒大地产、世茂集团及碧桂园、富力地产等捐款千万元以上的企业外,大多数地产企业则表现得“冷静”。截至目前约4.6亿元的地产行业捐款总额,在所有行业的现金捐款中排行倒数第二(倒数第一是无偿进行了难以列数的药品支援的医药行业)。从2003年的“非典”,到今年初的南方雪灾,到此次的强烈震灾,地产商的善举排名一直稳坐最后一把交椅。
四川汶川地震当天,万科曾宣布捐款220万元。但在全国人民爱心涌动,全国企业界动辄千万、上亿元的捐款面前,这笔捐款数额以及之后万科董事长王石的表态迅速给万科带来了近年来最大的一次公共信任危机。2008年05月21日08:20中国市值最大的房地产公司万科(000002)宣布以1亿元资金参与灾后重建。在经历和承受了近10天的社会谴责风暴之后,万科终于出手宣布无偿投入1亿元参与灾后重建。
改革开放几十年的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一味地只谈发展会淡化人对社会、对他人的责任心,从而失去整个社会对我们的信任和支持,乃至失去整个市场。住房是关系社会民生的大事,来不得半点马虎,豆腐渣工程直接带来的就是血的教训。而靠抢占土地资源、靠钢筋混凝土赚钱的房地产开发商看到灾区人民被深埋在倒塌的建筑废墟中时,竟然无动于衷。还需要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引导与教化,这是多么可悲的现象啊!毕竟,从社会的角度来说,房地产开发商所创造的这些财富都是来源于民众,当民众有难时回馈社会应是一种义务,一种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
汽车:奇瑞汽车国难当头、当仁不让
奇瑞汽车捐赠了1600万元的款物。而2007年奇瑞汽车公司累计生产汽车36.9万辆,实现销售收入151亿元,不足万科的1/3。同时,据中国国家信息中心组负责人称,今年汽车业的销售利润率在6%左右,仅是地产巨子万科利润率的1/3。但是他们所捐款物的数额,是万科的6倍以上。
汶川地震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整个中国的运转都为之心折情牵,当然也包括我们的汽车行业。汽车厂商们也纷纷慷慨解囊:奇瑞汽车1200万元,华晨汽车1133万、吉利汽车捐款1000万人民币,李书福个人捐120万;人民币;长安汽车捐款600万人民币;江淮汽车在调拨了200辆多功能车参与救灾后,又追加了价值200万元的各类车辆用于救灾一线。
目前自主品牌小排量车每台车的利润仅有几百元,比如奇瑞QQ的单车平均利润也就500元左右,此次奇瑞捐助1600万元就是3.2万台的QQ的利润。吉利捐献的1000万元也是2万台吉利美日的利润,一汽此次捐助的1千万元也是近3万台夏利的利润,比亚迪捐助的1千万元是万台F3的利润。华晨捐献的1千多万相当于上万台华晨骏捷的利润。
回想起奇瑞、夏利、吉利、华晨、比亚迪、长安等中国轿车的新力量,中国力量充分显现。如果说自主品牌是在简单的以捐献提升品牌形象,做营销活动,这个投入也太大了,这项企业费用支出都是各家企业低端品牌数月的销量利润。自主品牌绝不是简单的品牌提升行动。自主品牌面对中国灾害的巨大的资金捐献付出体现的是—自主品牌的“中国力量”!但个别合资企业的从企业角度尚未表现。自主品牌在大灾大难前的反应和决策很快,迅速就能决定全力付出爱心。但合资企业的决策太慢,目前捐出的基本都是企业员工的个人热血。
自主品牌企业在艰难中生存和发展,其受到的税收待遇总是偏低的,前期的外资企业的税收的超国民待遇已经让欧美国家感受到中国市场巨大和消费能力之强带来的巨额利润。
而在此次四川抗震救灾前面的同等国民待遇下的不同国民义务的体现反差巨大,很多跨国集团的国产豪华品牌的单车利润达到近10万元,而其企业的抗震救灾捐献仅有百十万元,测算下来,可以看到跨国集团的中国企业的此次地震捐献仅有十几台车的利润,而自主品牌是几万台车的利润,这其中的反差体现出-谁是最受尊敬的国民轿车企业?我们的国民财富迅速增长,消费者的金钱选票该投给谁?国家政策应该支持谁的发展?应引起政府的重新思考。
金融:获利集团的社会责任给政府出了道难题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社会各界纷纷通过各种渠道向灾区捐款。然而在此次捐款中,一向自称高度重视企业社会责任的外资企业,却显得很尴尬。据媒体《每日经济新闻》的不完全统计,境外金融机构在近几年近从国内上市银行身上已赚取金额在677亿美元(按汇率约为4727亿人民币),这还不包括其投资的为数众多的未上市商业银行。但汶川地震后,其捐款总额不到4000万人民币,尚不足其在投资中国上市银行中获利的万分之一。这篇题为《捐款总额居前,三大行每股贡献值不足0.3厘》报道指出,在为此次四川地震灾害捐款中,捐款最多的外资金融机构是汇丰银行,捐款1000万元,高盛以700万紧随其后;而其他知名的外资金融机构中,花旗捐500万、恒生银行捐200万、瑞银捐100万。与国内金融业的捐款相比,外资金融机构承担的“社会责任”明显不足。据最新统计,截止18日,国内银行业的捐款总额已经超过7.5亿元,保险业捐款超过1.5亿元,总额超9亿元人民币,远超国外同行。
我们失望的看到这些企业,尤其是外资金融机构、房地产行业是中国改革开放中获利最大的两个集团,他们得到的好处最大,但拿出的数额相对于利益有些“说不过去”。而这些企业的行为给中国政府出了道难题:“西方个人主义的商业行为”在中国缺失社会责任或者说是带有歧视性的“双重慈善标准”,引起中国政府的重新考量。我们有理由相信改革开放30年“崇洋媚外”的外资优惠政策将与野蛮增长的房地产业一样出现拐点。
此次天灾,公众空前关注国内外企业的慈善行动,或许是一个凝重的历史契机,政府与公众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监督和考量意识将由此觉醒。应该承认,虽然近几年社会责任成为企业界的热门话题之一,但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还不尽人意。此次汶川大地震激发了部分企业慈善义举,也提高了企业的慈善意识,相信未来企业在慈善方面会有所加强。不过,慈善不是社会责任的全部,企业的社会责任还包含员工待遇、企业纳税额、环保等方面。值得政府思考的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不能只建立在企业家的良心和企业自律的基础上,欧美的实践证明,不能指望企业天性“高尚”,政府监管、社会监督、企业自律缺一不可。
让我们期待,中国企业都能象台塑、李嘉诚、碧桂园、新希望、联想、海尔、奇瑞等优秀的企业公民楷模一样,在政府的引导和公众的舆论监督下迅速觉醒,与时俱进,把应尽的社会责任融合到长期的发展规划中,做一个合格的企业公民,为社会的和谐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大灾之时,必有大爱,中华民族在大灾大难面前,众志成城、万众一心,显示出空前高涨的爱国主义真情和民族凝聚力,这是一种可以穿越时空的中国力量,中国人完全有能力战胜各种自然灾害和国内外各种危机和挑战,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