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小区的帐篷为何如此醒目?


成都市区部分小区出现救灾专用帐篷的事件,引起了全国范围的广泛关注,根据四川省纪委目前掌握的情况,市面上救灾帐篷的流出渠道有多种,但省纪委相关负责人也承认确实有部分经过非法渠道流入了成都市场。目前,灾区急需帐篷,为了解决帐篷问题,胡锦涛总书记亲赴厂家督阵;面对超员拥挤的帐篷,温总理心痛不已。然而,救灾专用帐篷却流失到了市场上被人牟利,被搭建在街头用来打麻将,这是犯罪,严重的犯罪!而没有看管好救灾物资,政府部门、有关机构也在责难逃。那么,该怎样看待与查处这些犯罪或违法违纪行为呢?四川省纪委相关部门负责人说,市面上的救灾专用帐篷来源渠道很复杂,有部分是存在误会,是市民和网友将一些以前使用的旧的救灾帐篷当成了这次发放的救灾帐篷。还有一部分就是此前帐篷确实是发给灾民的,但是由于灾民到成都来投亲靠友,因此就把发给自己的帐篷带到了成都市区使用。有关负责人所说的以前此前是什么时间语焉不详,但不管是什么时间,不管是灾情已过还是灾民暂不需要,有关部门对救灾帐篷都应及时收缴,回归储备以应不时之需。救灾帐篷来源于由国家救灾专项资金、社会捐赠及国际援助,以前使用的旧的救灾帐篷就可以任意处理、就可以散落于民间吗?国家救灾专项资金、民众爱心捐款可以这样糟蹋吗?以前此前的救灾帐篷和现在的救灾帐篷不都只有一个用途——救灾吗?难道我们国家富得不得了了,难道我们的救灾物资多得库房里装不下了,所以每救一次灾,帐篷就要换一茬崭新的?有关负责人关于帐篷来源渠道很复杂、存在误会究竟是何意?难道在说以前此前的帐篷流失属于合理合法?

救灾物资流失显然是政府的失职,这个问题上,政府应该首先检讨过失以谢民众、以谢捐款人。可我们看到的情况却恰恰相反,政府官员的第一反应不是检讨,而是开脱塞责、轻描淡写、避重就轻。调查还没开始,就有官员一口咬定问题绝对不会出现在省厅及成都市民政局;现在又有官员说目前我们所了解的情况,还没有政府部门和官方机构牵涉在内。民众捐款购买的救灾帐篷交给了政府看管,政府给看丢了,该承担什么责任,官员们为何闭口不言呢?贪污和倒卖是犯罪,失职渎职就不是犯罪吗?救灾物资流失是个极其敏感的政治问题,首先是加重灾民痛苦,其次是损害国家公信,再次是伤害捐助人感情。而政府部门这些难以自圆其说的塞责之词与轻描淡写的态度,不亚于救灾物资流失对捐款人的伤害;与目前这种灾难兴邦、万众一心的人文气氛显得极不和谐。

据截止昨天的统计数字,国内外为我国地震灾区的所捐款物已经达到了290亿元,今天的这个数字想必定会突破300亿元了。这么大宗的捐献折射了全球华人世界及众多友好国家及民众对中国灾区的深情厚谊,而很多人在奉献自己的一片爱心之时,最担心的恐怕就是自己所奉献的爱心能否切实让灾区人民接收到。我们在感慨于全国人民、各级政府、人民子弟兵为救灾舍生忘死、奋不顾身之时,也的确为我们各级政府的工作效率、严明守纪而担心。因为历史上的确有太多的事例说明,总有那么一些腐败分子、民族败类在大发国难之财,在利用手中的权力假公济私。也总能发现一些官员身在救灾的重要岗位,却不能很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这些问题的解决,也许不是高层领导人身先士卒、慷慨陈词所能解决的。

正是出于这样的敏感和历史教训,公众舆论才对成都小区出现的救灾帐篷事件义愤填膺、口诛笔伐,我们的许多官员也往往出于自己多年形成的职业惯性,进行一些蹩脚的文过饰非。但愿全国民众如此高昂的救灾热情能够让我们的官员们真正良心发现,能够坚决查处在抗震救灾过程中的各种腐败现象。当然这显然不是一个下决心、喊口号就能解决的问题,它涉及到体制、素质、惩戒措施等一系列问题。正是由于对此类问题的不放心,一些爱心人士才不辞劳苦,另外开辟民间的赈灾捐助渠道,通过非官方的慈善组织奉献自己的爱心,试图以此来避开腐败的盘剥,让自己的爱心真正化为灾区人民能切实感知到的温暖和力量。更有些爱心人士毅然亲自押运灾区急需的救灾物资,千里迢迢、历尽艰险将救灾款物送往灾区一线,亲手交到受灾人民的手中。每每看到这些,我的内心总是有一种说不出的酸楚。但愿经历了如此巨大灾难的中国,今后能逐渐少一些丑陋,多一些善良;少一些猜疑,多一些信任;少一些腐败,多一些清廉;少一些黑暗,多一些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