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官须谨记的“九个字”


        明代崇祯初年,刘振之任河南邬陵知县,曾书写一纸片,密藏于一小筐。每逢春节,他打开筐子把纸片取出观看,然后又贴上封条继续存放起来。家人和佣人都以为藏的是什么宝贝?直到刘振之死后,家人才把小筐打开,看到小纸片上写着三句话,九个字:不贪财、不好色、不畏死。

        身为知县的刘振之能够对如何为官、为人、做事,有着如此清醒的认识,并且能够将“不贪财、不好色、不畏死”这九个字终身珍藏,时时警醒自己,实在令人钦佩。这九个字,不但对古代官员有警示意义,就是对今天的每一名党员领导干部,都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

        升官、发财,好像向来就是一对孪生姐妹。俗话说,“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这是对古代贪官的一种讥讽,更是对官场潜规则的一种揭露。在今天,坊间还经常流传着这样的说法,“要发财去当官,愚人均受穷”。贪污腐化,虽然国家明令禁止,但总是有些大胆之人去“尝试”甚至“津津乐道”。所谓“当官不发财,请我都不来”(这是“三光书记”林飞龙名言)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在为官之初,也许很想做一个清廉正直的好官,但是面对官场上、社会上的各种诱惑,逐渐地被同化、异化、腐化,实在熬不住了,便开始大捞起来。还有一些官员,表面上给人感觉是清官一个,而背地里却干着肮脏的权钱交易、行贿受贿等腐败行为。这类贪官白天做大报告,给下属发指示,或是在什么会上做长篇发言,以及到基层去表演“关心群众”,乃至给小学校、工厂、商店、部队题词,当然都是“反腐败”不离口,“讲廉洁”不离手。回到家,由他给某某下属打个电话,或有行贿者上门,都会捞到大宗银子。而且,很正经地一百次说“下不为例”,一千遍再次重复。为官者要想真正做到不贪不沾,的确需要超人的勇气和过人的自律意识。

        只要我们留意,或是报纸杂志电台社论,或是街头巷尾市井百姓,都有在资谈或正言厉色地揭批某某官是如何贪污受贿,如何贪财好色。为了财色兼收,从芝麻九品到国之政要,大小贪官寡廉薄耻人格尽失,他们一个个“轰轰烈烈”前仆后继、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其行径或让人笑谈或泛人唾弃,或骇人听闻或令人扼腕嗟叹,或让人怒发冲冠。尤其是“色”字常常成为一些贪官下水的诱饵。“英雄难过美人关”,再有定力的官员,都有被俘虏的可能。据“专家”考证,如今的贪官百分之九十都养有情妇甚至一人有十几上百个情妇,养情妇纳小蜜的现象“遍地开花”。毋庸讳言,色情淫祸已经在我们的大地上泛滥成灾,已经侵蚀入社会各阶层,甚至象强水一样严重腐蚀了一些国家高层官员。于是一个个贪官为色而欢为情而狂,他们不惜贪污受贿以豢养情妇,贪的手段无所不用其极,奉媚纵淫丑态百出,为情殒命悚目惊心。但是,色字头上一把刀,纵情好色过度,总有杀头、掉脑袋的一天。所以,党员干部做到“不好色”,退一万步讲,是在为自己的身家性命着想。

        不贪财和不好色比较容易明白,也好像比较容易做到,而不畏死倒是要辩证地看一看,并正确理解和把握的。对于死,一般人还是比较怕的,但是作为百姓的父母官、人民的好公仆,如果贪生怕死、畏首畏尾,是不可能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员领导干部就该身先士卒、率先垂范,随时准备为党牺牲一切,包括生命。今天的幸福生活也是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在和平年代,虽不要去为战争而牺牲自我,但同样需要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和“怕死不当共产党员”的精神。可是,我们的一些官员忘记了自己肩上的职责,遇到困难就躲,遇到危险就让,更不用说视死如归了,他们把自己的生命看得比什么都金贵。不过,也有一些官员是不怕死的,但不是用在为民造福上,而是用在了为个人谋私利和纵情玩火上。尽管国家三令五申,党员领导干部不得利用职务之便搞权钱交易,不得收受红包,不得包养情人等等,并明确规定,发现一个,查处一个,绝不姑息。然而,“官”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一些贪官污吏,在干着偷鸡摸狗的丑事、肮脏事、龌龊事的时候,是很少有所惧怕的。他们通常是遮遮掩掩的,当然也有明目张胆的,但都奉行一个原则,那就是“有权不用,过期作废”。即使东窗事发,那也是“杀了我一个,幸福几代人”,可谓“无怨无悔”、“大义凛然”、“视死如归”。我们所提倡的是为人民谋幸福上的不畏死,而对那些死心踏地、顽固不化地结党营私、无恶不作之徒,要像痛打落水狗一样,见一个,打一个;见两个,灭一双,以此来净化党的肌体。

        不贪财、不好色、不畏死,这九个字说起来容易,而要真正做起来,并终生恪守,并不是一件易事。范质说过,“不患人不知,惟患学不至”。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唯有时时、处处提醒教育自己,“三日吾省吾身”,方能化之于心、见之于行,当好官、做好人、立好业、成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