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刘谷雨(刘咏梅之子,12岁,属鼠)
2008年在家评建手记(一百五十八)
作者:
一凡《刘咏梅
日期:
地点:长沙市金地社区
联系QQ:359091935
联系Email: [email protected]
联系手机:13755025437
一凡《刘咏梅<[email protected]> 18:13:00
孙中山
开放分类: 历史人物、中国国民党、革命家、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民主革命先行者
目录 名字
1、早年生涯
2、革命期间
3、临时大总统
4、二次、三次革命
5、联俄联共
6、革命尚未成功
思想
孙中山的税收思想
天下为公
家系
评价
轶事
纪念场所
受到清朝政府全力追缉的影响,自1907年起孙中山便长期居留欧美各国。武昌起义时,孙中山人在美国丹佛而不在中国。初闻革命成功时,孙中山还有些讶异,但随即在海外华人与美国的同情者间筹集资金。
当时孙中山领导的临时政府实力有限;虽然大部分的省份已脱离清政府的控制,可主要的军事凭借却是各地的团练与新军,或是混入部分华侨以及洪门与旗下哥老会的成员,无论在装备与士兵素质上,皆无法与清朝主力北洋军抗衡。此外由于孙并未实际投入革命战事,故各省的革命势力纷纷推出自己的领导,使革命势力呈现多头马车的情形。革命军被北洋军接连击败后,孙中山决定与北洋军的统帅袁世凯和谈,希望通过给予袁临时大总统的职位,让袁成为清朝垮台的最后关键。最后孙与袁达成协议:孙中山的临时大总统由袁接任,袁则以实际行动迫使清朝皇帝退位。同年
一凡《刘咏梅<[email protected]> 18:13:19
4、二次、三次革命
1912年8月,经宋教仁从中斡旋,同盟会与统一共和党、国民共进会、国民公党合并,改组为国民党。
25日,孙中山在北京举行的国民党成立大会中被选为理事长,但孙中山以“决不愿居政界,惟愿作自由国民。”,即委宋教仁为代理理事长。
1913年3月,宋教仁被暗杀,袁世凯嫌疑为原凶。孙中山力主南方各省起兵反袁,称为二次革命。由于实力不足,二次革命旋即失败。孙中山被通缉,不得不再次赴日本寻求援助。
1914年,孙中山在日本建立中华革命党,并两次发表讨袁宣言。中华革命党要求党员向孙中山个人绝对效忠,要按手模宣誓;并且将国民按入党时间分成等级,享有不同待遇。部份同时流亡日本的国民党员对此反对,原同盟会中重要人物如黄兴、李烈钧、柏文蔚、谭人凤等俱未有加入。
袁世凯称帝失败后,孙中山重回中国。
1917年,段祺瑞在张勋复辟后“再造共和”,废止了1913年选出的国会。身在上海的孙中山展开护法运动(亦称三次革命),号召国会议员一起到广州,召开国会非常会议,组织护法政府并就职为大元帅,誓师北伐。但广州护法政府逐渐由桂、滇系军人控制,孙中山实力有限,甚至出现“政令不出士敏土厂(大元帅府)”的情况。孙中山曾尝试发动兵变而未果。
1918年桂、滇各系控制国会改组护法政府,以七总裁取代大元帅,孙中山被架空,被迫去职。
1919年10月,改中华革命党为中国国民党。
1920年,陈炯明成功击退盘踞广州一带的桂、滇系,请孙中山重回广州。次年,广州非常国会取消军政府,选孙中山为大总统(习惯上称为非常大总统),开始第二次护法运动。孙中山就职后力主军事北伐,最终与主张暂缓军事,联省自治的陈炯明产生激烈冲突,于1922年6月爆发炮击总统府事件,孙中山离粤退居上海。
1921年后,孙中山在宣讲解释三民主义时,几度提及有人用世界主义反对其提倡民族主义。关于此事,后来的研究者从反对帝国主义的角度解释演讲的内容,指出反对世界主义是孙中山在他后期活动中为了宣传民族主义而进行的思想批判之一。
(注:张磊:
《论孙中山的民族主义》,
《孙中山:愈挫愈奋的伟大先行者》,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02页。原载《北京大学学报》1957年第4期。)
不过,孙中山当时回应的直接对象,并不是帝国主义,也不是泛指一般的世界主义。近年王尔敏先生的《中山先生民族主义正解》,照孙中山的演讲指其说是警戒国人不可醉心于新文化运动
(注:王尔敏:《中山先生民族主义正解》,台北,中山学术文化基金会1999年版,第186页。关于孙中山回应世界主义的所指,海内外学人较少直接论及。
2000年11月在中山翠亨的“孙中山与20世纪的中国社会变革”学术讨论会上,有学者就此提问,无人能够具体回答。一般相关著述主要是正面阐述民族主义。),亦未明确其对内对外的具体所指。追究孙中山的回应对象,可以了解世界主义在近代中国发生发展的渊源脉络,尤其是对于五四新文化时期中国思想界各派受此影响的实际状况,有所把握。这不仅有助于理解近代中国知识人在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的缠绕之间所做的两难选择,更对今日平衡民族主义与全球一体化的矛盾有所借鉴。
5、联俄联共
第二次护法后,孙中山开始考虑与共产党合作的可能。1923年1月,孙中山与苏联政府全权代表越飞在上海会面,正式讨论与共产党合作。孙、越会面曾后发表《孙文 越飞联合宣言》。
1923年年初,陈炯明部被逐出广州,孙中山得以在3月回粤。
1924年1月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宣布实行联俄联共政策。在苏联援助下,于3月组建黄埔军校,并以蒋介石为校长。
11月,冯玉祥在北京发动政变推倒曹锟,邀孙中山北上共商国是,惟健康已急转直下。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时,孙中山接受中国共产党和苏俄共产党帮助,改组国民党,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把旧三民主义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国民党“一大”的成功,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这次合作实现后,以广州为中心,汇集全国的革命力量,很快开创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新局面。
同年10月,具有进步思想的将领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推翻吴佩孚控制的北京政府,联合奉系军阀张作霖,推段祺瑞为临时执政,同时电请孙中山北上共商国是。此时的孙中山已是重病缠身,为了国家的前途他毅然北上,并提出“召开国民会议和废除不平等条约”两大号召,同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作斗争。
18日,先生得悉“临时执政府行文各国使署,有尊重历来条约之意”,大失所望,遂病情加剧。段祺瑞又来电相催,说:“时局未定,庶政待商,务祈速驾,以慰众望”;先生复电:“准于
6、革命尚未成功
孙中山1925年1月抵京后即开始病发,
最终于
“孙文吐呕大作。不能进食。脉搏骤增至一百六十度。呼吸十八次。极危险。克礼医生在左右看护。终夜不离。戴天仇为孙草遗嘱。唯孙尚未签字……孙文病至十日晚大变。腹胀加增。克礼为之打针放水。今日上午九点三十五分钟逝世。当弥留时。戴天仇代草遗嘱。孙科急电粤民党要人来京。”
同日,胡汉民饬令各地停止宴会:
“十二日午一时胡汉民接汪精卫来电、谓孙中山于十二日上午九时四十分病终京寓,胡汉民即分饬各大小机关、由十二日起、下半旗七天、并令公安局分饬市内酒楼、即日起停止宴会、市民停止七天、在职人员则停止一个月、各机关用蓝印一月、兵士及各机关职停员缠黑纱一月。”
弥留之际,孙中山提到国事的遗言是:
“和平……奋斗……救中国!”
“广东是现代思潮汇注之区,自明季迄于今兹,汉种孑遗、外邦通市、乃至太平崛起,类皆孕育萌兴于斯乡,先生挺生其间,砥柱于革命中流,启后承先、涤新淘旧,扬民族大义,决将再造乾坤,四十余年,殚心瘁力,誓以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唤起自由独立之精神,要为人间留正气;
“中华为世界列强竞争所在,由泰西以至日本,政治掠取、经济侵凌、甚至共管阴谋,争思奴隶牛马尔家国,吾党适丁此会,丧失我建国山斗,云凄海咽、地暗天愁,问继起何人,毅然重整旗鼓,亿兆有众,惟工与农,须本三民五权、群策群力,遵依牺牲奋斗诸遗训,成厥大业慰英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