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五月将是用鲜血染红的


  红五月将是用鲜血染红的

  文/黄虎

  我最近在很多的机构和媒体上看到“红五月”,不知道是这些机构是真的不明白还是假的不明白现在国家与国际的经济,政治等的形式。或是只在那看这K线的变化“一心只读圣贤书”,或是故意为了自己某些利益(控制各个环节的道德风险也是政府现在面临的最大困难)出卖广大的散户,我只能说这样下去中国股票市场真正的回归到“自由”是很难的。现在如果真正的“自由”脱离政策保护,回归市场中国经济也会跨的。

  巴菲特周一在接受CNBC电视频道采访时表示,目前美国减息步伐应该已经暂时告一段落,如果利率过低,那么美国经济将出现问题,所以他本人认为美联储现在应停止减息。我不知道各位在这句话里面看见了一些问题或是说结论没?特别是分析师们?我看出来了“如果利率过低,那么美国经济将出现问题”中的“将出现问题”也就是表明美国的经济到现在为止是没有“伤元气”的,可以说是健康的,所谓的“次袋危机”也只是美国经济增长的一种方式,如果你玩弹弓就知道了,要想射的远,先必须把弹弓尽量的拉长,长与远是成正比的,美国现在就是这“弹弓”。(其中典型案例是日本“广场协议”。1980年至1985年美元持续上涨,当1985年“广场协议”签订后,1986年至1988年美元走势一路下跌,世界主要货币对美元汇率均有不同程度上升,尤其是日元在1988年与1985年相比,日元升值幅度达到86.1%,并引发了日本日经指数快速上升。日本股市下跌的导火线是1989年4月官方利率上调,而且在不到一年时间内共五次调高官方利率,日经指数因此下跌了63%,从此日本经济陷入长期停滞的困境。而美元通过贬值促使美国经济实现成功转型,继续保持世界经济火车头的地位。)

  “2008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升值4.51%,人民币和其它货币对美元升值速度在加快,不如说美元“恶意贬值”速度加快更为恰当。包括中国经济在内的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如此动荡不安,显然是美元无序贬值这颗“毒瘤”所致。美国拥有全球最大和最有活力的金融市场,将次贷危机风险硬性控制住并非不能,而是不愿为之。因为在目前情况下美元贬值有利于促进出口,推动美国经济增长。”

  随着美联储的一再降息,中美利差持续扩大,而这加剧了“热钱”短期内流入中国的动力(二十世纪80年代的墨西哥金融危机、90年代的亚洲金融危机,都有这种“热钱”的推波助澜。)。对此,周小川也表示,央行一直在密切监察热钱流入的情况,少量异常资本流动不会对中国货币政策产生严重影响。他提到,在最近美国降息之后,很多短线投资者开始留意中国的投资机会,这可能会产生一些新情况。

  根据数据显示,截至2005年底,在我国境内的“热钱”超过3200亿美元,2006年底和2007年底分别为4000亿美元和5000亿美元,预计到今年和明年底,国内的“热钱”规模很有可能突破6500亿美元和8000亿美元。目前中国承受的‘热钱’流入规模,已超出亚洲金融危机前整个东亚所承受的规模(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前的1996年底,注入东亚的“热钱”约为5600亿美元,而到1998年底金融危机爆发后流出东亚的“热钱”约为8000亿美元,这给东亚带来非常惨痛的损失),但中国GDP(国内生产总值)的规模至多只有亚洲金融危机时日韩加上东盟GDP规模的四分之一,中国的资本管制真的能够在资本流动逆转时如此有效地阻挡‘热钱’的撤出吗?”

  为了防止“热钱”造成经济危机,在过去的几天中国,日本,韩国也签定了相互有关这方面合作的具体协议。

  “热钱”向中国流入是受多种因素驱动的:既可以实现规避国际金融动荡风险,也可以对人民币套汇套利,还可以对国内股市、楼市进行投机”。

  在我看来人民币套汇,对国内股市套利是有最大的可能性。楼市进行投机是基本上不太有可能了楼市上的。因为内地房地产价格泡沫破裂,大量开发商资金链断裂,信贷压垮房地产,房地产行业崩溃。所以股票是最大的可能。

  预计2008年全年的经济环境和股市运行态势并不乐观,企业资金供应仍将处于长期偏紧的局面不会改变。对企业资金供给的影响在2007年不是很明显,但是到了2008年却会,企业深切地感觉到,想要从银行借到钱,真难。

  以上的问题也许大部分投资者并没有进行过认真的思考,而仅仅是沉迷于前面上山过程中的“美景”,而对下山路之艰辛并没有充分的预期,对自己要承担重任的能力也没有进行充分的评估。是中国“政策市“长期保护的结果,也让中国的股民都具有了浪漫主义乐观。

  我要提醒的是股票就是一种投资,投资就有风险的,没有谁说一定赚的,亏也是很正常的,特别是投机的人,政府也在某些方面也是不能帮助的。选择了怎么样开始,也就注定了有怎么样的结果。

  2008/05/08

  01:16完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