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闯16街:小矛盾如何演化为大危机
勇闯16街是布鲁斯威利斯故事:一个老警察一次良心发现,为了救下一个目击证人而同一群坏警察对对抗,最终正义得到了伸张。故事本身还算温情,但是我注意到一段故事,让我略有所思。布鲁斯威利斯二人慌不择路,跳上了一辆公共汽车。警察为了堵截他们的套路,将汽车轮胎打爆。于是,事情急转直下,布鲁斯威利斯由于身带武器顿时成为了劫持公共汽车人质的逃犯。而这样一个本来只是涉及警察内部矛盾的事情也立即演化为一个涉及数十条生命的公共安全危机。
为什么一个小矛盾会演化成一个大危机呢?
第一个原因是信息不对称。公众和政府对事情的来龙去脉无从了解,只能评价坏警察的一家之言对事情的性质进行判断。于是,布鲁斯威利斯被描述成了一个心理有问题、嗜酒如命的不良份子。人们对这样的形象的主观印象是很坏的,自然就理所当然的认为他可以做出劫持公车,扣押人质的行为了。
第二个原因是非预期性机制。吉登斯和贝克尔等人在论述当代社会的本质的时候,将风险作为一个标志来对当代社会运行的基础进行判断。在当代社会中,风险往往难以预料更难以控制,产生的后果是一种非预期性后果。一个小小的问题经过一连串的放大机制后,可能会造成巨大的后果,这就是所谓的蝴蝶效应。坏警察本没有想到杀人灭口这件事情会引起轩然大波。但是,由于交通堵塞,他们原来安排的押送警察无法及时执行人物,于是改派布鲁斯威利斯出勤。而经过一连串小的摩擦以后,布鲁斯威利斯的逃跑行为居然会转变为一次重要的公共安全危机。这样的非预期后果的破坏力不可谓不大。
为了更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1、加强沟通交流,减少由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危害。我们对真相知道的越多,就越可能恰当的运用理性得到客观的判断。2、加强制度和行为的灵活性,应对非预期性后果所带来的潜在威胁。非预期性后果的特点是无法消除,那么只能用灵活手段和机制进行应对。一旦不良后果发生,可以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进行处理,并取得好的效果。
社会关系、社会事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一个小矛盾如何真的可能为大危机。在系统性风险日益加大的当代社会,我们对这个问题理解的越深刻,就越能在千变万化之中寻求到一份安全和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