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税收的角度看中国的公车消费


                                     公务车中的简单道理     

                                           作者:李剑芒  

 


    最近看到一个“谣言”说:有人设想,为了减少公务车开销,每个公车在屁股上会贴出“公务车”三个字,要求在休息日公车必须进库,就算在工作日,下班后也不允许开回家。据说这样每年能节省3000亿。我不知道这3000亿是怎么计算出来的。我认为这样的改革只是节省了一部分燃料开销。如果光休息日的燃料开销就干掉3000亿,那么加上买车,养路税及各种税收,汽车保险,工作日燃料,那是一笔什么数字!所以我对这个3000亿的计算持怀疑态度。

    一辆车(假设30万,运行10年)每年的折旧开销是3万,如果每年开2万公路,则耗油1200升(6升开100公路),按每升5元计算,每年燃料开销6000元。假设这个新措施节省一半的燃料开销,每辆车每年节省3000元。如果上面说得3000亿是真的,那么中国一共有1亿辆公务车。这不对吧!因为去年中国全部轿车加在一起才2149万辆。这个计算的关键不是那个3000亿对不对,其关键是车的主要开销是汽车的折旧开销。节省的油钱只是那个开销的10%。反过来,花了30万买一辆车,放在车库里不用或每年只开1000公路,那买这辆车本身就是最大的败家行为。放在车库不用不能代表执政廉洁。

    如果政府真心想解决公务车问题,中国不妨学学荷兰的普遍做法;荷兰很多公司提供职员公司(免费)车(如我自己那个公司就为几个主要职员提供车)。给职员提供车在荷兰不只是公司自己的事儿,税务局是要干涉的!如果那辆车是指定给某个职员,那个职员必须向税务局缴纳额外的所得税。为什么?因为公司相当于把车的全部开销当成职员的工资发给了那个职员。工资是要上税的!公司给你一辆30万欧元的豪车,是不是?那好!你的年收入就变相“上升”了几万,按50%(看你工资在哪个档次)缴税吧!这种制度的好处在于有些人自动不要公车了!假设一辆公车相当于每年3万(全部加在一块)开销。职员可能说:把那3万块钱打到我工资里,我坐公共汽车或骑自行车去。

    从税收的角度看中国的公务车问题,这相当于政府给公务员发工资却避免向国家纳税!政府的公务员是纳税人养活的。他们自己给自己发工资不说,还不上税,这是极端道德败坏行为,在荷兰是要上报纸的丑闻。如果中国政府真的想理顺公务车的道理,他们应该强迫拥有公务车的人上个人所得税。他们不愿意上额外的税?那好,卖了那辆公务车,大家骑车或挤公共汽车去!

转载自:李剑芒的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