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食品的相关知识


           基因食品

    转基因食品是通过遗传工程改变植物种子中的脱氧核糖核酸,然后把这些修改过的再复合基因转移到另一些植物种子内,从而获得在自然界中无法自动生长的植物物种。上世纪 80年代末,科学家们开始把10多年分子研究的成果运用到转基因食品上,1995年成功地生产出抗杂草黄豆,并在市场上出售。又经过7年的努力,现在他们利用基因技术已批量生产出抗虫害、抗病毒、抗杂草的转基因玉米、黄豆、油菜、土豆、西葫芦等。目前,转基因食品的主要产地是美国、加拿大、欧盟、南非、阿根廷等。  

  转基因食品是新事物,大多数人对它了解甚少,加之宣传不够,使人们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存有怀疑。国际上,尤其是西欧出现了强烈抵制转基因食品的潮流。欧盟对转基因食品的生产和销售制定了一系列法规,要求基因改变不得超过基因总量的 1%,市场上出售的转基因食品必须贴标签,还要求有关国际机构对转基因食品的无害性及其对环境的影响进行科学检验。   

  对转基因食品无害性的评估主要有以下几方面:是否有毒性、引起过敏反应、营养或毒性蛋白质的特性、注入基因的稳定性、基因改变引起的营养效果及其他不必要的功能等。对人类健康而言,专家们认为,主要应审查转基因食品有无毒性及对环境的影响。  

  专家们认为,由于转基因作物能更好地防治病虫害,抵御干旱,提高产量,营养成分高,因此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到 2015年,全球人口将增至90亿,只有提高农业生产率才能满足人类对食品的需求,而现代生物技术无疑是提高农业生产率的重要手段之一。人们还可利用基因技术生产速生鱼类和医药工业所需的疫苗等,以满足人类的生活需要。但专家们也强调,发展转基因食品必须有严格监督、科学检验、国际立法,以避免它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损害。

市场转基因食品种类及好处与危害[克隆版]

 

    目前我国将转基因标识的范围规定在517种产品,包括大豆种子、大豆、大豆粉、大豆油、豆粕,玉米种子、玉米、玉米油、玉米粉、油菜种子、油菜籽、油菜籽油、油菜籽粕,棉花种子、番茄种子、鲜番茄、番茄酱等。由于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尚无定论,国际上普遍采取了谨慎的对待态度。10多年来,转基因产品在一些国家一直公开销售,至今尚未发现这些产品对人体造成什么不良影响,而且我国的转基因食品基本上都经过了严格的安全检查
  目前,市场转基因食品种类主要是大豆及大豆制品、玉米及玉米制品、油菜及油菜制品,较为常见的是人们常吃的大豆色拉油、番茄酱以及其他一些食品饮料。

第一类,植物性转基因食品。
  
植物性转基因食品很多。例如,面包生产需要高蛋白质含量的小麦,而目前的小麦品种含蛋白质较低,将高效表达的蛋白基因转入小麦,将会使做成的面包具有更好的焙烤性能。
  
番茄是一种营养丰富、经济价值很高的果蔬,但它不耐贮藏。为了解决番茄这类果实的贮藏问题,研究者发现,控制植物衰老激素乙烯合成的酶基因,是导致植物衰老的重要基因,如果能够利用基因工程的方法抑制这个基因的表达,那么衰老激素乙烯的生物合成就会得到控制,番茄也就不会容易变软和腐烂了。美国、中国等国家的多位科学家经过努力,已培育出了这样的番茄新品种。这种番茄抗衰老,抗软化,耐贮藏,能长途运输,可减少加工生产及运输中的浪费。

  ,第二类动物性转基因食品。
  
动物性转基因食品也有很多种类。比如,牛体内转入了人的基因,牛长大后产生的牛乳中含有基因药物,提取后可用于人类病症的治疗。在猪的基因组中转入人的生长素基因,猪的生长速度增加了一倍,猪肉质量大大提高,现在这样的猪肉已在澳大利亚被请上了餐桌。

  
第三类,转基因微生物食品。
   微生物是转基因最常用的转化材料,所以,转基因微生物比较容易培育,应用也最广泛。例如,生产奶酪的凝乳酶,以往只能从杀死的小牛的胃中才能取出,现在利用转基因微生物已能够使凝乳酶在体外大量产生,避免了小牛的无辜死亡,也降低了生产成本。

  
第四类,转基因特殊食品。
   科学家利用生物遗传工程,将普通的蔬菜、水果、粮食等农作物,变成能预防疾病的神奇的“疫苗食品”。科学家培育出了一种能预防霍乱的苜蓿植物。用这种苜蓿来喂小白鼠,能使小白鼠的抗病能力大大增强。而且这种霍乱抗原,能经受胃酸的腐蚀而不被破坏,并能激发人体对霍乱的免疫能力。于是,越来越多的抗病基因正在被转入植物,使人们在品尝鲜果美味的同时,达到防病的目的。

 

    百年来传统的育种技术为人类提供了许多高产优质的粮食、水果和肉、禽,蛋和奶,但它们没有在亲缘关系很远的物种间进行过基因交换,更没有在植物和动物,或高等生物和微生物之间进行过杂交。基因工程则是突破天然种间屏障进行的杂交, 使人类的基因可能插入细菌中,牛的基因可能进人土豆或西红柿中。基因工程食品的出现无疑是人类征服自然的伟大成就。但是正如一位伟人曾指出的那样,人类征服自然的每项成就那时能受到自然界的报复。这些非天然的食品是否会给人类带来危害呢?尽管将转基因技术应用在食品的生产或制造有诸多好处,但在评估食品的安全性时,仍必须分析由基因改造所产生之预期及非预期效果。由于转基因食品不同于相同生物来源之传统食品,遗传性状的改变,将可能影响细胞内之蛋白质组成,进而造成成份浓度变化或新的代谢物生成,其结果可能导致有毒物质产生或引起人的过敏症状,甚至有人怀疑基因会在人体内发生转移,造成难以想你的后果。

    转基因食品潜在危害包括:食物内所产生的新毒素和过敏原; 不自然食物所引起其它损害健康的影响; 应用在农作物上的化学药品增加水和食物的污染; 抗除草剂的杂草会产生; 疾病的散播跨越物种障碍; 农作物的生物多样化的损失; 生态平衡的干扰。

转基因食品安全评价[克隆版]

  
转基因食品是通过基因技术加入了外来基因或去除原有基因的食品。许多人担心,吃了转基因食品动植物的基因会转移到人体中。这是由于不了解基因作用原理而产生的一种误解。几乎任何食品都含有基因,不论基因的来源如何,构成基因的物质DNA(脱氧核糖核酸)进入人体后,都会被酶分解破坏成小分子,不可能将外来遗传信息带到人的基因组里。从这个角度上说,转基因食品与传统食品并没有差别。 
  
导致公众对转基因食品担忧的因素还有:转基因食品可能产生新的有害物质或过敏源;自身能制造杀虫毒素的转基因作物,毒素可能伤害其他生物,或进入食物链威胁家畜与人类健康;转基因作物可能与野生亲缘作物杂交,造成“基因污染”;抗虫害的转基因作物,可能导致对其毒素有抵抗力的害虫获得生存优势,成为新的“超级害虫”。
 
  
这些风险中,有的可通过有效的管理来消除,有的需要进一步科学研究予以确认。对食品进行严格的毒性与过敏性检测可以有效减少食品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在转基因农田附近留出小块的传统农田供害虫生长,有助于防止超级害虫出现。科学家正在对转基因作物的生态影响作进一步研究和试验,希望根据准确的数据来制订策略,预防负面影响。

  
实际上,自然界中的基因重组一直都没有停止过,人类今天种植的普通谷物正是几千年自然选择和人为选择的结果。我们在吃这些食物时,就吃进了从这种食物的野生亲缘种来的抗病基因和各种其他基因。这是一般人没有意识到的。传统的杂交育种会引入成千上万个新基因,其中许多基因是人类尚不了解的,不知道会引起什么后果。而转基因技术只是在已经普遍种植的作物品种中,加入一两个已知性状的新基因,因此它培育新品种的效率更高,而风险并不比传统育种更大。


  
重组 DNA 植物食品的安全性评价遵循一个逐步的过程,这一过程涉及到以下相关因子、新品种的描述、宿主植物及其被用于食品的描述、供体的描述、遗传修饰的描述、遗传修饰的特性。安全性评价包括:所表达的物质(非核酸物质)、重要组分的组成分析、代谢评价、食品加工、营养的改变和其他。


  
引入物质的安全性评价(非核酸物质)体外核酸技术能导入 DNA ,导致植物体内合成新的物质。这些物质可能是植物食品的常规组分(如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但对于重组 DNA 植物来说是新的成分。考虑到暴露原因,当一种物质或一种密切相关的物质作为食品可安全食用时,则不需考虑传统的毒理学试验。


  
在其他情况下,对引入的新物质有必要进行传统的毒理学试验研究。这需要从重组 DNA 作物中分离出新物质,或从另一种替代来源合成或产生该物质。在这种情况下,该物质必须在结构、功能和生化方面都与 DNA 植物所产生的物质具有等同性。引入物质的安全性评价应该确定此物质在重组 DNA 植物可食用部分的浓度,包括其变异和均值。也应考虑到其在亚人群当前膳食中的暴露和可能产生的效应。以蛋白质为例,对其潜在毒性的评价应集中于蛋白质与已知蛋白毒素和抗营养物质(如蛋白酶抑制剂、凝集素)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其对热/加工的稳定性以及对适宜、典型的胃肠模型降解的稳定性。


  
以前没有安全食用过的食品中的蛋白质与安全食用的食品中的蛋白质无相似的情况下,可进行适宜的经口试验。应表明所表达的特性与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的供体的任何特性无关。要提供确保供体中编码已知毒素或抗营养素的基因不被转入到在正常情况下并不表达这些毒素或抗营养素的重组 DNA 植物中的信息,这在重组 DNA 植物与供体的加工方式不同时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对供体生物的传统加工技术可能使抗营养素或毒素失活。另外,在按个例处理的基础上还需对引入物质的毒性经体内、外研究加以评价。此研究依赖于引入物质的最初来源及它们的功能,研究内容可包括代谢测定、毒物动力学、慢性毒性/致癌性、对生殖功能的影响以及致畸性。


  
安全性评价应考虑到任何物质的潜在蓄积,如毒性代谢物、污染物或可能由于基因修饰而产生的害虫控制剂等。


  
转基因技术是一种新的尖端生物技术,在提高粮食产量、减少农药使用、生产含有更多营养成分的健康食物方面有巨大潜力。公众存在担忧情绪,主要是怕它被错误地利用。一些学者认为,与任何食品一样,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需要慎重对待和严格管理,转基因作物对生态环境的长远影响也需要更多的跟踪研究。面对转基因食品,我们需要的是严谨的科学态度,而不是简单地给予偏见或排斥。

         转基因动物食品正向人类走来

  
尽管人们对转基因食品还心存疑虑,但大量转基因植物食品,如转基因大豆、玉米、西红柿等,已来到我们身边。与此同时,转基因动物食品也正向我们走来。 
    
转基因动物食品也许还没有人享受过,因为目前各国对这类产品的审批十分严格。虽然转基因动物食品进入市场的门槛很高,但研究人员一直没有放弃过对这类产品的开发,而生产商也同样没有放弃过对这类产品打入市场的努力,因为谁都知道,这是一个市场潜力巨大的高科技产品,而且是人类无法抗拒的。 
  
比如,当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因为害怕肥胖而拒绝消费肉类。如果有一盘色香味美,看起来油腻腻但吃了不会让人增长脂肪的肉排或煎鸡蛋放在你面前,你能拒绝得了吗?事实上,这样的转基因型肉类产品已经在研制了。
  
波士顿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增加动物ω-3脂肪酸的方法。他们从土壤中的一种线虫中提取了脂肪-1基因,然后把它装载到一种无害的病毒中,后者可以把这种基因转移给实验动物,如小鼠。最后再给这种转基因小鼠和普通小鼠饲喂含ω-3脂肪酸较低的食物。结果发现,在转基因小鼠体内发现了较多的ω-3脂肪酸,而且它们的后代(传到第三代)也富含ω-3脂肪酸。但普通小鼠体内的ω-3脂肪酸却不高。
  
因此,研究人员认为,用这样的方法也可以培育出富含ω-3脂肪酸的鸡、牛、羊、猪等。而ω-3脂肪酸早已被证明对人类的身体有很大好处。在鲑鱼和其他富含油脂的海鱼中就含有大量的ω-3脂肪酸。如今,美国波士顿麻省总医院的研究人员就正在培育能产下富含ω-3脂肪酸蛋的鸡。这样,人们吃鸡蛋时也就不会担心胆固醇或低密度脂蛋白升高了。
  
ω-3脂肪酸可以预防高血压病和某些心脏病的发生,因为它能阻止血管硬化。ω-3脂肪酸对于大脑的发育也十分有益,它可以减少老年性痴呆发生的危险。
  
富含ω-3脂肪酸的鸡、牛、羊、猪等食品以及其他人类所需的转基因食品,无疑是今后占领市场的高科技产品。当然,它们得经过管理机构的严格审查和消费者的评价;而且,即使它们并不危害人体和环境,也可能要经过较长时间才会被消费者接受。
  
尽管上述转基因动物食品看起来是一种健康产品,但上市比较困难。限制其上市的最大问题并非技术,而是是否对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即使在实验中已经证明这样的牲畜对人类和环境没有什么副作用,但人类目前对转基因食品的顾虑还很多。因此,它不会像转基因鱼之类的转基因宠物那样很快获得美国FDA的批准。
  
首先FDA是把转基因食品视为药品来管理的,因此需要严格的试验证明。正因为如此,迄今还没有任何供人类消费的动物转基因食品获得FDA的批准。
  
其次,即使可以上市,转基因肉类、乳类和其他产品也必须贴上特殊标签,而且会遭到传统肉类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抗议。因为它们会冲击已有的市场,并在商业利益的整合中会让传统产品和市场受到冲击。
  
研究人员希望转基因动物产品既能在味道上与传统产品相同,又在健康卫生标准上比传统产品更上一层楼,比如富含ω-3脂肪酸的肉类和蛋类。当然,最好是在味道和质量上都超过传统产品。这样,转基因动物食品最终会征服消费者和管理者,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转基因食品的技术实质[克隆版]
  
用基因工程方法将有利于人类的外源基因转入受体生物体内,改变其遗传组成,使其获得原先不具备的品质与特性,以这些生物为来源的食品即转基因食品。这项技术可增加食品原料产量,改良食品营养价值和风味,去除食品的不良特性,减少农药使用。因而,它具有无法估量的发展潜力和应用价值。
  
转基因食品在商品化之前,往往经过了严格的审批。例如,美国涉及转基因生物安全性的政府管理机构就有食品与药物管理局、农业部和环境保护署,各个部门分工明确,形成了一个十分高效而严密的安全保证体系。全世界的大多数科学家均对转基因技术持支持态度,并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予以了肯定。自从1996年美国允许第一例转基因食品在超市出售以来,2亿多美国人已吃了约6年,几千万澳大利亚人和加拿大人也在吃,至今还没有发现一个证明它是有问题的案例。
  
虽然目前尚无证据表明转基因食品是不安全的,但相对于传统的自然食品而言,它还是一个新生事物,的确存在着不确定的因素与未知的长期效应,其安全性还有待于进一步实践的检验。转基因食品的这一属性引发了激烈的争论:支持者认为它是新一轮农业革命的曙光,是第二次绿色革命;反对者却认为它是危险的和有污染的,会给消费者安全和环境安全造成毁灭性的灾难。但是,争论的各方却往往并非简单地出于对食品安全性的考虑,因而也不完全是以科学为其出发点的。 

                      
转基因食品发展前景

  
转基因食品的发展前景在这场争论中似乎变得扑朔迷离,其实这也并不是转基因食品才独有的现象。回顾历史上技术产品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不难发现,任何技术产品的形成与发展方向都不可避免地要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社会需求引导了它的出现,它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推动了它的发展,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相互争论与“磋商”的结果决定了它的演变方向,这一过程并不是事先可以预测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越来越明显地成为社会大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与整个社会大系统及其子系统之间的复杂联系与相互作用也变得越来越突出。
  
对于转基因食品,我们应看到,对其社会需求是存在的。它承负着人们渴望缓解饥饿与贫穷的沉重期待,也凝聚着人们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生活水平的喜悦憧憬。这就是它赖以存在与发展的意义所在。虽然目前不同国家、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争执一时难以调和,但我们可以相信:最终的结果是,或是找到一个令全球不同利益集团达成共识的平衡点;或是像医学之发展一样??在中国成中医,在西方成西医。转基因食品也会在不同社会环境下适应性地成长。
  
无论如何,零风险是不存在的,也没有什么绝对安全。但是,因噎废食,无所作为才是最大的风险。 

 
                        
   转基因食品是新的科技产物,尽管现在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随着科技的发展,它会愈来愈完善。我们相信,只要按照一定的规定去做,我国生物技术的发展会是健康、有序的,我们的生活也会因生物技术带来的转基因食品而变得更加丰富精彩。 
  
带着美好的愿望预测未来,我们再也不会担心农药的危害,我们吃的食品都是新鲜的,我们的食品不会短缺……也许糖尿病人只需每天喝一杯特殊的牛奶就可以补充胰岛素,也许我们会见到多种水果摆在药店里出售,补钙的、补铁的、治感冒的、抗病毒的……很有可能,转基因食品会让我们的明天灿烂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