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事求是在哲学中是什么地位?实事求是并非毛泽东的发明,也不是马克思,列宁的发明.实事求是的思想在中国早就存在.最早提出的是汉代的班固,后来长沙有个什么书院,某古人的题字就是“实事求是”四个大字.如果说实事求是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精髓,那么这个精髓就不是来自马列,而是来自汉代的班固。那么这个精髓在早在马克思诞生之前就有了,这不是荒诞得很吗?
实事求是的思想在封建社会就产生了,作为方法论,谁都可以接受.
大家都是从实事出发去“求”,但是结果却大不一样.为什么呢?从1840年起,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求了多少年的“是”,但总是失败.而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却取得了胜利,这不正是因为中共运用了马列主义的真理去求的吗?同样是运用马列主义,为什么王明之类失败了,而毛泽东却胜利了?还不是因为在理论与实践想结合上是否遵照了马列主义原理吗?
已知真理是人类的共同财富.大家都可以运用,但结果就是会不一样.
大家吃的是同样的饭,但各人的长相高矮胖瘦都不同;同一个老师教出来的学生,水平差别很大;同样从实践出发,结果不可能一致。
同样从实践出发,能够发现真理的人只是极少数。这不是实践不对,而是在对理论的掌握和运用上存在差别。
实践离不开理论的指导。因此实事求是决不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髓。离开马列主义毛泽思想谈实事求是,离开毛泽东思想去求,去摸,去试,是没有用的,是十分有害的。
我们不知道动物是否也有思维,但是动物肯定也有判断能力,而且这种判断能力并非完全出自本能。
苍蝇正停在食物上大吃,忽然觉得脑后有风,立即起飞,躲过苍蝇拍致命的一击;老虎偷偷接近猎物,在适当距离一跃而起;老鼠见到鼠夹上的诱饵,吃还是不吃?它必须做出判断.确实有的老鼠不吃诱饵,说明动物是具有判断能力的。
动物每时每刻都要对所处环境的安全性做出判断,一有风吹草动就要逃跑或自卫;第二是对食物进行判断,什么能吃,什么不能吃;第三是求偶和敌友判断。这些判断生死攸关.判断失误就有可能送命。
人是高等动物,当然更具有判断能力。不仅具有动物性的本能判断,还具有理性的是非判断。
然而人的判断能力有时比动物还要不如。在利益的诱惑下,经常会出现错误的判断。毛泽东打仗,经常采用诱敌深入的方法,而且屡试不爽,就是利用敌人总是贪图小利,故意造成对方的错觉而使其判断失误。贪官为什么前腐后继,总是不吸取教训?因为在利益的诱惑面前,总是存有侥幸心理,总是错误判断了形势;街头骗子为什么会频频得手?无非是用点甜头引人上钩,让人失去正确的判断能力。
人的判断能力是通过学习和实践得来的.人们对某项事物的判断在没有把握时,可以去试探。然而这种试探必须考虑到失败的代价。经过试探可以取得经验或教训。经验和教训都是很宝贵的,但经验教训并不完全可靠。
大雁夜宿时是有哨兵的,人们采用“狼来了”的办法,多次让哨兵上当,最后雁群干脆不理哨兵的警告,猎人就得手了。
现实生活中以貌取人,以外观判断年龄,职业,人品,都是不可靠的,往往会上当。
骗子总是利用人们的经验,以假象来造成人们判断的失误。
所以经验教训可以提高人的判断能力,但这还不是根本的提高。经验仍然是停留在感性的阶段,“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种经验教训并不能使认识能力提高。
要从根本上真正提高判断能力,必须要有理论的武装。马列主义就是望远镜和显微镜,是照妖镜和试金石。
没有正确的思想武装,在如此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去摸,去试,去求,跟着感觉走,到头来被人家软刀子割肉,死都不知是怎么死的!
然而理论又必须和实践相结合.打球中有假动作,下棋中有骗招,高手过招,谁能骗过对方或识破对方,不仅要有过硬的理论基础,还得有长期的实践经验,理论必须通过实践才能掌握和运用,在岸上是不可能学会游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