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都市报》今天的社论是有关深圳近四万名孕妇个人信息资料遭受泄漏的事件,一时之间感觉事态严重。平日虽然也有大大小小的诸如企业黄页、名人电话簿之类的信息泄漏发生,在这“信息就是金钱”的时代已然见怪不怪,但如果该类事件的始作俑者转变为“为民父母”的政府机构,或者是其管理督导不力的工作人员,那公民生存权利都将受到极大威胁。
因为政府及某些垄断企业掌握着公民主要的资料信息及获取途径,其中涉及大量的个人隐私。比如之前深圳的“摄像头事件”,分众无线的垃圾短信,如果听之任之,或者惩戒时虚晃一枪不够力度,那就是剥夺大部分公民的合法权利而餍足某些群体的非法利益。而且,该类事件如果不小惩大戒以儆效尤,其不良示范效应将催生出更多的信息泄漏事件,比如政府碍不过各类“关系”、“面子”泄漏企业未公开的经营信息,网络上某些好事者堂而皇之地公开他人个人隐私照片等,这是现代人缺乏生活安全感和和社会信任感的原因之一,因而引发出更多的社会问题。
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充分认识到该类事件的严肃性,严加整顿、立法防范,并加强法制教育,使“现代文明社会”真正名副其实地“文明”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