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网吧”,怎一个“黑”字得了!


  “网吧”本身由着自身独特的含义,作为虚拟世界的“汇聚地”,对网民的生活的确带来了不少的快乐和享受。然而,如果把“网吧”同青少年、同未成年人联系在一起,再加上个“黑”字,足见“黑网吧”对青少年、对未成年人的危害程度之深不可同日而语。

  “黑网吧”对青少年之毒害,从许多媒体报道的有关青少年犯罪的现象看,大多数是因为青少年涉足“黑网吧”,受到网络中“黑色”的凶杀、暴力、色情、恐怖等情节影响,有着极大的关系。由于“黑网吧”缺少监管,加之网吧业主的“失信”和违法经营,而使这些“垃圾”充斥于网络中,对心理、生理尚未成熟,缺少自制力和自我约束力的未成年人具有极强的诱惑力,使他们或模仿或仿照或身陷其中不能自拔,以致学习、生活、身体、精神等各个方面都受到影响,学习退步、生活规律紊乱、长时间上网身心受到伤害,精神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从而诱发出许多不良行为。网络中的色情诱惑,让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无法自拔,一旦模仿,性犯罪就不可避免;网络中的暴力、血腥、恐怖等情节,会给好奇心强、自制力弱的未成年人头脑中留下了难以抹去的印记,青少年中发生的有关抢劫、杀人、绑架等违法犯罪案件很多就是“少年犯”们模仿网络中之相似情节而为之。同时,由于“黑网吧”违法经营,不固定开放时间,几乎全天24小时开放,用很多条件来引诱未成年人入内,昧着良心榨取未成年人仅有的靠“不吃早餐、不买文具、自‘残’身体”等途径省下的、父母给的“零花钱”。当抵抗力差的未成年人一旦被“黑网吧”拖入“黑暗”之中,当未成年人被“黑网吧侵蚀”之后,这些未成年人就失去了自我,失去了天真和童性。当上网没有资金来源之时,他们或偷或抢或窃或骗,把坑蒙拐骗而来的钱财又一次投入到“黑网吧”的“黑洞”里,投入到不法之徒(黑网吧业主)的钱袋里。如此反复,受害最大就是青少年,而危害最大的则是我们的家庭、我们国家的未来,要知道,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是民族的希望和未来。从这个意义上讲,“黑网吧”就是“千古罪人”,就是引诱青少年犯罪的“罪魁祸首”,而发“不义之财”的“黑网吧业主”就是“罪魁祸首”的“祸首”。

  “黑网吧”是众矢之的,在大力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今天,打击、取缔、消灭“黑网吧”已到了迫在眉睫、刻不容缓的地步了。近些年来,政府采取了不少的举措来加强网吧管理,但收效甚微。“黑网吧”之所以有市场,固然与法制不健全、对网吧管理法律的漏洞和缺陷有关,但政府文化管理部门的失职和监管不力以及利益驱动等原因是“黑网吧”得以存在的一个重要因素。对此,要让众矢之的的“黑网吧”彻底铲除,一是要加大立法力度,国家要尽快出台《网络信息管理法》及其相关配套法律法规;二是要进一步明确政府有关部门尤其是文化管理部门的职责,在对待取缔“黑网吧”问题上,可否实行文化部门主抓,公安、工商等部门协调配合的格局,避免相互扯皮拉筋的现象,或在文化稽查部门实行派驻文化稽查警察等形式,使文化管理部门的执法权威得以维护。同时,对文化管理部门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对在查处“黑网吧”工作中失职渎职的有关人员严肃处理,使文化稽查官员能尽职尽责;三是加强教育,在全社会营造更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在对待未成年人进入“黑网吧”的问题上,家庭、学校要切实负起责任,家庭教育要变革,要更多地关心未成年的精神文化生活。学校教育要改革,要从变以往的应试教育模式为素质教育模式,不要一味地重视学生的考分,而要更多地关注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心理健康素质,从思想上、素质上为未成年人抵制各种腐朽思想侵蚀提供有力保证,让他们切实认清“黑网吧”的危害;四是要更多的发挥文化馆、科技馆、博物馆、图书馆、新华书店等公共文化科技场馆和社区的作用,政府要高度重视这些部门在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巨大作用,在双休日、节假日、寒暑假和课余时间可以更多的发挥这些公共场所和社区的作用,利用多种形式和途径把青少年吸引到这里来,组织到这里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这无疑也是抵制“黑网吧”的一条有效途径。总之,“黑网吧”之害大于天,为有除之而后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