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北京奥运激动成为一场秀————(6月19日)


当北京奥运激动成为一场秀——

 

关键词:北京奥运  做秀

 

加上前几日,外国选手打破了刘翔保持的12.88秒的世界纪录,将新的世界纪录改写为12.87秒。虽然仅仅是1%秒,却足以让我们更加理性一些。在2008年6月17日的《新京报》上,刊登了为刘翔减压的呼吁,其实这种理性虽然是星星之火,却是弥足珍贵的。

 

关于奥运会已经写过数篇评论性的文章,但还有几个问题需要探讨:

第一个是:中国举办奥运会,真正受益的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对中国人而言真的值得那么兴奋、高兴与激动吗?

那要看在中国举办的奥运会中,谁是最终受益人。中国拥有世界第二的庞大的市场基数,有不断膨胀的消费热情与高涨的消费能力,有那么强烈的政府支持,那么多不用花钱的宣传推广。在中国主办奥运会,国际奥委会的角度是最大的赢家。我们可以想象与期待的是,从市场与发展的角度预期,国际奥委会下一个宏伟目标就是跟中国有很多相似之处的印度。

其次受益的是那些垂涎于中国巨大市场及未来利益的列强们,中国会面临更巨大的进口商品的冲击与压力,面临更多的老外来争夺原本就已经很激烈的就业市场,奥运给所有人提供了一个充分展示自己的平台。以WTO为基础,并举办了一次体面的奥运会,我们更难以拒国外的东西于国门之外了。

中国嘛,得到的是向世界全方位展现自己伟大成就的机会。实际上就是一场秀。在这场秀之后,又会留下什么呢?从资本到进口商品再到外来的巨大的消费力量,都将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中国CPI的压力,会加剧国内货币增值,并会增强社会的贫富分化现象,并导致不和谐因素的提高。

任何一场招待所留下的都不是残羹冷炙就是一地鸡毛,这事后打扫的事情,还是需要我们亲历亲为的。

当被问及谁的受益更大的时候,朋友们都说,收益上,中国人是乐和乐和;钱呢,老外大大地赚了;那么我们的疑问是——既然老外受益大,我们激动什么呀?!

——这简直是匪夷所思!

 

第二个问题是:七年的持续性激动——合理吗?

从得到奥运会承办权的2001年7月13号到现在已经将近七年了,在这七年中,传媒、官员、专家都告诉我们,要兴奋、要激动——我们都持续兴奋了七年多了,还要继续兴奋、激动下去呢,这符合人的情绪原理吗?

    有朋友说,那是因为还没到时候,到时候金牌拿够了,宣传完了,也就没有什么可兴奋的了。那么我们的疑问是——怎么叫拿够了呀?我们的兴奋与激动就是因为要在家门口拿金牌呀?如果拿不到怎么办呀?关于拿金牌与成功的奥运会之间的关系的问题,即使神仙,在重压之下,都不会发挥出实际水平,更不要说是超水平发挥了。这个道理本人已经在5月1日的《不要让奥运会成为新列强主义大举入侵中国的时机》中有了充分论述。

我们一直在激动,我们一直在兴奋,即使打了兴奋剂都难以持续那么长的时间。那么这种兴奋就分成两种情况:是真实的、发自内心的,还是纯粹给别人看的表象。

真实的兴奋应该是发自内心的,是很累的,兴奋也是最耗费体能的,在这种持续真实的兴奋中,我们在经济建设与修炼自身的关注度与效率将最终被证实是大打折扣的,即使我们没有兴奋、不去激动,也要承受奥运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至少在奥运期间,员工的工作效率都是大打折扣的,奥运会影响下,很多企业不得不调整工作时间、甚至放假。

那么另一种情况是——我们的兴奋不是发自内心,是一种形象策略,是给别人看的。本人的观点是:如果兴奋与激动是做给别人看的,至少我们表明了一个态度,就是对老外的态度,这个态度一旦表明,别人就会对我们有更高的期待,我们的立场就很难改变。不要说方向性的改变,就连节奏性的改变都要招致国际社会的非议。

 

马云对创业者说,短暂的激情是不值钱的,持续的激情才是赚钱的。

那么我们拿来赚钱的激情是真实的情感宣泄、是自我麻痹、还是一种表演给人看的秀?

人都说,演戏的是疯子,看戏的是傻子。换句话说,只有入戏之后,演戏的才能成为疯子,看戏的也才会变成傻子。疯子与傻子之间是买票与表演之间的交换。如果演戏的不为戏而疯狂,那么其演出的戏肯定不精彩,买票来看的人难免会喝倒彩;更多的时候,看戏的不为看戏而来,是别有用心的。一些刻意要砸场的人,即使你表演很精彩,都要喝倒彩,比如阻挠圣火传递的藏独以及其支持势力,比如将奥运政治化的国际势力。

看戏的还有另一类人,是想要从演戏的人和剧场上赚钱的人,奥运给他们挺进中国市场,攫取利益提供了绝佳的机会与借口。

那么假如看戏的不是傻子,而是一干时刻想赚钱的人。那么我们这些演戏的人就真的成了傻子了。

 

再说第三个问题:你说奥运之后,中国的经济会如何?

中国的国情太复杂,奥运的影响假如在其他城市,还很难做出明确的判断,或者说影响还不是很明显,但至少在北京,街头看到的洋人会越来越多,那是数量庞大的“洋来北漂”,假如 “外来的和尚会念经”的古训一直有效的话,那么洋人会在竞争中居最有竞争力的位置。其次有竞争力的是那些有一技之长并且很能吃苦的“外来北漂”,他们都肩负着出外打工只为养家糊口的责任,使命感自然非本地人所能比。原本就业机会总数是确定的,同时在这两股势力的作用下,就业压力会越来越大,所以那些早就养成了一堆臭毛病的北京人就会在就业市场中沦落到等而下之的尴尬境地。到时候可以依托的就只剩下一处在风雨飘摇中不知道会养自己多长时间的老宅了。

同时外资参股甚至收购让中国的企业变了颜色,外资成为中国企业的幕后老板,那些来中国淘金的老外还要跟我们争口粮,更重要的是,那些多少比我们经济基础与收入水平要好的老外也在撩拨着我们蠢蠢欲动的奢华之风,由此物价水平会越来越高,CPI压力也会越来越大,宏观调控会持续。如果我们不为所动,你用你的奢侈品,我追求我的实用性,你追求你的时尚,我保留我的传统。假如真的如此,倒也相安无事,但人都是在攀比的,也是欲壑难平的。所谓树欲静而风不止。

当北京已经成为高楼林立而没有自己特色的被国际同化了的现代城市,北京就已经沦落为老外们赚取资本剩余价值,被剥削的殖民化的城市。

当然,北京是首都,独特的地位使得它拥有特殊的政治与政策的保护与倾斜,不至于快速沦陷——那么其他那些保护措施脆弱的地方呢?

钱都让老外赚去了,可们就此一直激动,那不是有毛病吗?

 

最后说一句:当官的都不打送礼的,更不要说我们平头百姓了。但当我们收到礼物的时候,一定要在清醒的时候打开看看清楚:那礼物是包装精良的定时炸弹,还是看上去很美的糖衣炮弹。

 

贾春宝

2008年6月19日星期四

 

   电话:1326925812289581930

   MSN: [email protected]

   QQ469063961

   E-mail[email protected]

   价值中国网个人空间:http://bekings.chinavalue.net

   原创外汇评论主页:http://blog.hexun.com/chunbao/defaul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