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读鲁迅?


  关于《思想自由、能力与知识阶级的缺点 》网友提出:

“思想一自由,能力要减少,民族就站不住,他的自身也站不住了!现在思想自由和生存还有冲突,这是知识阶级本身的缺点。”这是我拉大旗做虎皮,是鲁迅先生“关于知识阶级”中的一段话,博主学识渊博,一定知道!我只不过是借用了一点而已!不只是对泛滥的拥有知识的人!一些社会的精英人!博主回复太泛泛,没有实际意义!

你怎样信仰,你就怎样生活;你怎样生活,你就怎样信仰!所以,你就怎样表现!

其实,一些为王石先生说话的人,也许没有明白一个事实,那就是人们对万科这个品牌,所赋予的精神价值,那是一种心灵中的期望!一种民族遭难时,一种急迫美好的期待!

王石是万科的一种精神代表——不管承不承认,万科是房地产的龙头,当然,并没有说王石,那时那刻,代表所有的万科人!

欣赏王石股东会上所说的:我道歉,不做任何辩解!这是一个真正男人应该有的胸怀和态度!也是一个中国真正的企业家应该有的气度!没有人会指责!王石带领的万科,以后所做的事,大家都会看到的!

责任和慈善,大爱和理性,钱和生命,短期利益和长远目光........,博主,其实我们所论根本不是一个问题!

只不过,我们都是幸存者,都是无聊者,只此而已!

没有永远的思想和智慧,只有永远的爱和慈悲!

谢谢博主对我的两条留言,特意写了两个短文回复!“论心与论事”,也是我留言的!

门前雪,瓦上霜,混乱的情感,混乱的思想,混乱的人,混乱的社会,无数无辜的人,就在混乱中死亡!

别问丧钟为谁而鸣!

 

回复: 

我愿意与你讨论,尽管你在暗外,我在明处,有一点不公平,但在网络上大家是平等的。这种平等,是建立在“思想一自由”的基础上的,而且自由讨论的过程,并不具有使我们双方“能力要减少”、让中华“民族就站不住”的风险——这一点我们应该能达成共识。

我再一次重读了鲁迅的原文,这篇演讲的最后一句话应该反过来读。为什么?不妨试看这句话前面的两段文字:

“俄国托尔斯泰(Tolstoi)的无抵抗主义之所以不能实行,也是这个原因。他不主张以恶报恶的,他的意思是皇帝叫我们去当兵,我们不去当兵。叫警察去捉;他不去;叫刽子手去杀,他不去杀,大家都不听皇帝的命令,他也没有兴趣;那末做皇帝也无聊起来,天下也就太平了。然而如果一部分的人偏听皇帝的话,那就不行。

“我从前也很想做皇帝,后来在北京去看到宫殿的房子都是一个刻板的格式,觉得无聊极了。所以我皇帝也不想做了。做人的趣味在和许多朋友有趣的谈天,热烈的讨论。做了皇帝,口出一声,臣民都下跪,只有不绝声的Yes,Yes,那有什么趣味?但是还有人做皇帝,因为他和外界隔绝,不知外面还有世界!”

如果鲁迅是倡导革命的,那么相信他在革命成功之后,也会倡导发展教育,让全民成为知识阶级,应该不反对知识阶级学着他的样子——把“做人的趣味”调整到“和许多朋友有趣的谈天,热烈的讨论”。而绝不会鼓励人们去争当什么皇帝。

再往前看:

“所以我想,知识阶级能否存在还是个问题。知识和强有力是冲突的,不能并立的;强有力不许人民有自由思想,因为这能使能力分散,在动物界有很显的例;猴子的社会是最专制的,猴王说一声走,猴子都走了。”

这完全是1957年反右的“理论”。1927年10月25日鲁迅居然就说出来了!因为他是担心有这么一天的。但这一天还是来临了,而且在这个伟大民族的历史上居然延续了20年,这应该说是鲁迅对30年后历史可能性的洞察。

《书屋》二〇〇四年第十期发表了景凯旋的文章——《鲁迅:一个反权力的离群者》,其中写到:

“1949年以后,鲁迅完全被塑造成神,成为权力/知识机制的一个符号,而多数知识人却受尽凌辱。大惑不解的他们心头遂产生了一个著名的现代之谜:要是鲁迅还活着,他会怎样?近年透露的一条材料终于揭开了谜底。1957年毛泽东曾针对罗稷南的这个问题,郑重回答说:“以我的估计,(鲁迅)要么是关在牢里还是要写,要么他识大体不做声。”其实对于这一点,想弄清楚的也就是饱受羞辱的知识人,而鲁迅本人在世时就已经明白了,在晚年与冯雪峰的一次谈话中,他曾突然说了这么一句:“你们来到时,我要逃亡,因为首先要杀的恐怕是我。”毛泽东深知,鲁迅的精神实质就是反任何权力。鲁迅骨头最硬,这一对鲁迅最准确的赞誉出自毛泽东,而不是知识人,并非无因。这两个未曾谋面的相知,经过数次的互相打量、观察和对话,早已看透了对方。他们之间的区别,乃是政治家与文学家的不同。”

我们继续看看鲁迅的高明,看他是如何把权力者对知识阶级的打击,致使人类文明倒退的恶果说得入木三分,并且是如何地骂人不吐脏字的:

 “在原始时代酋长的命令是不能反对的,无怀疑的,在那时酋长带领着群众并吞衰小的部落;于是部落渐渐的大了,团体也大了。一个人就不能支配了。因为各个人思想发达了,各人的思想不一,民族的思想就不能统一,于是命令不行,团体的力量减小,而渐趋灭亡。在古时野蛮民族常侵略文明很发达的民族,在历史上常见的。现在知识阶级在国内的弊病,正与古时一样。”

鲁迅对于要让知识阶级去革命的做法,是什么态度呢?再往前看:

“还有知识阶级不可免避的运命,在革命时代是注重实行的,动的;思想还在其次,直白地说:或者倒有害。至少我个人的意见如此的。唐朝奸臣李林甫有一次看兵操练很勇敢,就有人对着他称赞。他说:“兵好是好,可是无思想,”这话很不差。因为兵之所以勇敢,就在没有思想,要是有了思想,就会没有勇气了。现在倘叫我去当兵,要我去革命,我一定不去,因为明白了利害是非,就难于实行了。”

景凯旋在他的文章中写到:鲁迅一生中,至少曾有两次拒绝承担实际的行动。第一次是在日本时,光复会派他回国刺杀清廷官员,他拒绝了;第二次是在上海时,李立三要他发表公开宣言反对蒋介石,他又拒绝了。这并非出于怯懦,而是他的反抗观使然。他所理解的革命,不是夺取权力的革命,而是一种美学的反抗。反抗者既不想做驯服的羊群,更不想做手执鞭子的牧人,他永远都处在离群的状态。

现在的人读鲁迅,不容易,因为鲁迅不知道中国已经成了这个样子,所以他说的反话常常被人当正话听。

现在的人读鲁迅,也容易,因为只要把鲁迅设想成1957年的右派,他的文章就都看懂了——千万别把鲁迅当左派,求求你了!

其它问题,有时间接着聊,暂时打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