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大历史观
中国股市发展到现在已经有16年的历史。运用作为研究群体行为的波浪理论对其进行分析和研究对后市的操作还是具有一定意义和前瞻性。在去年认为1300是今年上半年的头部,作为一种预测对错只有有时间去考验,这里再谈一下我做出这个论断的依据和我对波浪理论的认识。
彼得.林奇说过“投资股票,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固然有些夸大,但也在某些方面说明投资的复杂性。
15年的中国股市仍然还是一个新兴的证券市场,研究股市的涨跌,离开历史将无从下手,只有心中有股市的大历史,才有可能在适当的时机进入适当的股票,没有历史,也就没有方向。
黄怀宇有本《中国大历史》,华夏大地泱泱5千年历史让黄老先生以一本薄薄的书而勾画了一个轮廓。也许,你知道了历史也不能象彼得.林奇一样出色,但,如果心中没有历史,注定将失败。
波浪理论称之为理论实在有些牵强,从数学的角度来看,称之为波浪猜想或波浪艺术似乎更为合适。虽然全球股市、期货市场及汇市都验证或遵循波浪理论的法则,但仍然没有人能够保证波浪理论的正确。波浪理论仍然吸引着许多人的兴趣和研究。
运用波浪理论的首要步骤应该确定一个浪的起点和终点,中国证券市场发展15来,产生了许许多多的指数,这里以上海综指作为波浪研究的样本,虽然,上海综指本身也有许多缺陷,如新股当日涨跌记入指数,而G股当日复牌不记入指数。
我将1994.7.29日大盘333.92作为我研究和刻画波浪的起点,这是我分析的前提,如果错,后面的分析将毫无意义。为何不将中国股市开市那天做为波浪的起点是为了和QFII一致,参照道琼斯中国指数(道琼斯中国指数系列中的四个指数均以人民币元计算,基期均为1993年12月31日,基数定为100。尽管上海证券交易所与深圳证券交易所于1990年12月开始运行,但是我们决定在编制指数时不追溯1993年之前的历史数据。这是由于,1993年之前,由于种种原因,两个市场并未形成规律性的交易。这些原因包括上市股票数量不足、交易的投机性较强以及缺乏标准化的市场规范。)
先看一下上涨波段的一些基本数据:
以333为起点后,大盘运行1670个交易日达到2242点(我的研究都是以收盘价作为对象)完成了一个中国股市的上涨阶段,按年份计共8年,月份大约58月,上涨点位1910点,上涨幅度为572%,均值(mean)为1208,中位数(median)为1184。从经济数据看,1994年到2001年也是股市大扩容的阶段(数据随后发,但波浪理论并不关心这些数据,这里简单回顾一下),尤其在2000年和20001年,在高位时,证券市制为4万亿,现为1万亿左右。但当时新股发行当日还未记入指数(如果记,指数绝不止2242点,这也是综指的先天不足,有时间和有赞助时我要重新计算指数)。当时大力发展股市的一个重要原因应该是为国企摆脱困境,当时国企效率低下,间接融资成本高,如果没有股市,银行不知要怎样生存。在这个思路下,银行降低存款利率,大量资金流入股市,然后从股市流入上市公司,救活了国企,也是银行脱离了破产边缘,证券市场功不可没。
但这也造就了现在所谓的股权分置的先天问题,毕竟,中国公司制度在当时不够完善。发展资本市场从一开始并不是从优质上市公司开始的。
波浪理论虽然并关心经济数据,但透过经济发展路线可能会更好理解波浪,我以为。
写道这里,还没有接触到波浪最复杂浪结构,说浪结构复杂,可能会有人不同意,上涨5浪,下跌3浪,似乎谁都明白,又都不明白。围棋说起来很简单,四子吃一子,都会下,可国手和高手就那么几个,这这点上,波浪特别象围棋,藤泽说过“如果说围棋是100的话,我也就懂7到8吧”,波浪理论的大师我认为可以这样说“如果说波浪是100的话,我也就懂3到4吧”,何况,现在也没有真正的波浪大师(在中国),在波浪前面,谦虚一些是没有错的,我也就是个业余爱好者,那些在媒体上经常发表波浪测市文章和数浪的我认为可以休息了(特制一些数浪经常变的,虽然,变化一定是有的,但你的变也要有逻辑关系)。
现在就试着对上涨阶段的浪结构进行划分。在划分前,简单回顾一下波浪理论的一些要义。
上涨5浪,浪3是激动人心的阶段,回调一般要回到黄金分割位置等大家都很熟悉。这些我也就不在罗嗦了。还是回到正题上。
第一浪:1994.7.29到94.9.13点位从333.9到1033.47,共30个交易日,每天大盘都要涨20点,上涨幅度7-8%间,总上涨幅度为210%,几乎是一气呵成,当时上涨的情形我不知道(怎么涨幅如此剧烈)这一浪通常都是涨势凶猛,激动人心的,在99年5.19行情也有类似的形态,这也是我不认为现在就是牛市来临的原因之一,虽然今日中证报说基金经理都认为牛市来得,不敢苟同。
第二浪:94.9.14到1996.1.22从1033.47到516点,共348交易日,回调527,调整幅度为74%,这次调整作为深度调整几乎将第一浪的涨幅全部跌去,市场极度萧条,人们悲观失望,曾经有个朋友在那是几乎亏完,在96年行情来时再也不作股票了。这次的调整深度应该讲还大于目前的调整深度。特别指出,这波调整几乎和2245到目前调整形态在某些局部极为想象,期间有两条线值得重视(见后面贴图)。
研究一下第二浪的调整可能对目前行情的走势有一定启发意义。下面试着对二浪的调整进一步分析,当然,这种分析还是主观意识比较强,也有事后诸葛亮的意思,毕竟,身在其中很难看的清楚,这也是波浪分析的缺陷。研究历史的目的其实并不在于怀念历史,更重要的是希望能够从历史中取得一定的借鉴意义,这是本文的最终目的。
这次的回调历时348交易日,期间有一个强劲反弹,在95.5.10到95.5.22,反弹从565到897,经历11交易日,然后大盘有重新回落,但一直在线S上运行,直到96年初,然后引发第三浪。目前从2245的调整应该已经跌破线S,并且在1300位置又重新落到改线上(见上面图)。这是目前调整和上次调整的最大不同。
下面就对这个二浪调整内部如何确定浪结构再做分析:
结构上为平台性(3-3-5)。
说平台性很多人应该有反对,已经调整这么深了怎么还是平台性啊?这我也说明白,呵呵。但还是试着分析一下。
A浪:1994.9.13到95.02.07,三浪结构比较明显,不再罗嗦。
B浪:95.2.7到95.5.22,
C浪:95.2.22到96.1.22。
回调二浪的分析应该还不够透彻,但本文是大历史观,以后有空再深入分析。
现在讲第三浪,这波应该造就了中国的一代富豪,很多人在其间获得第一桶金。回头看第3浪,会发现在改阶段上涨绝不是一帆风顺的,期间,也有较大调整,但如果你真的确定已处在第3浪中,你还会怕调整吗,请看下图:
在这浪上升过程中,大盘经历了314个交易日,上涨近1000点,上涨幅度在200%。
如果对这论上涨细分,会发现其间回调2浪比较弱,回调第4浪较深刻。
作个说明,我在图形中标记的红点一般为上涨浪的终点,绿点为调整终点。
内部浪性结构我认为如下:
第1浪:61交易日,96.1.22-96.4.29,高点738,上涨222点,但未突破上伦调整高点95.5.22和95.8.14高点连线,但改次上涨幅度接近45%,有理由值得异常重视。其内部也为一5浪结构。
第2浪:22交易日,96.4.29-96.5.30,低点636,回调近100点,回调幅度为45%。
第3浪:5浪结构,96.5.30-96.12.09,高点1247,上涨611点,为第1浪上涨幅度的275%。突破94.9.13和95.5.22高点连线,昭示大行情开始。
第4浪:96.12.09到96.12.24,人民日报社论和十二道金牌,相信大家都清楚。回调到865,低于96.7.24的重要高点,回调近382点,幅度为62%,应是一较深刻调整。复合交替法则,上次调整为45%。
第5浪:96.12.24-97.5.12,临近香港回归,行情结束,进入第4浪调整中
离现在时间越近,会发现我们的记忆也会比较清晰,但分析起来可能争论也会比较多,一如现在1300到底是今年头部还是上涨一个阶段一样,93年到99年的行情回顾起来对许多人来讲可能陌生许多,那是我也没有进入证券市场,对股票是敬而远之的,并且一点都不懂,本身我是学理的,总认为还是学些实实在在的东西好。
现在进入第4浪中,这里也是现在经常经常说的1000点大低的重要时间端。
分析调整总是不令人愉快的,调整也往往是分歧最大,最难看懂的。还是试着分析一下吧,呵呵,不便之处,敬请原谅,呵呵。
第4浪调整从94.5.12-99.5.18,共492个交易日。这论调整如果说平台性(3-3-5)应该不会有太多疑义吧。见下图
在这波调整中,会发现重要点位经常落在1000点左右。
A浪:97.5.12-97.9.23历时95交易日,
B浪:97.9.23-98.6.03历时165交易日,
C浪:98.6.3-99.5.18历时232交易日,
调整时间总是较长,
第5浪人们记忆更加清晰,这一轮上涨幅度虽不及第3浪,但时间周期较长,也是比较清晰的5浪结构,这也说明推动浪总是比较容易判断,但调整浪就不那么简单了。见下图这一浪赚钱就不那么容易了,上涨幅度明显小于第三浪,并且这波中明显具有领涨板块,并且以概念和重组为主,内部结构如下:
第1浪:199.5.19-1999.6.29交易日30。上涨幅度为700点,回顾历史,会发现牛市第一浪往往涨幅可观,并且时间短,这也是我不认为现在牛市已经到来原因之一。
第2浪:1999.6.29-99.12.27交易日123日,回调到1345点。
第3浪:1999.12.28-2000.08.21交易日153日,上涨到2108点。
第4浪:2000.8.22-2001.2.22交易日117日,回调到1907点。
第5浪:2001.2.22-2001.6.13最后的冲击历史高位2242,然后进入慢慢熊市,现在好像仍然没有结束。
这里细心的读者已经发现我的叙述越来越简单,很多东西没有展开,有时间在慢慢续吧,呵呵。本文目的只是想告诉朋友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概貌。
现在开始熊市的描述,熊市总是令人讨厌的,许多投资者开始亏钱,我也不例外,我自从99年下半年进入证券界,一直在做技术工作,开始在同事鼓动下买入股票,不知怎么赚,也不知怎么赔的,这种情形一直到2004年下半年,当时投入的资金也损失大半,偶然机会,开始对市场做些分析,从2004年来到现在基本不再亏了,但仍然还没有赚钱,更不要提获利了,这个过程中,收获一些,和朋友交流。我的目标时想做个优秀的投机者,这个目标不知何时可以实现!希望我的努力能够有所收获。当然,做成功投资者,仅有努力是不够的,还要有天分和一些运气,另外还要有良好的EQ。
有些时候,会发现买股票偶尔赚钱其实也很简单,可长期能够赚钱可能就不行了。
2245到目前调整目前仍然没有定论,我也只将我的看法叙述一下,希望和爱好者交流。
大前提我认为结合历史走势,认为本轮调整也是平台性(3-3-5),(我似乎对平台性很敢兴趣啊,呵呵),具体A浪如下图。
A浪:2001.6.13-2003.1.3交易日378日,回调到1319。这里产生许多重要点位,1700区域和1500区域,日后牛市来临,这些区域应该值得关注。
B浪:2003.1.6-2004.4.6交易日300,高位1774点。
结束语:c反弹结束还是要创新低?
行情演绎到现在,争论似乎也多了起来,到底是牛市的起点还是熊市的延续,各有各的看法和理由,透过以前行情的回顾无非也是为了给未来的走势有较好的启迪。作为结束,也就试着重点分析一下吧。
先看一下这段下跌的基本数据。
以收盘价算,大盘最低点1011,最高点1778,交易日到昨日已471日,均值(mean)1268中位数(median)1256。下跌767点,下跌幅度近43%。
行情无非涨跌,因此,如果假设牛市来临,看看如何分析浪性:
牛市第1浪从2005.7.11-2005.9.19,交易日50,上涨210点
牛市第2浪9.19-12.05交易日50,回调1080,交易日50,回调130,接近0.618。很标准
现在处在上升第3浪中,或第3浪结束,目前进入4浪回调,大盘仍有最后第5浪的上升。
一句话,如果是牛市,那就很幸福,选好股票,耐心等涨,“牛市不言顶”,说1400或1500都没有太大意义,说句大言,股市可以涨到3000点,必创新高,当然,什么时候见3000点就是5年或10年以后的事了,问题是,即使股市涨到3000点,可以保证7千万股民都获利吗?我怀疑!
另外如果是牛市,1774到1011的浪的形态也就比较清晰,不再罗嗦。
但我对这种看法有很多怀疑之处,换句话说,我对后面的行情并不乐观。
牛市没有到来,大盘仍有再到1000点或创新低可能。
理由如下:
1。技术面如牛市,那么第1浪不够彭湃激扬,这一点从周围朋友可以感觉到。
2。基本面,股权分置完成60%,股权分置完后市场怎样发展,还要许多制度上,法律面上问题待完善
那么,我怎么看待浪形呢?
1774到目前的浪首先也为一个5浪结构,这是我分析的前提,
1774-1259为第1浪,跌幅为515,
1259-1496为2浪,升幅为250,特别指出的是,这论升幅时间上应到2004年11月底,但后面形态似乎没有走出。
1496-998为第3浪,跌幅为498,
998-1300为第4浪,升幅为300点,现在已基本走完,当然,可能也会反复振荡一下。
接下来应为第5浪,点位考虑等幅为800点左右,这个电位也和93年那轮下跌幅度相当,考虑熊市5浪往往衰竭,1000点附近也有可能结束。
浪如果太复杂,分析起来对后势意义不大,我认为。
因此,操作策略上应该空仓或轻仓,在目前点位上,幻想大牛市是急功近利的想法。
到此,华了三天时间将中国股市做了一些回顾,也将我对波浪理论的看法做了一些简单阐述,希望和爱好者交流。如果能够对阅读者有所启迪也就心满意足了,但如果感觉都是废话,浪费了你的宝贵时间也就对不起了,呵呵。
全文完。
今日大盘又升1300,又听到牛声一片,我再次喊空可能有点矫柔造作和不识时务,但还是认为1300区域是头部,希望投资者还是多些警惕为好。为什么不认为牛市,以前多有讲述,不再累赘。
在巴菲特眼中,没有熊市和牛市,有的只是投资价值的股票。
在我眼中,没有好股票,只有阶段熊市和牛市。
而这个点位,你看空也许少了一些赚钱的机会,但如果大盘真的开始下跌了,你可以保证你买入的股票不跌吗?
我不是巴菲特,我不能够。
我只有继续空仓!
我在等待!
2006年3月期间
补记:
这篇文写于两年前,现在看错误较多,但这也代表了我的思考历程,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是我在大盘1087点左右已坚定看多买入股票,那时已有获利的前提下写的。有时间再写一篇新的分析。对过去的投资谈谈经验和教训。
图没有插入,如需要图的话可以提供。
2008.6.20
中国股市发展到现在已经有16年的历史。运用作为研究群体行为的波浪理论对其进行分析和研究对后市的操作还是具有一定意义和前瞻性。在去年认为1300是今年上半年的头部,作为一种预测对错只有有时间去考验,这里再谈一下我做出这个论断的依据和我对波浪理论的认识。
彼得.林奇说过“投资股票,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固然有些夸大,但也在某些方面说明投资的复杂性。
15年的中国股市仍然还是一个新兴的证券市场,研究股市的涨跌,离开历史将无从下手,只有心中有股市的大历史,才有可能在适当的时机进入适当的股票,没有历史,也就没有方向。
黄怀宇有本《中国大历史》,华夏大地泱泱5千年历史让黄老先生以一本薄薄的书而勾画了一个轮廓。也许,你知道了历史也不能象彼得.林奇一样出色,但,如果心中没有历史,注定将失败。
波浪理论称之为理论实在有些牵强,从数学的角度来看,称之为波浪猜想或波浪艺术似乎更为合适。虽然全球股市、期货市场及汇市都验证或遵循波浪理论的法则,但仍然没有人能够保证波浪理论的正确。波浪理论仍然吸引着许多人的兴趣和研究。
运用波浪理论的首要步骤应该确定一个浪的起点和终点,中国证券市场发展15来,产生了许许多多的指数,这里以上海综指作为波浪研究的样本,虽然,上海综指本身也有许多缺陷,如新股当日涨跌记入指数,而G股当日复牌不记入指数。
我将1994.7.29日大盘333.92作为我研究和刻画波浪的起点,这是我分析的前提,如果错,后面的分析将毫无意义。为何不将中国股市开市那天做为波浪的起点是为了和QFII一致,参照道琼斯中国指数(道琼斯中国指数系列中的四个指数均以人民币元计算,基期均为1993年12月31日,基数定为100。尽管上海证券交易所与深圳证券交易所于1990年12月开始运行,但是我们决定在编制指数时不追溯1993年之前的历史数据。这是由于,1993年之前,由于种种原因,两个市场并未形成规律性的交易。这些原因包括上市股票数量不足、交易的投机性较强以及缺乏标准化的市场规范。)
先看一下上涨波段的一些基本数据:
以333为起点后,大盘运行1670个交易日达到2242点(我的研究都是以收盘价作为对象)完成了一个中国股市的上涨阶段,按年份计共8年,月份大约58月,上涨点位1910点,上涨幅度为572%,均值(mean)为1208,中位数(median)为1184。从经济数据看,1994年到2001年也是股市大扩容的阶段(数据随后发,但波浪理论并不关心这些数据,这里简单回顾一下),尤其在2000年和20001年,在高位时,证券市制为4万亿,现为1万亿左右。但当时新股发行当日还未记入指数(如果记,指数绝不止2242点,这也是综指的先天不足,有时间和有赞助时我要重新计算指数)。当时大力发展股市的一个重要原因应该是为国企摆脱困境,当时国企效率低下,间接融资成本高,如果没有股市,银行不知要怎样生存。在这个思路下,银行降低存款利率,大量资金流入股市,然后从股市流入上市公司,救活了国企,也是银行脱离了破产边缘,证券市场功不可没。
但这也造就了现在所谓的股权分置的先天问题,毕竟,中国公司制度在当时不够完善。发展资本市场从一开始并不是从优质上市公司开始的。
波浪理论虽然并关心经济数据,但透过经济发展路线可能会更好理解波浪,我以为。
写道这里,还没有接触到波浪最复杂浪结构,说浪结构复杂,可能会有人不同意,上涨5浪,下跌3浪,似乎谁都明白,又都不明白。围棋说起来很简单,四子吃一子,都会下,可国手和高手就那么几个,这这点上,波浪特别象围棋,藤泽说过“如果说围棋是100的话,我也就懂7到8吧”,波浪理论的大师我认为可以这样说“如果说波浪是100的话,我也就懂3到4吧”,何况,现在也没有真正的波浪大师(在中国),在波浪前面,谦虚一些是没有错的,我也就是个业余爱好者,那些在媒体上经常发表波浪测市文章和数浪的我认为可以休息了(特制一些数浪经常变的,虽然,变化一定是有的,但你的变也要有逻辑关系)。
现在就试着对上涨阶段的浪结构进行划分。在划分前,简单回顾一下波浪理论的一些要义。
上涨5浪,浪3是激动人心的阶段,回调一般要回到黄金分割位置等大家都很熟悉。这些我也就不在罗嗦了。还是回到正题上。
第一浪:1994.7.29到94.9.13点位从333.9到1033.47,共30个交易日,每天大盘都要涨20点,上涨幅度7-8%间,总上涨幅度为210%,几乎是一气呵成,当时上涨的情形我不知道(怎么涨幅如此剧烈)这一浪通常都是涨势凶猛,激动人心的,在99年5.19行情也有类似的形态,这也是我不认为现在就是牛市来临的原因之一,虽然今日中证报说基金经理都认为牛市来得,不敢苟同。
第二浪:94.9.14到1996.1.22从1033.47到516点,共348交易日,回调527,调整幅度为74%,这次调整作为深度调整几乎将第一浪的涨幅全部跌去,市场极度萧条,人们悲观失望,曾经有个朋友在那是几乎亏完,在96年行情来时再也不作股票了。这次的调整深度应该讲还大于目前的调整深度。特别指出,这波调整几乎和2245到目前调整形态在某些局部极为想象,期间有两条线值得重视(见后面贴图)。
研究一下第二浪的调整可能对目前行情的走势有一定启发意义。下面试着对二浪的调整进一步分析,当然,这种分析还是主观意识比较强,也有事后诸葛亮的意思,毕竟,身在其中很难看的清楚,这也是波浪分析的缺陷。研究历史的目的其实并不在于怀念历史,更重要的是希望能够从历史中取得一定的借鉴意义,这是本文的最终目的。
这次的回调历时348交易日,期间有一个强劲反弹,在95.5.10到95.5.22,反弹从565到897,经历11交易日,然后大盘有重新回落,但一直在线S上运行,直到96年初,然后引发第三浪。目前从2245的调整应该已经跌破线S,并且在1300位置又重新落到改线上(见上面图)。这是目前调整和上次调整的最大不同。
下面就对这个二浪调整内部如何确定浪结构再做分析:
结构上为平台性(3-3-5)。
说平台性很多人应该有反对,已经调整这么深了怎么还是平台性啊?这我也说明白,呵呵。但还是试着分析一下。
A浪:1994.9.13到95.02.07,三浪结构比较明显,不再罗嗦。
B浪:95.2.7到95.5.22,
C浪:95.2.22到96.1.22。
回调二浪的分析应该还不够透彻,但本文是大历史观,以后有空再深入分析。
现在讲第三浪,这波应该造就了中国的一代富豪,很多人在其间获得第一桶金。回头看第3浪,会发现在改阶段上涨绝不是一帆风顺的,期间,也有较大调整,但如果你真的确定已处在第3浪中,你还会怕调整吗,请看下图:
在这浪上升过程中,大盘经历了314个交易日,上涨近1000点,上涨幅度在200%。
如果对这论上涨细分,会发现其间回调2浪比较弱,回调第4浪较深刻。
作个说明,我在图形中标记的红点一般为上涨浪的终点,绿点为调整终点。
内部浪性结构我认为如下:
第1浪:61交易日,96.1.22-96.4.29,高点738,上涨222点,但未突破上伦调整高点95.5.22和95.8.14高点连线,但改次上涨幅度接近45%,有理由值得异常重视。其内部也为一5浪结构。
第2浪:22交易日,96.4.29-96.5.30,低点636,回调近100点,回调幅度为45%。
第3浪:5浪结构,96.5.30-96.12.09,高点1247,上涨611点,为第1浪上涨幅度的275%。突破94.9.13和95.5.22高点连线,昭示大行情开始。
第4浪:96.12.09到96.12.24,人民日报社论和十二道金牌,相信大家都清楚。回调到865,低于96.7.24的重要高点,回调近382点,幅度为62%,应是一较深刻调整。复合交替法则,上次调整为45%。
第5浪:96.12.24-97.5.12,临近香港回归,行情结束,进入第4浪调整中
离现在时间越近,会发现我们的记忆也会比较清晰,但分析起来可能争论也会比较多,一如现在1300到底是今年头部还是上涨一个阶段一样,93年到99年的行情回顾起来对许多人来讲可能陌生许多,那是我也没有进入证券市场,对股票是敬而远之的,并且一点都不懂,本身我是学理的,总认为还是学些实实在在的东西好。
现在进入第4浪中,这里也是现在经常经常说的1000点大低的重要时间端。
分析调整总是不令人愉快的,调整也往往是分歧最大,最难看懂的。还是试着分析一下吧,呵呵,不便之处,敬请原谅,呵呵。
第4浪调整从94.5.12-99.5.18,共492个交易日。这论调整如果说平台性(3-3-5)应该不会有太多疑义吧。见下图
在这波调整中,会发现重要点位经常落在1000点左右。
A浪:97.5.12-97.9.23历时95交易日,
B浪:97.9.23-98.6.03历时165交易日,
C浪:98.6.3-99.5.18历时232交易日,
调整时间总是较长,
第5浪人们记忆更加清晰,这一轮上涨幅度虽不及第3浪,但时间周期较长,也是比较清晰的5浪结构,这也说明推动浪总是比较容易判断,但调整浪就不那么简单了。见下图这一浪赚钱就不那么容易了,上涨幅度明显小于第三浪,并且这波中明显具有领涨板块,并且以概念和重组为主,内部结构如下:
第1浪:199.5.19-1999.6.29交易日30。上涨幅度为700点,回顾历史,会发现牛市第一浪往往涨幅可观,并且时间短,这也是我不认为现在牛市已经到来原因之一。
第2浪:1999.6.29-99.12.27交易日123日,回调到1345点。
第3浪:1999.12.28-2000.08.21交易日153日,上涨到2108点。
第4浪:2000.8.22-2001.2.22交易日117日,回调到1907点。
第5浪:2001.2.22-2001.6.13最后的冲击历史高位2242,然后进入慢慢熊市,现在好像仍然没有结束。
这里细心的读者已经发现我的叙述越来越简单,很多东西没有展开,有时间在慢慢续吧,呵呵。本文目的只是想告诉朋友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概貌。
现在开始熊市的描述,熊市总是令人讨厌的,许多投资者开始亏钱,我也不例外,我自从99年下半年进入证券界,一直在做技术工作,开始在同事鼓动下买入股票,不知怎么赚,也不知怎么赔的,这种情形一直到2004年下半年,当时投入的资金也损失大半,偶然机会,开始对市场做些分析,从2004年来到现在基本不再亏了,但仍然还没有赚钱,更不要提获利了,这个过程中,收获一些,和朋友交流。我的目标时想做个优秀的投机者,这个目标不知何时可以实现!希望我的努力能够有所收获。当然,做成功投资者,仅有努力是不够的,还要有天分和一些运气,另外还要有良好的EQ。
有些时候,会发现买股票偶尔赚钱其实也很简单,可长期能够赚钱可能就不行了。
2245到目前调整目前仍然没有定论,我也只将我的看法叙述一下,希望和爱好者交流。
大前提我认为结合历史走势,认为本轮调整也是平台性(3-3-5),(我似乎对平台性很敢兴趣啊,呵呵),具体A浪如下图。
A浪:2001.6.13-2003.1.3交易日378日,回调到1319。这里产生许多重要点位,1700区域和1500区域,日后牛市来临,这些区域应该值得关注。
B浪:2003.1.6-2004.4.6交易日300,高位1774点。
结束语:c反弹结束还是要创新低?
行情演绎到现在,争论似乎也多了起来,到底是牛市的起点还是熊市的延续,各有各的看法和理由,透过以前行情的回顾无非也是为了给未来的走势有较好的启迪。作为结束,也就试着重点分析一下吧。
先看一下这段下跌的基本数据。
以收盘价算,大盘最低点1011,最高点1778,交易日到昨日已471日,均值(mean)1268中位数(median)1256。下跌767点,下跌幅度近43%。
行情无非涨跌,因此,如果假设牛市来临,看看如何分析浪性:
牛市第1浪从2005.7.11-2005.9.19,交易日50,上涨210点
牛市第2浪9.19-12.05交易日50,回调1080,交易日50,回调130,接近0.618。很标准
现在处在上升第3浪中,或第3浪结束,目前进入4浪回调,大盘仍有最后第5浪的上升。
一句话,如果是牛市,那就很幸福,选好股票,耐心等涨,“牛市不言顶”,说1400或1500都没有太大意义,说句大言,股市可以涨到3000点,必创新高,当然,什么时候见3000点就是5年或10年以后的事了,问题是,即使股市涨到3000点,可以保证7千万股民都获利吗?我怀疑!
另外如果是牛市,1774到1011的浪的形态也就比较清晰,不再罗嗦。
但我对这种看法有很多怀疑之处,换句话说,我对后面的行情并不乐观。
牛市没有到来,大盘仍有再到1000点或创新低可能。
理由如下:
1。技术面如牛市,那么第1浪不够彭湃激扬,这一点从周围朋友可以感觉到。
2。基本面,股权分置完成60%,股权分置完后市场怎样发展,还要许多制度上,法律面上问题待完善
那么,我怎么看待浪形呢?
1774到目前的浪首先也为一个5浪结构,这是我分析的前提,
1774-1259为第1浪,跌幅为515,
1259-1496为2浪,升幅为250,特别指出的是,这论升幅时间上应到2004年11月底,但后面形态似乎没有走出。
1496-998为第3浪,跌幅为498,
998-1300为第4浪,升幅为300点,现在已基本走完,当然,可能也会反复振荡一下。
接下来应为第5浪,点位考虑等幅为800点左右,这个电位也和93年那轮下跌幅度相当,考虑熊市5浪往往衰竭,1000点附近也有可能结束。
浪如果太复杂,分析起来对后势意义不大,我认为。
因此,操作策略上应该空仓或轻仓,在目前点位上,幻想大牛市是急功近利的想法。
到此,华了三天时间将中国股市做了一些回顾,也将我对波浪理论的看法做了一些简单阐述,希望和爱好者交流。如果能够对阅读者有所启迪也就心满意足了,但如果感觉都是废话,浪费了你的宝贵时间也就对不起了,呵呵。
全文完。
今日大盘又升1300,又听到牛声一片,我再次喊空可能有点矫柔造作和不识时务,但还是认为1300区域是头部,希望投资者还是多些警惕为好。为什么不认为牛市,以前多有讲述,不再累赘。
在巴菲特眼中,没有熊市和牛市,有的只是投资价值的股票。
在我眼中,没有好股票,只有阶段熊市和牛市。
而这个点位,你看空也许少了一些赚钱的机会,但如果大盘真的开始下跌了,你可以保证你买入的股票不跌吗?
我不是巴菲特,我不能够。
我只有继续空仓!
我在等待!
2006年3月期间
补记:
这篇文写于两年前,现在看错误较多,但这也代表了我的思考历程,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是我在大盘1087点左右已坚定看多买入股票,那时已有获利的前提下写的。有时间再写一篇新的分析。对过去的投资谈谈经验和教训。
图没有插入,如需要图的话可以提供。
2008.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