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临大盘走势的徘徊震荡,现在股市呼声一片,希望管理层尽快出来救市,那么股市是不是到了最危险的时刻?是国际因素的震波影响还是国内因素的震区波及?如果管理层出来干预市场,是中期调控还是短暂调整?是防止暴涨还是防止暴跌?
国家统计局日前连续公布了5月份的两组宏观数据:居民消费价格(CPI)环比回落0.4%;而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8.2,为三年来月度最高增幅。CPI的回落将成为趋势还是PPI的猛涨将拉动CPI回升?对于今后的物价走势,对中国经济的走势,乃至股市大盘的走势会如何?
我认为救市应该与宏观调控重点放在防止经济过热相吻合,同时也应该放在防止经济增速过快回落的层面上,由于美国的次贷危机将改变世界经济格局,越南发生的金融动荡仅仅是亚洲金融危机的序幕。
对于股市的震荡不休,治病应治本,股市震荡的病根在于当前物价的居高不下,背后推动的实际不是中国经济自身的原因,而是国际因素。这一方面是由于国际收支失衡,央行增加货币发行,引起了需求拉动型的物价上涨;应对需求拉动型的物价上涨,主要手段是启动国内市场,增加消费,这也必然造成股市的上下波动。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短时间内企业成本的大规模上升,导致企业对所生产的产品提价,最后引发成本推动型的物价上涨。成本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国内资源短缺,难以满足需求,而与此同时,国际能源、矿产甚至粮油价格也大幅上涨。应对成本推动型的物价上涨则需要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由此股市随之大幅震荡。
目前国内外的各种危机余波仍未平息,事态还在进展,波及股市震荡在所难免。但透过危机的来龙去脉,剖析危机的前因后果,我们越来越清楚地看到,这场“次贷危机”的爆发力并不“次”,由此引发的“股市暴跌”的影响力也不“次”,留给股民的杀跌逃生的恐慌心理还在继续。
在培育和完善股票市场过程中,管理层的责任与作用至关重要。做得好,可推动股票市场健康发展;反之会打击市场投资者的信心,加剧股票市场的崩溃。美国次贷危机、越南金融危机不就是最好事实吗?另外,股市投资者过分依赖管理层也是股市大盘震荡的因素,如果今后股市投资者注意投资不盲从,自己掌握主动权,请记住巴菲特的金玉良言:不要投资自己搞不懂的东西!看清市场形势,也许市场又会是另一个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