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社会的公务员提拔容易进门难


我们社会的公务员提拔容易进门难

/汪华斌

今天一位参加公务员面试的学生告诉我,说公务员面试如同考状元;不仅知识面广和难度大,而且还有应急能力与临场发挥的检验;这‘过五关錾六将’的考试,使很多大学生都心力交瘁;只是因为当官必须要进公务员,所以大家才咬紧牙关而步步忍受。

由于受我们社会风气的直接影响,所有人都知道我们社会当官最实惠;不仅是权力与利益的紧密结合,还有我们社会潜在的利益交换。正因为如此,我们社会的人百分之百都想当官;因为当官是我们社会人生最大价值的实现。然而当官必须要进公务员队伍,所以我们社会如今是‘千军万马’齐挤公务员这个独木桥;从而造成我们社会公务员的进门难。

是啊!公务员从报名开始就是竞争激烈,上万人竞争一个岗位的现象比比皆是;于是从政治审查到身体检查,哪个环节都是精益求精。等到笔试的时候,这已经是精英中的精英了;为了保证快速淘汰一大部分竞争者,每年的公务员考试在考试内容和考试的深度广度上都比上一年较大的突破;所以我们的公务员考试大纲也是年年创新。

假如你的理论考试过关,并不等于你就是胜利者;因为面试的难度更大,超过了考试大纲的内容;所以很多在职干部说,如果自己参加这个考试;百分之百地难过关。事实就是这样,我们在职人员考试难过关的题目;却是想进公务员门的门槛。

我们知道施瓦辛格不是公务员,想提拔在中国是没有依据的;于是必须安排他做一套公务员考试的行政职业知识与管理能力的测试,只有笔试考试达到120分才有资格参加公务员的面试。至于面试的考官,当然全部是官场中的权威人士;如何评测完全是他们的自己掌握,所以施瓦辛格要想在中国当官门都没有;因为他进不了公务员的考试门。

然而我们的公务员只要进了门,基本就是铁饭碗了;因为后来的提拔与自己无关了,全部是领导在上面皇袍加身;领导看中你了,一个文件你就是领导了;领导没有看中你,一辈子办事员的人多的事。这提拔没有竞争,也不允许竞争;全部是领导的安排。

当然我们的领导提拔人也是有自己的原则,一是提拔那些能为自己营造安全体系的人;这就是那些忠心耿耿和自己有这样或那样关系的人,这就是自己位置安全的保障。二是提拔那些能为自己制造亮点的人,实际是领导也需要光辉;因为光辉才能使领导自己得到提拔。三是提拔那些利益交换的人,因为利益交换是我们社会转换权力的途径;所以这些人领导不得不提拔。四是领导的领导要求提拔的人,这是领导不得不提拔的人。五是社会上有一定知名度,但并不对自己构成危险的人;这些人领导同样会提拔,因为这也是领导利用别人光辉的时候。正因为如此,我们社会的官提拔老百姓并不理解;因为领导是按自己的潜规则提拔的,所以很多公务员开始也难以理解;于是适应能力强的得到了提拔,适应能力差的就永远原地踏步;如果遇到坚持原则的人,最后同样也只会被排斥出公务员队伍。

别看我们的提拔有很多潜规则,可实际执行起来还是相当随意的;如一次我目睹了某机构改革的人事安排,使我永远难以抹去这一情景。当时是全部的党委成员躺在沙发里,只有一位干部科长站着;手里拿着表格,嘴里念着;‘张三,男,年龄,专业;现工作岗位’,念完后就停顿下来;因为安排岗位由党委成员定。这些昏迷状态中的领导们,当听到自己熟悉的名字时;马上抢着回答,因为什么岗位是先有预案的。如果遇到一个名字念完后没有人抢着回答,则是一遍沉默;这时组织部长会主动说出一个岗位,其它人没有意见就填到‘安排岗位’栏里;如果遇到某领导不喜欢的人,他(她)也会抢着回答,‘下岗’或‘安排学习’。这不是天方夜谈,是一次真正的党委集体安排干部的会议;而且还美其曰‘集体决定’,有会议纪要为凭;你想告状都没有证据,但却的确是随意性‘草菅人命’的干部政策。

为什么中国自古就有‘朝里有人好做官’之说,原来道理就是今天还在执行的制度;表面上的确没有什么,可实际就是领导的一句话决定了一个人的命运。如果我们的提拔每次全部是公开的考试,我们社会还会有‘不学无术’的官吗;就是腐败也会得到较大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