砭石疗法之民间瑰宝——伏羲九砭砭灸祛病养生法之——医碥之六
——〈〈内经〉〉前的“微针”(官九针)之鼻祖,〈〈内经〉〉前的“粗箴(针)砭刺“术
砭石、扁鹊石、砭石山东华泰、伏羲九砭、砭石疗法、医碥、扁鹊、砭鹊、碥鹊、医砭、砭医、砭石博客、针灸、〈〈内经〉〉、“微针”、“粗箴(针)砭刺、针灸之母、医砭、药石、服务商标伏羲九砭、泗滨砭石本色玄黄、天地气交、
上接:砭石疗法之民间瑰宝——伏羲九砭砭灸祛病养生法之——医碥之五
***为什么会生病?
生病是每一个人在一生中都会遇到的, 生病要治疗痊愈,首当了解生病的原因,解除生病的原因,则身体自己就有治病的能力,而获得健康。
传统中医学(TCM)将生病的原因归类为三:
1,外因:
气候的变化,身体对气候风、暑、寒、湿、燥、火六气所产生不能适应的病变,气候变化失调,起居失常,是为外感之病称外因。
2,内因:
心理、情绪的变化,身体因七情六欲-喜、怒、忧、思、悲、恐、惊、爱欲而致身体不调,产生的病变,是为七情内伤所生之病称内因。
3,内外兼因:
3-1.伤食:对食物酸、苦、甘、辛、咸五味,臊、焦、香、腥、腐五臭对人体饮食失调所致之疾病3-2.外伤:刀斧、跌打损伤、火荡伤、车祸等。
任何疾病皆脱不了此内因、外因、不内外因而生病,是称为疾病三因。而内因或时兼外因,外因亦时兼内因,或三因单独发生,或内因、外因、内外兼因三者杂合而至;
四气病不同: 各地方气候不同,所生的病不同,四季病不同:春夏秋冬气候不同,所生的病亦不同,食俗病不同:各地方的饮食、环境不同,所生的病亦不相同,甚至相同的病,在不同的人身上发生,其治疗方法,用药亦会有所不同。
日光、空气和清水三要素维系着我们的生命,此三要素的变化产生对生理不适应的变化,就是生病的主因之一。
日光、空气和清水即水、火、风产生气温的变化,为气的上升、下降、扩张、收缩与稳定,名为五行。
孔子《家语》五帝第二十四:孔子曰:昔丘也闻诸老聃:曰:天有五行,水火木金土,分时化育,以成万物,其神谓之五帝。天之五行-丹、龄、苍、素、元为五气,经化十天干气,降于地而成寒、暑、燥、湿、风,经云:天有五气,食人入鼻,藏于五脏,上华面颐即天以风暑湿燥寒之五气,从鼻而入,风气入肝,暑火气入心,湿气入脾,燥气入肺,寒气入肾,藏于常人之五脏,蕴其精华,上华于面。
素问:五脏候在五官,眼耳口鼻舌也,五行递相负载,休衰王旺相生,生成万物,运用不休,故云行也。即五脏肝心脾肺肾互相协调气的上升、下降、扩张、收缩、稳定的相生相克变化是否调和,在眼耳口鼻舌可以诊断得知也。
春秋繁灵云:天地之气,列为五行,夫五行者行也。
素问、天元纪大论篇第六十六:天有五行,御五位,以生寒暑湿燥风,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忧思恐人自出生始,用鼻子呼吸,皮肤的毛孔亦在呼吸,经云:肺气通于鼻,又云:肺主皮毛,即肺由鼻孔及皮肤的呼吸作用是相同的。
鼻孔、皮肤呼吸空气的作用,乃五脏在运行五气,即人体气的上升火、下降水、收缩金、扩张木及稳定土的作用由五脏风气入肝,燥气入肺,湿气入脾,寒气入肾,暑火气入心运行调理产生。
后天呼吸是为五脏操作气的开始,金气的收缩作用,肺使空气进入体内,藉心脏心与肾同属少阴经跳动的伸张,与收缩压力,将空气送达丹田肚脐,使后天呼吸接续胎息的先天呼吸,作体内内脏外皮肤,经络空气的交换,以加强肺后天的呼吸作用。
早上十二个小时,空气是从左鼻腔进入绕肚脐而从右鼻腔呼出,下午十二个小时的呼吸,空气是从右鼻腔进入,经绕肚脐而从左鼻腔呼出。道家称此呼吸为调青龙,伏白虎。若静坐入静时,我们可以看见左边的气电流呼吸是青蓝色的-青龙肝木。右边的气是白色的-白虎肺金之作用不同。
呼吸为空气受日光和清水的作用,空气受寒热致上升、下降、扩张、收缩及稳定五脏的调理作用。即风、暑、寒、湿、燥火的变化作用,五脏能调理均衡,则百病不生。
小时候,有几个鼻子不是挂着两条白狗鼻涕,因小孩从脱离母体到呼吸空气,肺由先天腺体气-电的呼吸胎息转为对空气的后天呼吸,因小孩的五脏六腑尚未发育完全,不能完全调适空气风暑寒湿燥火的变化,鼻孔内、喉咙中常有空气中的水份凝结成鼻涕、痰,并非鼻子、喉咙的发炎-急、慢性的发炎,中医以祛风、散寒、清暑、除湿、降火以治疗鼻涕、痰,更补气来补助肺的发育,长大后,五脏发育完全,能调适五气,自然不再流鼻涕、感冒等。
五脏调理五气的上升、下降、收缩、扩张、稳定的作用失调,因不协调所冒出来的证状称感冒,即五气风、暑、寒、湿、燥火在身体冒出来的证状只有百分之廿是火发炎,为气的上升,可以消炎而痊愈,其余百分之八十不可以消炎,是为今日医学治感冒,不明中医五行相生相克。
现代医学称感冒流鼻涕、喉咙痛、打喷嚏、咳嗽、发烧......为感染发炎,是细菌、病毒侵入体内引起的急性发炎、慢性发炎从头到脚都是发炎,用抗生素杀菌、消炎、医疗科技的进步,医疗品质的提升,为什么有些孩子的病菌、病毒怎么杀,怎么消都杀不完,也消不灭呢?甚至病菌越来越顽固,病毒越来越毒呢?为什么?
鼻子、气管、皮肤为我们身体五气风、暑、寒、湿、燥火进出的道路,此风、暑、寒、湿、燥火之气是为五脏调理运用的,五脏对五气调理不适所产生的证状称为伤风、伤寒、伤暑、湿、热即是感冒。
淋了雨感冒了-伤湿,吹了风感冒了-伤风,晒太阳感冒了-热感冒伤暑或暑风,穿少了,睡觉不盖被,冷气吹多了,洗澡玩水着凉了-伤风、伤寒,感冒再感冒,热也感冒,冷也感冒为什么呢?
冬天的感冒多为伤寒,夏天的感冒多为伤暑、伤风,感冒皆为五脏无法调理气温的变化,所产生的证状是为表症冬天呼吸时,我们可以看到口鼻中冒出白茫茫的水气是热热的,夏天或运动后的流汗也是热热的,此呼吸热热的水气或汗水,暨空气中蕴含着风、暑、湿、燥、寒之水气,如五脏不能调节湿气,则此湿气凝结在鼻子是为鼻涕,凝结在喉咙是为痰,凝结在皮肤是为发烧详见为什么会发烧凝结在肺是为痰或肺积水,凝结在鼻咽是为鼻咽癌,凝结在心下胃口是为尿毒症,凝结在鼻涕、痰有风痰、热火痰、寒痰、湿痰、虚痰之别,凝结在不同部位而有不同的病名,皆湿受风、暑、寒、湿、燥火之气或饮食或治疗不当,对湿痰所产生的变化,故治痰当分辨何种痰而施治,更要分别是何部位-是何经络而施治。
鼻子、喉咙等有鼻涕、痰......等感冒时,有风、暑、寒、湿、燥火、虚......之别,并非鼻子、喉咙、肺包括气管、支气管的急性发炎,慢性发炎......中医称火气或热气,西医没有火而将火字加上一个火而称炎,火、热有风热-风火肝火-肝炎,暑热心火-心包炎,湿热脾胃火、肠火-肠胃炎,燥火肺火-肺炎、气管、支气管炎,虚热虚火、肾火-肾炎肾属水不可能发炎,而以相火-水中之火代之。
火为气的上升,火在五气风暑寒湿燥火只占了五分之一,即只有百分之二十的感冒是发炎,可以消炎而被治疗痊愈,其它感冒为气的下降寒、扩张风、收缩燥、稳定湿皆非气的上升而不可消炎,消炎不能痊愈,反致身体受害。
心属火,肺属金金如锅子,心与肺的作用,如火煮锅子使水加热,分分秒秒从鼻子进入肺的空气中所含的水份,凝结成鼻涕、痰,乃心之火力衰弱,无力将锅肺金内的水份加热成水蒸气或汗排出体外,鼻涕、痰乃为湿水气的凝结,并非鼻子、喉咙、肺气管、支气管的发炎,
火气为什么会越消越大呢?非发炎而消炎降火气,因消炎即伤心火气,心属火,火越弱,心越弱越无法将肺金水气蒸发,水湿越凝结在鼻子、喉咙。恶性循环,火越弱,鼻涕、痰愈凝结,越被消炎则水气越容易凝结。
治感冒当分伤风、伤寒、伤暑、伤湿、伤燥火火即发炎,用药当分祛风、散寒、清暑、除湿、降火消炎,润燥以达恢复健康。
二,治病要以时辰诊断疾病来治疗疾病
身体十二经络,配合每天十二个时辰运行,子胆丑肝寅肺卯大肠辰胃巳脾午心未小肠申膀胱酉肾戌心包亥三焦。
将其编成歌诀:肺寅大卯胃辰宫,巳脾心午小未中,申胱酉肾心包戌,亥三子胆丑肝通。
我们可以看出某个时辰发病,即某经络脏腑在某时辰不能适时达成其经络之任务,即为该经络之疾病如早上打喷嚏即寅卯辰巳时辰即为脾、肺气虚,而不是鼻子的发炎,当补气祛风即可痊愈,用补中益气汤,归脾汤之类;
晚上气喘发作即申酉戌亥为肾、心包虚,肾虚当补肾,或补肺金生肾水,或补心阳温肾,气喘即可痊愈,用肾气丸、补中益气汤、归脾汤之类等补气、温肾气喘即愈而不再发作。
有些小孩天未亮即咳嗽,是为气虚咳或晚上一、两点咳即为肝胆受风生痰当补肺温肾化痰用十四味建中汤之类,.....
医碥之兄医匙及西北风、火、水、土如是说人为什么会生病…
最后,不要上来就用药,“*药”也,要一砭、二针不、三灸、四药才对。
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