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的刁民与中国的良民(6月25日)


韩国的刁民与中国的良民

 

关键词:韩美牛肉风波  第四次中美战略对话  五四运动  《二十一条》

 

作为牛肉消费大国,韩国牛肉自给率仅 1/3,缺口全部依赖进口。更重要的是,韩国养牛成本高,韩国牛肉比进口牛肉贵一半以上。2003年12月,以防止疯牛病为由停止进口美国牛肉——韩国仅限于从美国进口年龄30个月以下的牛肉。近年来,是否恢复进口美国牛肉,简直成了衡量韩美关系的一个重要晴雨表。甚至根据对待美国牛肉的态度,都可以划分韩国“亲美”还是“疏美”的左右势力。 

2008年2月,李明博当选总统,将促成韩美自由贸易协定(FTA)在两国国会通过乃至最终生效作为最重要的对外经贸政策。4月15日至19日,李明博就任后第一次出访就去了美国。李明博与布什互换“见面礼”。美国的礼物是:美国同意停止减少驻韩美军的数量;韩国人到美国逗留3个月以下可免签证。韩国则同意5月中旬恢复 进口美国牛肉。并取消了进口肉牛的年龄限制。

因为韩美两国政府间在去年好不容易达成的FTA中,向美国牛肉开放韩国市场是美国提出的一个重要条件。但韩美FTA还得经过双方的国会批准才能生效。有不少美国国会议员就扬言,如果再不恢复进口美国牛肉,美国国会绝不会通过韩美FTA。其实站在李明博和韩国人切身利益的角度,这也是为了韩国人的利益,本不算屈辱。

但李明博在韩美牛肉摩擦中表现出的退让姿态被韩国媒体批评为“朝贡外交”、“屈辱外交”。自2003年底美国确认发现第一例疯牛病后,韩国有报道说,自1986年后,在世界范围内检验出的疯牛病约19万余例,这些病例中有99.9%都是这一类牛。韩国曾是美国第三大牛肉出口市场,进口美国牛肉对韩国本国牛肉市场将造成巨大冲击,“韩国人患疯牛病的几率是美国人的3倍”、“美国出口给韩国的牛肉是本国人不吃的”等等流言风传,引起学生以及其家长的恐慌。

此次市场开放引发了民众强烈抗议。从 5月2日起,韩国民众开始持续烛光示威。6月7日晚,15万民众上街示威,并与警方发生了肢体冲突。

民众的压力迫使总统室室长和总统府全体7名首席秘书官6月6日辞职,总理和内阁也于10日递交辞呈。然而,李明博政府的公众信任危机似乎仍未得到缓解。李明博分别于当地时间5月20日和6月19日对全国发表讲话,为其在4月份无条件解除美国牛肉进口禁令道歉。李明博(LeeMyung-bak)20日宣布,将解雇其参谋长以及7名高级助手中的6名,在巨大的公众抗议行为之后承诺改组。

最终,韩国农林部长官郑云天(右)和韩美自由贸易协定谈判代表金宗埙于6月21日,在首尔出席有关美国牛肉进口问题的新闻发布会。韩国政府当日宣布,美国已与韩国达成共识,将仅向韩国出口月龄在30个月以下的牛的牛肉。

这些韩国人对政府的决议,可谓最典型的刁民。

但在与本国总统及美国“倾销牛肉”的博弈中,韩国的“刁民”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如何处理贸易全球化与弱势民族产业之间的关系是各国政府都面临的挑战。

其实站在李明博和韩国人切身利益的角度,这也是为了韩国人的利益,本不算屈辱和卖国。

但是因为牛肉,10万韩国民众走上街头;

因为牛肉,韩国全体内阁递交辞呈;

因为牛肉,高票当选的韩国总统失去民心。

牛肉,纠结了韩国人怎样的爱与恨?

 

在此之前的6月19日,迫于美国的压力,中国发改委宣布成品油价格提高1000元/吨,航油价格提高1500元/吨。中国的媒体无语,中国的民众保持沉默。

更在此前的第四次中美战略对话中,中方做出数条重大让步:与美方签订标的为136亿美元的进口采购订单、将QFII在中国的收益冻结期从一年缩短为三个月、在美国对参与中国社保资金的投资管理暗示中不置可否、在产品质量与食品安全问题方面居于劣势、对美国对美元持续疲软不承诺采取任何措施不予追究、更重要的是就中美能源与环境十年合作的框架以及优先合作领域达成了一致,并且正在推进五个行动计划的推进。中国的媒体无语,中国的民众保持沉默。

更在此之前,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报6.8919,这是自突破7元关口两个月之后,首次将6.9元关口升破。中国的媒体无语,中国的民众保持沉默。

更在此之前,中国的银行眼睁睁地看本国的企业惨死于国际竞争中而袖手旁观,对数以千万在生死存亡间的中小企业见死不救,中国的媒体无语,中国的民众保持沉默。

仅有的几篇有见解的博客文章也在须臾之间被编辑删除。

保持无语的沉默的中国人,可谓良民的表率!

 

为什么韩国人为屁大点事就掀起了搅动韩国政局的轩然大波,而中国的民众与媒体面对如此战略对话却可以选择无语、保持沉默?是大韩民族出刁民,还是中国人温良恭俭让的优秀传统使得中国人有更高的涵养?识得大体、顾得大局?

是开明的政府养良民,还是昏庸的统治者显刁民?

 

其实中国人也曾经做过刁民。

大约九十年前,1919年因山东问题而引发的热潮,以1919年5月4日的北京大游行、火烧赵家楼以及学生被北洋政府逮捕为标志——。史称“五四运动”。

引发此“五四运动”的仅仅是袁世凯政府与日本签署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与中国的据理力争在巴黎和会中受到漠视。以今天和缓的角度看,确实是不够文明,不够宽宏大度!如果以当初“五四运动”的狭隘气度来看,中国定将国无宁日,日无安寝了!

现在,“五四”仅仅作为一个节日,成为让年轻人打一顿牙祭,并且得到一天假期的理由。

中国的“刁民”转变成为良民!

——这大约就是文明的力量!

 

贾春宝

2008年6月25日星期三

 

   电话:13269258122

   MSN: [email protected]

   QQ469063961

   E-mail[email protected]

   价值中国网个人空间:bekings.chinavalue.net

   原创外汇评论主页:http://blog.hexun.com/chunbao/default.html 

 

1:《二十一条》的简要说明

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分五大类,就连曹汝霖都说:“日本这次提出‘二十一条’,包罗万象,集中大成,势力由东北、内蒙以至闽、浙,权利由建铁路、开矿产以至开商埠、内地杂居。甚至第五项要求政府机关设立日本顾问,两国用同一军械,警察又日本训练,小学用日本教师,日本僧人到内地传教。凡此苛刻条件,思以 雷霆之压力,一鼓而使我屈服。若使遂其所欲,直可亡国。”

事后证明,所谓有部分人将接受二十一条的责任归咎于袁世凯,指他意欲复辟帝制,为求得日本的支持,借助出卖国家主权换取日本的支持。但亦有人根据当年的档案及当时人的日记,指出袁世凯是在日本宣战的压力下,力争至最后一刻方才被迫接受二十一条的部份条款。

至于日本以支持袁復辟作为报酬,亦缺乏证据支持,也有学者认为袁世 凯复辟失败正是由于他在二十一条的力争,使得日本政府在其宣布帝制时“强力倒袁”所致。特别是当时袁世凯最大的政敌正是二次革命后以日本为基地进行反袁的孙中山。

孙一路都大力鼓吹日本制裁袁世凯。袁世凯至死前,仍称自己的去世将为“日人除一大患”。

 

2:袁世凯对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的详细批示

第一项关于旅大南满铁路展限问题。袁批示:

此本于前清中俄协定东三省会议时,已允继续俄国未满之年限,由日本展续满期,今又要重新更定。但将来若能收回,对于年限没有多大关系,此条不必争论。
    对第二项至第四项这三项,袁批示:

对承认德国利益问题批:应双方合议,何能由日本议定,由我承认,这是将来之事,不必先行商议,可从缓议。

对于合办矿业批:可答应一二处,须照矿业条例办理,愈少愈好,可留与国人自办。

对于建造铁路批:须与他国借款造路相同,铁路行政权,须又中国人自行管理,日本可允与以管理借款之会计审核权,惟须斟酌慎重。

对于开商埠批:须用自开办法,并应限制,免日本人充斥而来,反客为主。

对汉冶萍铁矿厂批:这是商办公司,政府不能代谋。

对浙闽铁路批:须查卷,似与英国有关。

对福建让与批:荒唐荒唐,领土怎能让与第三国。

对内地杂居批:治外法权未收回之前,不能允以杂居。

第五项,袁批:

此项限制我国主权,简直似以朝鲜视我,这种条件岂平等国所应提出,实堪痛恨。日本自己亦觉不妥,故注“希望条件”,不理可也,万万不可开议,切记切记(两句加朱笔密圈)。

附3:《二十一条》之后续结果:

通过外交谈判和袁世凯的“幕后运作”,最后签订的文本实际上只有“十二条”。第五项的七条根本没签订,第四项全部删除,第三项中的两条删除一条,第一、二项 中的十一条最后签订的条文不是“留待日后磋商”,就是加进了限制条件。即使是已经签订的几条,后来也被袁世凯大多破坏掉。

袁世凯说:“一购地租地,我叫他 一寸地都买不到手;二杂居,我叫他一走出附属地,就遇到生命危险;至于三警察顾问用日本人,我用虽用他,每月给他几个钱罢了,至于顾不顾,问不问,权却在 我。其他各条,我都有破坏之法。”此后,在东北的日本人也曾说:“我们日本人在东北,被囚禁于附属地界内,一步不敢出附属地。”至于向中国人购地、租地, 更谈不上。日本受中国各机关聘雇人员也说:“我等名为顾问,其实绝无人顾,绝无人问。”

日本首相寺内正毅也实事求是地说:“大隈(前任日本首相)内阁向中国要求二十一条,惹中国人全体之怨恨,而日本却无实在利益。”

陶菊隐在他的《袁世凯传》中写到:“袁世凯被迫在“二十一条”上签字后,好多天神志为之不宁。他让丁佛言撰写了一本书,叫《中日交涉失败史》,印刷了五万册,密存山东模范监狱中。他经常对左右说:“勾践不忘会稽之耻,最后终于打败了吴国;哪些咄咄逼人的人终有肉袒牵羊之一日,到那时,此书就可以问世啦。”“袁世凯谢世之日,有人在他的书案上发现了他亲笔书写的一句话:‘为日本去一大敌,看中国再造共和。’这是他死前留以自挽的话啊!”

 

4月,为推动两国自由贸易协定的签署,韩美达成韩向美开放牛肉市场的协议,

李明博的选择或许符合了贸易全球化的趋势,却忽视了国内养牛行业将面临的严峻形势,更重要的是,忽视了民众所能释放的巨大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