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我如何不悲痛
——关于地震预报的追问
长歌当哭,是必须在痛定之后的。而此后几个所谓学者文人的阴险的论调,尤使我觉得悲哀。我已经出离愤怒了。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以我的最大哀痛显示于非人间,使它们快意于我的苦痛,就将这作为后死者的菲薄的祭品,奉献于逝者的灵前。
——《纪念刘和珍君》
汶川地震已经过去一个月了,死去的,活着的,定格的,中断的,一样都那么有条不紊地运行着。那些悲惨的镜头,我一样在流泪,那些救灾奉献的场面,我一样在感动。可是,我还是有一些疑问要追索。
开门见山吧,如果地震前有预测,哪怕是只有几成概率的 “谣言”,是否也可以不死这么多人?是不是也可以少损失人民的血汗财产?
当然,对于我的这个无稽话题,地震局的一帮专家和一帮帮办文人早已义正词严地做了回答:地心是复杂的,地震是完全不可预测的!
那些时候,我总是无语,总是沉默,可心头却有一只魔鬼在左冲右撞呼啸盘旋!
今天上午,人民网刊登了《专家分析地震预测现状:地震,究竟能不能预测》(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7433015.html),文章称: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26日下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四讲专题讲座,主题是《中国地震灾害与防震减灾》。吴邦国委员长主持讲座。主讲人是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所长、国家汶川地震专家委员会南北带地震构造研究组组长张培震。他说,“在认真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下,地震的中长期预报(一般10年以上)相对可靠,但不是百分之百准确;短临预报非常困难,但不是绝对不可能”。中国地震局资深地震预报专家张国民研究员的总结则是,“在充分和合理地应用现有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的前提下,在某些有利条件下,对某种类型的地震,有可能做出一定程度的预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兆国、路甬祥、乌云其木格、韩启德、华建敏、陈至立、周铁农、李建国、蒋树声、陈昌智、严隽琪、桑国卫等听取了讲座。
先停下笔头,让我们回顾一些可能被人忽略甚至篡改的细节吧:
据说:新华网甘肃频道(2008-05-2018:08)来源:甘肃地震信息网——《甘肃省省委书记陆浩说甘肃地质局对汶川地震做过预测报告》,文中称:陆书记对甘肃省地震局准确地分析判断震情趋势提出了表扬,他说,省地震局是国家的一支重要队伍,具有很强的地震科技能力和地震预报能力,在四川汶川8.0级地震的震前、震后做了大量的工作,在震前就对这次地震的趋势做过预测,并向省委 、省政府做过报告,震后迅速地提出了准确的震情判断意见。现在,这则消息是被删了,而且随后甘肃地震信息网发布《重要更正》,说是陆浩重要讲话出了“信息编辑技术错误”。可是,互联网的好处在于,有些东西你是很难完全控制,比如,我们现在在网页快照上还是可以看到原文,大家看完之后再来判断吧,很难说你看完后这东西不会被“科学”掉:
(http://www.gs.xinhuanet.com/news/2008-05/20/content_13318389.htm备注:该文如出现结尾更正启示,即为被修改过的“非原文”,或是被删帖了,可键入几个关键词重新在快照上搜索,或跳过此段阅读呵呵。)
据说,5月份,广州《南方工报》载:汶川某学校在地震前1小时接到紧急通知,于是老师带着学生紧急撤离而避免了伤亡。《厦门晚报》载:厦门理工学院一位来自四川,名叫王秀月的学生说,其在四川的家人震前得到四川省广元政府的通知,而撤到了安全的地方。随后,这些报纸的网上内容被删除,有人开始辟谣,但这些报纸却以影印件的方式流传开来了。
……
当然,这些消息也有可能如地震局的衮衮诸君所说的那样是“谣言”,但在没有真实、得力论据的论证下,民众有理由保持疑问,毕竟在“科学”的名义下,已经死去了那么多的人、那么多的孩子!
所以,我也不能不多此一问:地震预报是地震局规定的职能之一,并设有专门的监测预报司,出了这么大的事情,即使原因很多,但难道连基本的失职行为都没有吗?这一切难道全部都是客观因素造成,与主观因素全无搭联吗?
退而言之,即使果如专家所言:“地震的中长期预报(一般10年以上)相对可靠”,那你们应该“长期预测”到四川会有此大劫了吧,也应该知道呼吁民众做好提前预防吧。但你们呼吁过加固学校吗?呼吁过做好防震减灾预案备案吗?连你们最起码能做到的——在地震局网站上进行有针对性的防震减灾知识宣传,也没有!(中国地震局职能职责第九条:指导防震减灾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
现实无情地打碎了我的幻想,之后地震局那些专家学者抛头露面,开始“面带微笑”、振振有词地科学论释地震之不可预测性,地壳之不可介入性,地震过程之复杂性,描述的那么理所当然,论证得那么合情合理。却没有一个人对汶川惨剧表示愧疚,哪怕是最起码的官方道歉也没有。请问,这是否有不顾一切强调客观原因并推脱责任之嫌?面对这么多的罹难同胞,难道连人类最起码的恻隐之心和职业羞耻感都可以抛弃吗?
昨天人大那场会上,我注意到了张培震那段话的头尾两句:“在认真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下……短临预报非常困难,但不是绝对不可能”。这几句如果换成大白话,能否这么说:如果是在认真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下,地震的短期预报也是有可能的?进而言之,汶川地震是否也可能存在地震局“不认真进行科学研究”而渎职或失误?才由于天灾加人祸,形成了这场世纪浩劫?
今年以来,灾害不断,但每次都少见人大这个“最高民意机构”、“最高权力机构”的身影。撞大运的是,这次终于我们盼星星盼月亮地盼到了。委员长和一班委员们花时间听地震局的汇报,除了拓展领导们的知识结构和修订有关地震法规外,这可能还代表了民意的主流疑问与流向。但我想,这恐怕还不够,对于那些专家们时“行”时不“行”的预测论,我们实在没法有安全感!如果没有经过透明公开的调查,给民众一份信得过的答案与对策因应,难保在下一场天灾发生时还是这样的损失惨重。而且,如果确实存在地震局“不认真进行科学研究”的渎职或失误,抑或是哪个环节专家的不“科学”,那么,当家的,你们将怎么处理这些人以谢无辜灾民的在天之灵?
唐山地震相距三十年后才得以真相披露,在当今科技发达、民意发育的时代,汶川地震的真相何时才能大白于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