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举国上下抗震救灾行动中,中华民族表现出了伟大的人性光辉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让国人振奋,让世界震惊。然而奇怪的是,在央视与凤凰各自的谈话节目中,对中华民族表现出来的人性光辉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却分别给予了“错位”的诠释。央视嘉宾中青报负责人说这是因为中国改革开放,才有尊重生命这一“普世价值”,是同“国际接轨”的可喜结果。似乎中国人民在抗震救灾中表现出来的人性精神与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是从西方学来的。而凤凰台嘉宾邱震海却认为,这是中国人一种“久违了的”的社会主义价值观,是很多人在市场利益竞争中一度淡忘了的“精神传统”,现在出现了可喜的回归。
人们对这两个人的“错位”的谈话大惑不解,似乎两个人把话说反了。作为资本主义的凤凰应该说央视的话,而作为社会主义的央视应该说凤凰嘴里的话。因此有不少网民大骂央视不学无术,骂央视崇洋媚西。
这个问题乍听起来好象是错位了,其实并没有错位,正常的很。
自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从八十年代中后期以来,在中国兴起了一个西方社会思潮和哲学思潮热现象。我们有许多专家学者,为了探索改革之路,把头转向了西方,学习介绍西方的经济管理和科学技术,以及社会思潮和文化价值理念。正是西方这些带有普世价值的东西被我们借鉴过来,推动了中国的改革开放,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改革开放后,我们实行的市场经济、股票资本,包括一些民主理念都与我们学习介绍西方的一些先进的价值理念有直接关系,与西方在经济社会以及价值观念上接轨有一定关系。因此在央视谈话节目中,那个央视嘉宾说出那样的话也就不奇怪了。
而从上个世纪80年代,正当中国许多学者向西方学习的同时,恰恰在英国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也在开始向马克思主义靠近,掀起了一个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热潮。像法国的雅克.德里达、美国的文学评论家詹母逊等一批学者,开始研究如何用马克思主义解决西方社会存在一些社会问题。雅克.德里达认为,我们应该阅读,而且要反复阅读马克思主义,同时这种阅读是要超越学者式的阅读和讨论,必须要跟现实结合起来,如果仅仅是书斋里学者式的“阅读”和“讨论”,将永远是一个错误的。美国的文学评论家詹母逊讲,他研究马克思不是信仰而是兴趣。这个兴趣是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的科学,主要研究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科学,进而分析资本主义今天的内在矛盾是不是消失了。所以今天不能说马克思主义死亡,如同资本主义没有死亡一样,只要资本主义没有死亡,那么马克思主义也不会死亡。美国、英国、法国、德国这样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很多学者把研究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时尚。
从央视与凤凰谈话节目的“错位”,从东西方学者互相学习各自社会的价值理念,说明一个问题,即说明资本主义的价值理念和社会主义的价值理念均有合理的内核,均有普世的成分,二者是可以互补的。
人们对这两个人的“错位”的谈话大惑不解,似乎两个人把话说反了。作为资本主义的凤凰应该说央视的话,而作为社会主义的央视应该说凤凰嘴里的话。因此有不少网民大骂央视不学无术,骂央视崇洋媚西。
这个问题乍听起来好象是错位了,其实并没有错位,正常的很。
自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从八十年代中后期以来,在中国兴起了一个西方社会思潮和哲学思潮热现象。我们有许多专家学者,为了探索改革之路,把头转向了西方,学习介绍西方的经济管理和科学技术,以及社会思潮和文化价值理念。正是西方这些带有普世价值的东西被我们借鉴过来,推动了中国的改革开放,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改革开放后,我们实行的市场经济、股票资本,包括一些民主理念都与我们学习介绍西方的一些先进的价值理念有直接关系,与西方在经济社会以及价值观念上接轨有一定关系。因此在央视谈话节目中,那个央视嘉宾说出那样的话也就不奇怪了。
而从上个世纪80年代,正当中国许多学者向西方学习的同时,恰恰在英国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也在开始向马克思主义靠近,掀起了一个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热潮。像法国的雅克.德里达、美国的文学评论家詹母逊等一批学者,开始研究如何用马克思主义解决西方社会存在一些社会问题。雅克.德里达认为,我们应该阅读,而且要反复阅读马克思主义,同时这种阅读是要超越学者式的阅读和讨论,必须要跟现实结合起来,如果仅仅是书斋里学者式的“阅读”和“讨论”,将永远是一个错误的。美国的文学评论家詹母逊讲,他研究马克思不是信仰而是兴趣。这个兴趣是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的科学,主要研究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科学,进而分析资本主义今天的内在矛盾是不是消失了。所以今天不能说马克思主义死亡,如同资本主义没有死亡一样,只要资本主义没有死亡,那么马克思主义也不会死亡。美国、英国、法国、德国这样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很多学者把研究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时尚。
从央视与凤凰谈话节目的“错位”,从东西方学者互相学习各自社会的价值理念,说明一个问题,即说明资本主义的价值理念和社会主义的价值理念均有合理的内核,均有普世的成分,二者是可以互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