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长沟村:采空区上"飘摇"的村庄
03月11日13:08 华夏经纬网
新华网山西频道讯:据太原新闻网报道,窑洞塌了,新房裂了,耕地毁了,水井枯了,果园荒了……站在这样的一个村子面前,面对如此破败的景象,你会有何感受?近二十年,太原市杏花岭区中涧河乡长沟村的180户村民生活得越来越害怕、越来越没底,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住的房子什么时候会突然坍塌,自己的命根子——耕种的土地什么时候会荒旱塌陷、消失殆尽?他们就这样“悬浮”在被采空的地面上,命运就这样被“悬”在一只无形的大手里面,长沟村村民何时才能不再担惊受怕地睡觉、提心吊胆地过日子?耕种越来越少的土地?
昔日“花果山”今日变荒原
北梁,曾经是长沟村村民眼里果实累累、绿树成阴的“花果山”,从上北梁到下北梁,种植着几千棵各种果树。如今呈现在记者面前的却是:一尺多高的荒草,在残阳中随风飘摇,仅有的几根枯树桩子裸露着半截子残枝,兀自在荒地里向着天空无言而立。如果不是村民提醒,记者怎么也看不出这里曾是几百亩的果园。
“没了,都没了。苹果树、桃树、梨树、枣树。”“那枣儿——全村人可劲地吃都吃不完,以前这梁子上有多好啊……”从小在这里长大的成银通和贺玉栓指着那些枯枝干杈,企图从中能找到一丝曾经的绿色,但他们无奈混合着痛楚的不忍眼神,就像不远处的那棵一人都抱不住的老枣树。“只有一棵老枣树勉强还活着。原本不出5米深就有水源的地,却因煤矿开采使地下水逐渐流失,连最耐旱的枣树都活不了,其他树还有啥活头?都是种了20年的树,看着它们一棵一棵地死掉,心像被扯着地疼。土地是咱农民的命根子啊!”61岁的成银通蹲在茫茫荒草里“唉,唉”地叹着气。
往远处一望,这是200多亩的土地吗?这是瓜果飘香的“花果山”吗?这是曾拥有5000多棵果树、维持着村民生计的果园吗?而现在只有满脚的黄土,茫茫的枯草。
据村里的王会计介绍,长沟村共有180户,共有900余亩耕地,不能耕种的土地就有400亩,连现在余下的400多亩耕地,也眼见着一道道裂开了口子,却没有任何办法。
就在裂出口子的梁子上,羊、骡子,甚至人,都被这地口子“吃”掉过。记者见到了放羊的侯老汉,他说自己的羊无缘无故地就丢了。“晚上准备赶羊回家时才发现羊少了数,顺着‘咩咩’声找过去,才发现一只大羊掉到了梁子地里的口子里去了。大羊是找着了,可后来小羊又掉进去就再没找回来。”
比起侯老汉,中年汉子王志杰回想起九年前的一幕还有点心有余悸,“我和媳妇在梁子上种地,当时只有4岁的儿子在一旁玩耍,不一会,等我们回过头来看时,怎么儿子不在了?吓得我和媳妇丢下农活四处找,最后在一个口子里找到了。当时儿子的两只小胳膊架在口子边上,身体已掉进去了。”
新建的平房遍体的裂痕
1985年,太原煤气化集团下属的长沟煤矿在村子附近开始建矿。1988年,成银通的10间窑洞均不同程度的裂了缝,煤矿曾给了1000余元用作维修费,可左补右补,后来还是不顶事,窑洞全塌掉了,他一家只好搬出来,借住在大队的房子里,一住就是5年;而村民贺玉栓家的裂缝窑洞当时则是赔了些木料,到了1992年,实在裂得不能住了,就盖了新房来住,可裂缝照样毫不客气地“长”出来。
1988年的时候,长沟煤矿曾补偿给50余户村民维修费或材料,用这些材料和钱,村民维修了有“问题”的窑洞和平房。“但现在已不是维修就能解决的那种状况了。村子的南北两面现在已都是采空区。窑洞塌了,新房也裂了缝,这样的房子还能住吗?”村长贺海生问道。
随后,记者来到村民贺先锋家。他的平房是1999年盖的,从外面看上去还挺新,可走进屋内,首先映入记者眼帘的却是水泥地板上的“地图”。只见弯弯曲曲的地缝将客厅地板四分五裂成几大块,一抬头,客厅的4个墙角从上到下全是裂缝。接着,记者走进里屋,墙上斜斜的一条“黑线”显眼地划过白墙,那么刺眼,花了5万多元盖起的新房几年之间就变得惨不忍睹。“都不知道是新房还是危房,我们住得一天比一天害怕,可不住又去哪住呢?原来的窑洞早塌得不能住了。”贺先锋说。而这样的情况在70%的村民家里已不鲜见。
长沟村有多少人?村长贺海生说:“原来有680余人,陆续搬迁走了60多人,村民觉得长沟村不行了,再这样下去没啥希望了。”
长沟村中的天主教堂有120多年的历史,由于地面下沉,教堂的十几根柱子底部全部有了裂缝。“看那,”教堂的武神父手一指,记者循声望去,只见在天花板中间部分,一道裂缝横贯左右,直至两根柱子周围,而地板上也有对称的纵向两条裂缝。“这里是近千名教徒诵经做礼拜的地方,如果发生了塌陷,后果真是不堪设想。”
村里的王会计说,“煤矿日夜作业,在村子里就常能清晰地听到煤矿‘轰、轰’的声音,甚至半夜都能被惊醒。煤矿现在的一个风井口就在离村子不足百米的地方。刚建矿时,就这一个井口子,他们边打巷道边开采,后来才又在另一个地方开了坑口,先前的那个井口就只用作通风了。村子的南北和东西方向都被采空,咱们现在站的地方下面就全是空的。”
“煤矿来了,原来那口200多米深的井很快就枯了。”一村民说。后经双方交涉,长沟煤矿答应给村子提供水,但用着用着水就开始时断时续,甚至两三天没水吃。合计来合计去,村民觉得还是自己挖井吃水保险,于是在2002年的时候,他们挖了一口700多米深的水井,花了100多万元,当时煤矿出了30万元。
此鉴定非彼鉴定
地越种越少,房子越住越怕,村民们最起码的生存环境和生计到底被什么夺走了?
“找过煤矿,煤矿说不管,让去找煤气化公司。公司去年就口头答应给鉴定解决,咱就等啊,可一等就大半年过去了,我光跑煤气化公司就不下30趟。可总被告知不是领导不在,就是开会没时间。”贺海生言语间无奈中夹杂着愤然。
“村子只能整体搬迁。”贺海生说,并说这是惟一能彻底解决的办法。
2004年7月6日,经协商,长沟煤矿和长沟村村委会共同委托太原理工大学土木工程检测中心,对该村天主教堂的裂缝成因进行鉴定。8月16日,该检测中心经现场勘测,做出了《天主堂裂缝原因分析报告》,认为1991年天主教堂改扩建后,各部分结构差异很大,新旧墙体缺乏可靠连接,该地结构复杂,容易发生湿陷,引发不均匀沉降,且新旧结构的基础连接明显不合理,引发墙体开裂。
但在该《报告》中,也指出天主教堂下的东北角,有一条长沟煤矿的采掘支巷道穿过,该巷道在教堂北侧拐向东北方向,两端均与主巷道连接。而该报告分析后认为,支巷道距地面有160米,巷道仅宽3.2米,相对地面建筑形不成“空洞效应”;而炮采时所引起的最大振动对该建筑物不构成威胁。
就煤矿采空区的问题,记者专门采访了山西省社科院的采空区研究专家李连济,他说把煤炭采走以后就形成了采空区,一般采1万吨煤会形成2.4亩的采空区,山西的平均数是3.3亩,这和采煤量、煤层的厚度有关。采空区随着时间推移,在地震、暴雨等外力作用下,易发生塌陷,而这与采煤的技术、该地的地质结构有关,采用综采技术的巷道面积较宽,容易发生塌陷。关于采空区地面建筑的损坏鉴定问题,李研究员指出,应该由具有特定的地质勘查的单位进行。
记者在省国土资源厅了解到,太原理工大学具有地质勘查资质,但太原理工大学土木工程检测中心并没有取得过地质勘查资质。该检测中心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们做的只是民房的裂缝原因分析,而采空区对地面建筑的危害属于地质灾害,并不是我们的工作范围,那应该由具有地质勘查资质的单位另行鉴定。
长沟村的王书记告诉记者,他们已和煤气化公司协商,准备另请山西省地质勘测中心重新进行鉴定。记者从太原煤气化集团宣传部了解到,该集团正在和长沟村协商解决此事。(费建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