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WISDOM OF MILLIONAIRE YANG
最近这个斯那个斯的洋老头又出来对病入膏肓的中国股市指手画脚了,但是在财子看来,还是大陆本土江湖郎中们的零距离把脉更加有效,其中包括笑傲江湖二十年的“杨百万”先生,有关他在去年牛市中提前预警以及两周前的大胆评论不必在此重复,以下只是财子个人觉得值得再次一提的民间智慧。新兴金融市场有太多不可预见的风险,多少曾经呼风唤雨的“弄潮儿”已经不见了踪影,而“杨百万”是非常难得的长期笑傲江湖的民间投资理财高手,其以“滑头理论”为代表的致富经验让成千上万的普通百姓受益匪浅。
(早年的杨百万“滑头”肖像)
吃鱼只吃鱼中段
在含有“大智慧”的投资语录中,“杨百万”自己最引以为傲的一句是:“吃鱼不吃鱼头和鱼尾,只吃鱼中段。”在债市、股市和房市,杨百万自称都是如此身体力行的,问题是普通投资者如何把握“鱼中段”?经常见到的结局是:鱼头抓不着,鱼身又没吃饱,当然只有抢鱼尾啦!由此可见,要理解“杨百万”的“吃鱼”法则并不难,难就难在克服人性的弱点——贪婪和恐惧。
稳字第一求不败
“杨百万”长期坚持“稳字第一”的原则,他建议投资者有几分力量作几分投资,宁下小手数,不可满仓,不超出自己的财力。要知道,证券投资具有较高的风险,再加上资金不足的压力,患得患失时,自然不可能发挥高度的智慧,取胜的把握也就比较小。所谓稳,当然不是随便跟风潮入市,要胸有成竹,对大的趋势作认真的分析,要有自己的思想方式,而非随波逐流。所谓稳,还要将自己的估计,时时刻刻结合市场的走势不断修正,才能够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踩准点位双丰收
一般人都知道“杨百万”发迹于债市而成功于股市,其实他在房市的投资也是有先见之明的,而且踩点准确,利用有限的资金在两个主流投资市场进行高效运转,从而实现了双丰收。1993 年的时候,房市很低迷,上海那时只要买了房子就退税。“杨百万”当时一口气买了七套房子,大约八万元一套,后来到股市向好的时候,就以一套40 万元的价格抛售,将卖房款全部打进股市,如今当然赚了很多啦。
2001年中国股市开始走熊,“杨百万”该歇手时就歇手,并在2003 年发表题为《话别散户》的“封笔宣言”,表示不再在媒体上撰文。就笔者所知,他的主要精力转向了上海房市“大鱼的中段”。
他在股市中虽然歇息了四年,却仍然在不间断地磨刀、修炼,在牛市再起的时候就很好地把握了机会。在2005年中国股市处于谷底的时候,“杨百万”曾在多个场合发过惊人豪语:卖了房子去炒股!而在去年中国A股上涨最疯狂的时候,他率先发出风险警告,并以退守的实际行动再次证明了自己的实战能力。
富过三代多行善
房地产是“杨百万”投资的一个非证券领域,目的很明确:就是要“富过三代”。 “杨百万”称其为“隔代投资”,也就是为下一代人做的投资。证券投资(投机)是他的终身职业,可惜儿子(杨珏琦)对“股票投机”没有同样的天赋,为了做到广义的“子承父业”,“杨百万”投资开办了一家“软件科技公司”,开发证券分析软件,由儿子担任公司董事长,把父亲多年积累的许多特有指标编入软件,以便拥有一份可以持续发展的的实业。而对“杨百万”而言,儿子才是他手中的“成长股”,他还给“新股”孙子取名叫“杨线”,好给自家后代留下“阳线”的好口彩。
人怕出名猪怕壮。亲戚朋友找“杨百万”借钱求助的故事很多,但很少有愉快的结局,铁了心的
海纳百川成大家
“杨百万”学历不高,但非常注重学习,他说,“股市是没有围墙的社会财经大学,只有留级和重读,但永远没有毕业生。每一种正确的方法都可以赚钱,赢就是高手,他们之间没有矛盾。虽然可能是完全不同的方法,但是赢的结果却是相通的。”
作为中国民间职业投资者的代表,“杨百万”的修炼与传授方式一直坚持“群众路线”,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传统民间智慧在新兴金融市场中的适应性,再结合某些软件分析技术与诱人指标加以包装,也让他在一定意义上成为一个的“股民普及教育的大家”。
大陆民间流行的股谚不少且有真知灼见,其中一些口诀经过“杨百万”改编后更加通俗易懂,比如:“股市消息满天飞,捕风捉影必倒霉。利多里面有利空,利空未必把钱赔。满仓操作是大忌,一意孤行不可取。趋势运行有周期,周期始末在顶底。”而根据其投资经验开发的“杨百万操作决策系统”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普通投资者所接受。
(最新的杨百万“大师”肖像)
乐见后浪推前浪
笔者早在1992年作为财经记者刚出道时就有幸遇上了“杨百万”,在媒体上公开发表的处女作就是《“杨百万”谈职业证券投资》,当时作为“忘年交”还约定十年之后帮他写传记,后来一直有联系交流却没有合作的机会。2002年“杨百万”亲自动笔出版了一本30万字的自传《做个百万富翁——杨百万自述》,当时笔者还邀请他到大学校园传道,并且自掏腰包买了一百本《杨百万自述》送给学生们,其中三十本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