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人,奇才,奇书


 奇人,奇才,奇书
作者:何奇阳
他的书迷人
 
    与友人张磊谈到上海作家沈善增先生,我说:“穷尽我识字以来所看过的书,所记诵的佳句,搜罗肚子里的字词,只有一个字才可以与沈善增先生的人和作品吻合。”
    张磊微笑着说:“记者先生,你不要说出来,你我都写出来,看看我们共同的感受。”“好你个张磊,你考我啊,要出我的洋相。”我嘴里嘟囔着,还是很认真把字写在一张洁白的A4纸上。张磊用手沾着清水写在桌面上,却用另一支手遮掩着,怕我看见。看他正经模样,我心里在发笑。当我把纸翻过来,张磊也把捂着字的手拿开的时候,我们异口同声地叫出:“奇!”我们“哈哈”大笑,声震屋宇。
   我接触沈善增本人,读他的书,认为沈善增秉奇气、有奇能、身具奇才、心怀奇情。
   张磊用他英俊的大眼直瞪着我,一字一句好象从心底里吐出来:“接触沈先生其人,研读其书,我如饮醇酒时常使我感到快乐的激动。”
   其实我也与张磊一样有阅读沈善增作品的快意,读着沈先生的《老子走近青年》,突然之间眼界有通透的感觉。
    前段时间,我利用一周的时间,一口气把沈善增先生的长篇小说《正常人》、长篇纪实文学《我的气功记实》、中短篇小说集《心理门诊与魔鬼》、《当缪斯伸出金手指》、长篇文艺性论著《上海人》、随笔集《男人爱管闲事》、《不惑是一种境界》和学术专著《还吾庄子》、《孔子原来这么说》等读完,我兴奋地把电话打给南京的几个朋友说,我认为沈善增是中国文坛的奇葩。南京友人也是书迷,放下电话立刻去书店买了沈先生的书,连夜通读后倾倒不已,大清早就给我发手机信息,搅了我的清梦。友人的信息在我手机里已经存了许久:沈善增是当世罕见人物,他的作品思想丰瞻、才情纵横,在文学、艺术、哲学、评论中自由穿梭。
    张磊从从1986年开始学习空手道至今,已经是扬名国际的著名空手道教练和裁判。他喜欢称空手道的训练为“修行”,而称空手道的修行者为“武士”。张磊多次告诉我:“空手道是磨练精神、体魄和技术,是探求真善美的动态的禅道。”在他的道场,张磊说:“人要有追求,在空手道的修行中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他谆谆告诉自己的学生们要做好人,要懂得“仁义礼智信孝悌忠勇”,沈先生的书对人生终极价值和意义有真实地追问与追求,看沈先生文章受用。他又说沈先生的书教给我们的是境界和眼光,当人具有大境界时,才能理解什么叫做“天生我材必有用”,才能有一个快乐的人生。
 
奇人异相
   
   俗话说,奇人自有异相,沈先生生了一个硕大的脑袋,与自己的身高不成比例,是一种独特的菩萨相,很容易让人记得。
   沈善增70年代就以小说名世,但是自从长篇小说《正常人》面世引起轰动后,他似乎忘记了小说写作,却一头扎进各种经书里。多年来他研读佛经,探究庄学,著成《还吾庄子》和《还吾老子》之后,近日又推出《心经摸象》一书,阐释佛经中蕴藏的人生智慧。
   由于职业习惯,我也常读一些作家的书,发现许多作家元气不足,素养学问思想不能充实自己的作品,读后味同嚼蜡。但是沈先生的作品是妙趣横生的,有幽默的叙述,诗意的抒情,哲理的飞扬。拿起他的书,就难以放下,张磊就已经把《还吾老子》读过20多遍。
   看沈善增的作品,可从他的文字里可读出一股“气”。他的文字如行云流水,我常向朋友感叹:“沈善增下笔如有神,这样的作家,越来越少了。”其实咱们国家的古文自古就主“气”。孟子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孟子的“气”,是指道德之正气:“其为气,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曹丕也主“气”:“文以气为主。”。庄子曰:“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故万物一也。是其所美者为神奇,其所恶者为臭腐。臭腐复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故曰:通天下一气耳。”庄子所谓的“气”,不仅是组成万物的本源,而且是道之所存,也是人得道之奥妙所在:“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得道的“至人”之所以能“潜行不窒,滔火不热,行乎万物之上而不慄”,源于“纯气之守也。”
   沈善增得益他与经典为伍,吸收了经典中精华,他理解了宇宙生灭之奇,人情变幻之奇,诚而取之,自成奇文。他如蚕,所吐出的不是桑叶而是丝,张磊把他的作品推荐该习练空手道者,很有深意。
   这样一位神奇的沈善增,我们千万不要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