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路线图,大智慧与科学改革观


7月11日上午,中央财经大学中国发展和改革研究院举办“改革开放30周年理论研讨会”。会议围绕回顾和总结30年来取得的成就和经验、理性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科学规划设计未来改革的路径展开讨论。同时,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举办《发展和改革蓝皮书——中国改革开放30年》首发式。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发展和改革研究院院长邹东涛教授做了题为《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路线图,大智慧与科学改革观》的主题发言,以下为发言实录:

[邹东涛]:

  今天汇报的几个问题,第一中国改革开放的四柱八梁。三十年来,中国改革开放怎么立起来的?我这里表述为一石四柱八梁,一石是改革开放的奠基石,四柱是改革开放的四大理论支柱,八梁是改革开放的八根大梁。中国改革开放的基石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改革开放的四大思想支柱之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之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之三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之四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中国改革开放的八梁是改革内容的主要八个方面,八梁之一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农村发展,之二是设立经济特区和对外开放,第三是私有制改革与基本经济制度建设。之四是财政金融体系改革。之五是价格改革与市场体系建设。之六是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之七是教育和科技文化体制改革。之八是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这表示是改革开放三十的内容。

  中国改革开放的阶段论,第一阶段是起步阶段,1978年12月到1984年9月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二届三中全会。第二阶段是全面展开阶段。从199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到1992年1月邓小平同志南巡谈话,重点是国企改革。第三阶段制度创新阶段,从1992年2月到2003年10月,小平同志南巡视察到十六届三中全会。第四阶段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阶段。从2003年10月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召开至今,完善市场经济、改革空间和科学发展观。

  中国改革开放路线图,主要三个方面,路线图之一是自下而上的改革,这包括农村改革、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这都是从下到上发展起来的。路线图之二是自上而下的改革,一是财政体制改革,二是金融体制改革,三是外汇体制改革,四是审批制度改革。这几个方面,都必须是中央政府做审批,自上到下进行的。第三个路线图是上下结合的改革,国企改革、价格改革、市场体系建设、对外开放。这几个方面,中央和地方都有积极性,有两个积极性,上下配合,推动改革。

  我们再看看改革开放的大智慧。中国改革开放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在当代就取得了巨大成功的改革。中国历史上经历了十多次的改朝换代,也经历了十多次大的改革。中国历史上十多次的改朝换代都成功了,而十多次大改革当时都酿成了一场又一场历史悲剧。如商鞅变法、王安石新政、戊戌变法等。一个个大无畏的改革家都成了悲剧性的历史人物。我们要看为什么中国的改革开放能够稳操胜券?三十年大成功必有大智慧,我想中国改革开放成功的大智慧在改革开放之外主要是政治智慧。政治大智慧,我归纳为一刚多柔,刚柔相济,经济改革与政治改革的组合。

  中国改革开放的刚性原则和政治基础。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要能够发挥大国效应和大国优势,实现经济起飞和民族崛起。第一必须高度统一,而不能分裂,也不能名义上统一而实际上诸侯分裂。第二必须高度稳定和长治久安,而不能动荡,更不能动乱。第三必须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不能成为其他强国的附庸,更不能被外国列强蹂躏。而要做到这些,必须要有一个强有力的刚性力量,这刚性力量何在呢?79年3月,邓小平提出了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实行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核心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而党的领导是中国在三十年来长治久安,这是坚强的基石。

  中国改革的大智慧这个基本思想与华盛顿共识,与新自由主义和现代民主的理念,在许多方面是冲突的。但在中国,在实践中有效,改革的刚性原则是中国改革圆满成功的第一大政治智慧和坚实的政治基础。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凡是弱政府,守夜人政府时代,弱权威时代,必定是国家四分五裂、民不聊生的时代,历史上的东周,历史上的汉献帝和唐哀帝都是当时守夜人的政府,而国家统一强盛和人民安居乐业必定是强政府时代。从国际上看,日本的明治维新和德国的俾斯麦时代,在当时日本一盘散沙,各自为政,德国俾斯麦之前各州各自为政,而明治维新改革首先统一全国,这种思想是不是专政思想?我说不是的,不能这样看。我在主张刚性原则的基础上,实际上还有许多柔性体会,这个柔性智慧是中国博爱思想的辩证思想,易经、易传、道德经都强调了刚柔相济、刚柔相合,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刚。千百年来,柔性智慧被广泛的运用到政治、军事、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对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处世哲学乃至治国方略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主要表现在渐进式改革和妥协式演进,这是国内外学术界公认的一种。

  我们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刚柔相济,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列入宪法的,是中国政治体制的核心,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党的领导在不断的改进,民主制度在不断的推进,党也不断的能够听取各方面的意见。这些年来,有许多这样那样的言论,比如说有人说党非法论这些情况,现在中国共产党并不追究,让大家有表示的权利,这个是刚柔相济,这个民主制度还在进一步发展。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在进一步发展,这充分表现了党的领导越来越走向刚柔相济。第二社会主义制度也是刚柔相济,社会主义制度是四项基本原则之一,也是路线图。邓小平说社会主义是什么?现在还没有搞清楚,经过三十年的探索,我们提出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所以也是刚柔相济。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但是马克思主义是什么?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就表明着马克思主义也是刚柔相济的。刚柔相济是我们改革过程中基本成功的经验,大家看到,中国经济改革已经超前和政治改革已经滞后的情况,理论界和社会上各种人说,我们改革三十年,经济改革超前了,政治改革滞后,有人有批评意见,我说确实中国的改革开放经济改革超前,政治改革滞后。但是不能简单的指责,我的总结思考认为,这种经济改革理性超前和政治改革理性滞后的非对称组合,正是中国改革三十年成功的最基本经验之一。

  这方面在历史上,在世界上有很多教训,戊戌变法为什么失败?戊戌变法是一个不懂政治的皇帝领导着一批不懂政治的学者在改革,改革一开始就打着政治改革的旗号,改革一开始就宣布要杀掉一批大臣才能改革,这就引起一批大臣站起来反对改革,这样能改吗?戈尔巴乔夫也是一样,这个不用多说了。所以中国的经济改革理性超前和政治改革的理性滞后这种非对称性组合是我们过去三十年成功的经验。当然在今后要加快政治改革,政治改革也必须循序渐进。

  这里提出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智慧的视野。小平说不管黑猫白猫,能抓住老鼠就是好猫。小平讲的是中国猫,我就说做中国猫,抓中国鼠。我们看一下中国有需要鼠也有需要猫,猫要抓鼠,也要鼠猫大战,这是中国的国情和特色。就像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也没有两个完全同样的国家,比如中国和美国国情有巨大的差异。05年在美国我参加一个国际会议,我就讲,中国主席可能当好美国总统,而美国总统很难当好中国的省长,这句话在美国都得到了承认。我在北京讲了很多次,有人说邹东涛同志你讲错了,我说怎么讲错了?他说美国的总统很难当好中国的乡长,中国的国情比美国复杂。所以中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功的经验归根到一条,就是认认真真,而且实际按照中国的国情办事,这样就必须打倒形形色色的教条主义,首先要继续坚决反对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主义,继续坚决反对任何意义上的两个凡是,我们不能搞别的两个凡是,也不能搞西方学者的两个凡是,这都是不行的。但是一种倾向往往掩盖另一种倾向,有些人自觉不自觉的钻进了美国,钻进了对当代西方学说的教条主义,把西方教科书看成是世界真理来审视中国的改革,来制定中国的改革方案,我想这也是新的教条主义。教条主义同样会造成严重的危害。所以我提出解放思想,黄金万两,观念更新,万两黄金。这种新的思想解放,我认为要反对新教条主义,我的座右铭是,改革开放铭心间,中华崛起垫小砖。

  我们再看大智慧的重要内容,科学改革观。环境资源的恶化催生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贯彻催生了科学改革观,权贵资本的滋生和社会阶层的剧烈分化需要科学改革观。全社会,全方位的博弈迫切需要科学改革观,这标明着中央政治和地方政府,非政治组织和企业各方面的博弈,这个博弈是不可少的,但是也带来了中国急切需要的科学改革观。科学发展观固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但是科学发展观主要的服务面还是发展方面,尽管发展和改革密不可分,但是改革和发展的内涵毕竟有多方面的不同,科学发展观的发展需要科学改革观。科学发展观也决定着科学改革观的原则和方向,因为科学发展观和科学改革观同源于以人为本。人民既是改革的持久动力和主体,又是改革成果的最终享受者。坚持全面、协调、渐进、稳定的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的路线,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崛起。

  科学改革观具体的内容,我提出了科学改革观新思维。科学改革观的不断飞跃,一是从经济改革向政治社会文化全方位改革飞跃,二是从机制转换的改革向全面制度创新飞跃。三是从政策推进式改革向法律规范飞跃。四是从摸着石头过河向划着船过河飞跃。五是从改革的必然王国向改革的自由王国飞跃。这里我提出了科学改革观的五个大统筹,一是统筹国企改革和非国有非公有经济的发展。二是统筹经济体制改革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三是统筹国内改革和对外开放。四是统筹经济、政治、文化的全面体制改革。五是统筹科学改革和科学发展。

  科学改革观五大战略转变。从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转变,从数量型公有制主体向功能性、质量性公有制主体转变。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向市场主要管效率,市场主要管公平转变。从整体上搞好国有经济向整体上搞好国民经济转变。以国有企业改革为中心,向以行政体制改革为中心转变。行政体制改革为中心,现在推出大部制改革就是这个内容,大部制改革的内务是从全能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变,这个转变全能型政府是掌权型政府、控制和主宰型政府。存在着越位、错位、缺位,这些问题都有。公共服务型政府,就是服务型、法制型、管理型政府,民主型、权威型、守法,廉政、亲民、公正、精干,公共服务型政府刚刚起步,任重而道远。

  从全能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的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转向政治体制改革的过渡点,这一改变和过渡相当艰巨,我们正在过大关。这是一个改革研究者的心灵呼唤,搞活国企、发展民企,保护私产,让社会财富的涌流不断,关注国家,关注社会,关注弱势群体。我们正在过大关,这是人民群众深切的心愿。警惕权贵资本把改革的成果侵占,自发的市场难以把“帕累托最优”实现,铲除坏的市场经济基础,促进好的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我们走过了多少沟沟壑壑,旧的体制已经从根本上得到改观,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协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初见端倪,打好深层次改革,过好大关。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