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头:7月11日,美国参议院表决批准了一项总额3000亿美元的救市计划,以帮助约40万无力支付月供的购房者保留房产,同时通过加强对抵押贷款公司的监管缓解地产市场所受冲击。今年6月,美国国内抵押品赎回权丧失案数量达25.2万件,比去年同期上升53%。其中,不少购房者在最初几年中以较低利率还贷,但此后因利率逐步提高而月供大幅增加。(7月14日《上海商报》)
正方:该出手时就要出手———谈房地产的“救市”
□潘石屹
美国的房地产行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困难是由次贷引发的。中国的房地产行业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困难是由于资金短缺引起的。美国政府拿出几千亿美元来救市。中国怎么办呢?怎样才能对目前的形势更有适应性?我谈以下几点想法:
一、要启动二手房市场。只要让二手房充分地流通起来,就可以增加市场上的供应量,可以让市场的房价回归到正常水平,对房地产市场没有坏处。
二、美国次贷危机发生之后,有人把中国按揭贷款简单地比作美国“次贷”,这是不对的,中国的按揭与美国“次贷”性质不同。现在如果银行把按揭贷款的政策调整在正常水平,有利于刺激目前低迷的房地产市场,把严格按揭政策压抑了的购买力重新释放出来。
三、开发贷款也不能“一刀切”地不放。现在对开发商贷款基本全面停止了,各银行只收不贷。这有把不是坏账的资产变成坏账的危险。现在房地产行业中呼吁的银行对房地产的救市,也只是希望不要再有行业歧视,给房地产的金融政策松绑而已。
四、违法建筑的“小产权房”。多少人心中悬的一把剑,让多少住小产权房的家庭不安、睡不着觉。我们看到处理“小产权房”已经进入了程序。
任何认为自己的利益和社会整体的利益无关的想法都是狭隘的。我们要跳出自己的利益,以整个社会的利益为出发点。
反方:拜托,美国不是救房市而是救房奴
周明华
看到这则新闻,并联系到我国最近一些房地产巨鳄频频聚会亮相,大有“逼宫”国家松动房控国策之势,我不禁生发两点感想:一是人家美国真有钱,出手真阔气,一补贴购房户就是3000亿美元,这对中国购房者来说,可谓是望尘莫及;其二,拜托一些方家别过余激动,人家美国的这一举措不是我们国内房产大腕们最近频称的要政策救房市,而是他们实贴实地救大批“房奴”,让40多万在美国已购房的公民减少还贷堪负。
一些人之所以意识先行地将人家的“救民”之举想歪成“救市”之策,出发点很直白,就是要固守着近几年来原本吃得满嘴滴油的房地产商人的利益。商品房是商品,这就注定其价格有涨有落,诸如冯仑、任志强等房产巨鳄所言的“房价只涨不跌”“房价还要涨百年”,只不过是哄三岁小孩的狂语。统计数据显示,今年3月份我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10.7%,4月份为10.1%,5月份为9.2%。可以看出,房价疯狂上蹿的脚步还未拽住,根本未出现 “房市暴跌”的情形。
即便最近北京、上海、深圳等地曝出的房价与成交量有所下跌,也根本未改变近几年来房价在这些城市里暴涨格局。房价暴涨带给政府与意识形态的负面作用我这里不愿再赘述,它带给百姓的影响几乎是毁灭性的打击。房价水平与百姓收入承受力之比,我国一直高企并超过6倍,深圳在前年竟变态地高达20倍以上;而美国的房价与收入比还从未逾过4倍,就是此数字,也让作为房市监管者身份的美国官员生发忧患意识,他们从未让渡过法律赋予他们手中的监管之职。
这正如去年7月来我国访问的美国住房和城市发展部部长杰克逊所言, “目前美国拥有自己房产的人已达70%……政府的任务就是为穷人提供必要的帮助,提供人民买得起的房子。”从这两天各大商业网站所登这则新闻后的网民跟帖评论便足以窥见,中国网民深为美国这种为公民服务的精神所感动。因为,三千亿美元补贴购房户,这种动作似乎与美国的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精神有些“背道而驰”,倒更像是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公仆应恪守的殚精竭虑为民谋福祉的理念。
但我国现实却相反,在面对商品房品质与虚高房价严重脱节的语境下,在地方政府房市监管体系缺位与越位现象时有发生的实况下,我们难以看到美国政府和杰克逊部长这样的积极举动。相反,我们耳熟能详的是,那条房地产利益链上的“食客们”频出的“话语暴力”,看到的是他们大胆“抱团”扭曲着国家房市调控国策的身影。行文至此,我要真情提醒房市政策制定者们,别被最近在“哭穷”的房地产商哭花了眼,始终坚守房控国策方向,让房价回到“生它养它”的苍生实境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