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船上


LIVING IN THE BOATS


财子到美国加州定居后的第一份工作是房地产估价,与 Countrywide Mortgage,  Indymac Bank 等如今臭名远扬的“房贷危机制造者”打过交道,这些以“金融创新者”自居的Trouble Makers 曾经是那么的趾高气扬,甚至故意脱离估价原则来诱导缺乏风险意识的投资者下水。

图为Indymac Bank总部

三年前财子在多维财经网站开博之后,一再提醒北美财迷朋友们注意房市风浪,也曾经一度被喻为呼叫“狼来了”的先生之一。其实来那么一两只狼不可怕,可怕的是一波接一波的“巨浪”!因为在海洋春秋时代,我们都住在船上,原本最固定的不动产在极度市场化中变得最具浮动性。

这几天接触了很多“未穿救生衣”的房市弄潮儿,在同情之余,财子颇感自责——至少在华裔社区,我们的互助理财与风险管理教育还远远没有发挥效力。以下节选摘录转载的旧文有助于新朋友了解财子的原始想法,然后在进一步沟通与协作的基础上,我们将共同打造遨游金融太平洋的互助理财舰队。

 

住在船上

LIVING IN THE BOATS

Saturday, December 3rd, 2005  

水涨船高。在这里,水可以指资金,船可以指房子。在低利率时代,借用别人的钱,住在自家拥有的船上,随波荡漾,左攀右比,不亦乐乎。

2005年第三季度全美首次购房者的平均房价为18.35万美元,同比上涨2.35万美元。全美房价最贵的10大城市中加州占9个。在加州的购房者必须保证年收入为13万美元以上,才能支付得起一幢首付为20%、房贷利率为6%、总价为57万美元的中型房屋。大部分人显然难以支撑。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零头款、净值贷款,让自己的船上装满负债,不顾加息或减薪的风浪,或有一天不得不跳离曾带来无限风光的沉船。如果还有朋友依然脚踏几只船,该是逐步收缩战线的时候了。

(海外读者可以通过链接http://blog.dwnews.com/?p=4808阅读原文。)

 

新移民的新家園

NEW HOMES OF NEW IMMIGRANTS

Saturday, April 29th, 2006  

来得早,不如来得巧!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后来的九成新移民最令人眼热,因为他们最有机会在新大陆捡到从天上掉下来的大小馅饼,只是有少数人被科技股馅饼砸趴下了,但是多数人借助房地产馅饼转眼发鸿福,有些吃饱了撑着的暴发户则及时衣锦返乡大炒海龟房,甚至拉帮结派组成有形 无形的国际炒房团,使得地球上凡有汉潮出没的地方都出现房价飞涨景象。

财子新新新移民来迟也!眼下北美的房地产市场已成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无奈之下只好选择估价师作为自己的过渡性职业,并在名师严格要求下接受业内难得一见的魔鬼训练,从周一到周五每日给30-50幢房子提供初估意见Value Check),如今总算对南加州的房地产定价有点话语权

从居住的角度来说,以洛杉矶为辐射中心的南加州地区实在缺乏令人满意的性价比,中间房价名列前茅,大气污染稳居第一,还有一个不定时地震令人难得安眠。Why Here?这是群择的结果,从老老老移民到新新新移民,如同见到、闻到、听到(信息传递)骨头的蚂蚁,成群结队、视死如归地向这个热锅聚集,怪怪!

尽管从两年前开始,有名无名的内行外行们就高声呼叫泡沫来了,但是逐利的大小蚂蚁们依然我行我素,继续使出吃奶的力气把越来越重的MORTGAGE骨 头搬回家,即便是那个狠了心的格老头在下岗前竭尽文功武吓之能事,依然难以平息主要因他而起的这波房地产投资狂潮。而那些身在其中的大小庄家(包括富爸爸)或明或暗地在势力范围内推波助澜,耐心等待中小散户顺利接走最后的烫手山芋,而他们自己及其小集团早已开始谋划暗度陈仓的新财路。

看看金银价格,看看石油价格;看看股票市场,看看外汇市场;看看金融服务行业,看看信息服务行业,你我大概能够稍稍明白那些鼓吹长线价值投资的大家伙其实最想要的是短线波段投机。别忘了,钱是为他们打工的,怎么可以呆在一个赚饱的市场睡懒觉呢?所以风水轮流转是极自然的事情,成功投资者的关键诀窍在于:摸准几个子市场的脉搏,踏准几首圆舞曲的节奏,随风起浪,闻歌起舞!

(海外读者可以通过链接http://blog.dwnews.com/?p=10350阅读原文。)

 

 

房地产业的秋天

THE AUTUMN OF REAL ESTATE INDUSTRY

Wednesday, August 23rd, 2006

这两个星期财子又开始了早出晚归的生活,清晨是读书,夜晚是读人,在凉意渐浓的晨风和晚风中迎接秋天的来临。

经济领域的节气当然不能简单类比于自然界,其周期性波动特征受到太多人为因素的影响,但也脱离不了根本规律。 

北半球的房地产热正在阵阵加息的凉风中逐渐冷却,尽管加拿大等国的某些地区可能还盛开着夏日里最后的玫瑰

近日财子抛开了每天耕耘的市场数据,出门走访了几位房地产及贷款经纪,这些成功的大忙人也终于有时间闲聊了。

话题之一是回忆:在这个漫长的房市夏季里,多少AGENT摇身一变成为千万经纪,恰似小青藤爬上了参天大树。

话题之二是失落:与纸上富贵相匹配的是脸上的皱纹和心中的伤痕,青春定格在亮丽的名片上,如同无奈飘落的秋叶。

话题之三是求稳。经历了这波房地产牛市的长时间巅峰体验,这些成功人士对其他行业的先机不太敏感,但是一点就通。

少数善于把握事业波段的朋友已经开始暗渡陈仓,赶在秋后算账之前牢牢锁定秋收果实,为另一个春天做好准备。

也许有人会说某些地区的房地产市场没有冬天,正如南加州的气候,那就唱着爱在深秋等待枯黄的树枝发新芽吧。

等待和求变都有机会成本,并且因人因时因地而大不相同,不过谁都知道在春意盎然的行业可能有潜力最大的机会。

南半球和北半球的所处季节正好相反,经济领域的某些行业景气也是负相关的,广义理财的重心必须交互转移。

美国华人社区的房价由于美元狂贬及移民狂潮可能维持在相对较高的热度上,但中介机构必定面临僧多粥少的困境。

赤裸游泳的酷暑里,还有什么样的竞争绝招没有使出来呢?眼下需要更广的视野寻找可以扬帆出航的太平洋!

(海外读者可以通过链接http://blog.dwnews.com/?p=14980阅读原文。)

 

 

股市与房市的季节差异

THE DIFFERENT SEASONS OF STOCK MARKET AND REAL ESTATE MARKET

Saturday, October 28th, 2006  

一边酷似热风阵阵的初夏,一边恰如冷风习习的深秋,地球村的两大市场又要给投资者显示双韧剑的威力了,玩得好可以左右逢财源,玩得不好则是左右挨耳光。

如果仅从统计分析的角度来说,并不能证明历史上股市与房市的涨跌具有明确的负相关性,但在一定时空范围之内,股市与房市的此起彼伏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因为广义存量资金的流动必定带来某种程度此消彼长的效应。因此阶段性投资成败的关键在于密切把握主流资金的流向,相机抉择,伺机而动,在春耕时节勤耕耘,在秋收季节快收割,还是老美的那句话:DO RIGHT THING AT RIGHT TIME

从中长期投资组合的角度考虑,股改后的全球最大新兴市场仍有适宜播种的大片肥沃土壤,当然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至于选择哪些行业和公司进行押注就要下很大功夫,团队互助的力量将让我们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股市和房市毕竟不是南半球和北半球,两者的季节差异不会一直存在泾渭分明的对立关系,投资者切不可把大量注意力停留在市场的表层现象,而忽视宏观经济景气和财政金融政策等影响市场走势的深层因素。识时务者为俊杰,识大势者赚大钱。

(海外读者可以通过链接http://blog.dwnews.com/?p=17259阅读原文。)

 

个人理财防守策略

THE DEFENSE STRATEGY FOR PERSONAL FINANCE

Tuesday, May 8th, 2007

由于中国股市因“黄金周”休市,财子在过去的几天有闲情参加了几场教育性的公益活动,终于有机会见到了熊猫快餐的“老板娘”Peggy Cherng 女士,也见到了“地产王”Donald Trump的大公子,亲耳聆听他们的人生感悟,坦诚交流公益事业的核心价值,财子感觉收获颇多,并且对于如何发挥自己在理财教育方面的专长有了更清晰的思路。

人生有浮沉,市场有起落。在“成者为王”的时代,我们不应迷失于成功者的外在光环,而应透过其艰难闯关的心路历程,借鉴和吸收适合自己个人发展的关键要素。目前急需提醒财迷朋友的是做好充分的“防守准备”,加紧锁定这几年在房市、股市、金市以及汇市获得的投资盈利,全面检查自己个人或家庭的“财务防御线”,调整完善“攻守兼备”的资产布局,然后可以与我们安心地一起说: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一些吧!

我们的机会就在别人的风险之中!

(海外读者可以通过链接http://blog.dwnews.com/?p=25652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