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智慧未必科学


 我一直想写一本书,名字就叫《对传统智慧的批判》。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多灾多难的国家,但从另一个角度讲,何偿不是一个包袱太多、罔顾教训的国家?不反思我们的传统文化,不批判我们的国民劣根,如何面对现实与未来?

传统文化的主要代表之一就是成语,而成语基本上都没有什么科学的道理。它不是一个理论,无法指导我们的学习和工作。原因很简单,中国人缺乏科学思维,成语从来没有准确地区分“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根本不是一种逻辑的表达。举例来说,“多难兴邦”。多难是兴邦的充分条件?如果是,那么世界上不会有衰落的文明和国家,中国也早该强盛了。那么,多难是兴邦的必要但非充分条件?这就更让人感到恐怖了——要兴邦,先制造灾难。所以,这个成语其实什么都没说,只是精神鼓励罢了。大家翻开成语辞典第一条,“哀兵必胜”,一样的毛病,废话而已。有趣的是,近日读柏杨的《丑陋的中国人》,里面在批判传统文化时,举的例子竟然也是这两个成语!(声明一下,我可没有拾人牙慧。)

要真正兴邦,得向西方人学习治理现代国家的经验。同样是轴心时代,中国为世界贡献的只是大而化之的哲学,而西方贡献的则是支撑现代文明的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