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了解一个人,有个直接又肤浅的办法。你干脆问他:有没有人说过你很像谁谁谁?好家伙,我在唐骏那儿得到的人名是罗纳德·里根。
那回唐骏上《波士堂》,曹启泰让他选个偶像,他没选微软十年的老上司鲍尔默,选了里根。“老有人说我像他,后来我发现我真跟他有点像:阳光、幽默、乐观,心态非常好,演讲有激情,跟太太关系还特别好。很多地方我至少是在学他,引为同道。”
唐骏获得的公众评价似乎和他的自我评价有所出入。有一回他去参加《头脑风暴》节目,就有观众直截了当地质疑:“唐骏整场给我一种迷迷糊糊的感觉”。言下之意,唐骏说话避重就轻,为人城府甚深。唐骏的回应则是:“我是清醒中的迷糊。因为他问的问题应该陈天桥回答,我回答不合适。”
所谓“唐骏式聪明”往往体现在这点上——他和里根一样,有着演员般清晰的角色意识。他在盛大4年,几乎从未进过下属的办公室,几乎从未和陈天桥私下约会相处,他的“圈子理论”、“圆心理论”一直印证着这种距离感。他就是个职业人。
他太清醒了,分寸感太好了。这分寸感有时候被刻意调整到了不可思议的地步,使他都不像个真人,倒像个永远彬彬有礼、笑口常开的人形立牌。他甚至连口头禅都没有。“如果有人给我提出唐骏你有口头禅,我一定会在很短的时间内改掉。”这话不是说说而已。有一次演讲,有人告诉他:“你有一个口头禅:‘那就是说’。”一听这话,唐骏立刻有意识地改,“不到两星期就没了”。难道他的精神洁癖到了这种地步,觉得口头禅也是一种需要打磨的错?
不过也有人说,就因为中国的职业经理人缺乏制度保障和精神资源,才使得他们不得不牺牲自己的本能冲动来弥补制度缺陷。
唐骏说他的性格其实也有阴暗面(具体什么阴暗面,他可不说),他有自己的两个抗压办法。一个是回避所有关于自己的负面报道,拿到了也不看,完全排斥掉。一个是建立一个心理底线——最多我不在你这公司干了,那就再没什么可担心害怕的了。后来,唐骏又从苹果的乔布斯那里看到了一个说法。乔布斯说他的心理底线就是——一想到明天就可能死去,那所有的发明创造就都得赶紧,可不能再耽误时间了。
“你瞧,我和乔布斯想一块去了。不过他是天才的心理底线,我是职业经理人的心理底线。”
看起来,唐骏似乎能够搞定一切。他甚至不乏“分手的才华”。他的每一次跳槽都能获得前东家的祝福,不像很多职业经理人搞得两败俱伤,老死不相往来,身后留下洪水滔天。但是世上怎会有完人?也许只有跟唐骏长期相处,才有可能揣摩到他的性格弱点。
但是,唐骏性格密码的背后,是他有一个清晰的目标:做中国职业经理人的标杆。很难想象,这一目标产生于2005年年底——唐骏职业生涯最艰难的时候,这让唐骏重新审视自己的定位:我是谁?我要到哪儿去?
在唐骏告诉我他的阿喀琉斯之踵前,我先要告诉他一件事:唐总,其实你还是有一个口头禅。你的口头禅就是:我唐骏如何如何。从以下自述中,大家可以发现这一点。
以下为唐骏自述:
潜规则:董事长就是CEO
后来我跟总部反映,微软不需要有双重架构,应该把它取消。但美国人判断不是架构的问题,是人的问题,只要派一个好的人就能解决,所以很快换了一个陈永正进来。
陈永正来的那一天我有点心凉。那是8月17号,我一到办公室就接到黄存义的电话。他说:唐骏你知道吗,网上说陈永正要来加盟我们。我赶紧上网,一看果然是。我们俩马上同时打电话给总部,那时候总部是凌晨,说你们等着,公司会发邮件就这件事跟大家做解释。这下我们知道,这已经是一个结果了。
悲哀。这是职业经理人的悲哀,也是美国公司的悲哀。这是对自尊心的极大挑战:在没有协商的前提之下,一下子挖来一个人。黄存义连有人要取代他的位置都不知道,还是从网上看到的。
当然总部安慰我说:Tim(陈永正英文名)是一个非常好的人,你可以跟他好好合作。可我知道谁来都没用,不是黄存义的问题,也不是谁的问题,是架构的问题。我跟陈永正说,要解决问题,只能让我离开,你也别再去招任何一个中国区总裁。事实上,我是最后一任微软中国区总裁,我离开之后就取消了。
唐骏模式三秘籍
盛大在我职业生涯中是这样一个转折点——它让我了解了中国企业的一些潜规则,总结出了中国职业经理人的一些关键词。第一个是刚刚说到的权力。
如果说是我的决定,最后成功了人们会说这个人很了不起。但是你不要忘了,成功不重要,避免失败是最重要的。避免失败有最简单的一个方式,就是让你所有的决定都变成交叉的。
所以股份和期权还是很重要的,可以让职业经理人安心在企业当中。那么职业经理人如何争取自己的利益呢?我觉得两种人不要跟别人争利益和价值回报。
二号人物的生存智慧
当然,在集权管理结构中,做一个二号人物是很难的事情。
第一是心态。这是所有职业经理人都绕不过的一件事——我一直做老大的,突然做老二了,我也是很牛的一个人呀。我在微软的时候呼风唤雨,一来盛大,必须进行这么一个属于老二的心态调整。
第二是技巧。说穿了它也是一些潜规则,你一定要找到这种潜规则。比如说,我去盛大的时候,有人就跟我说,盛大现在最需要人才,微软是人才最多的地方,你去挖四五个来。我知道他本意一定是好的,可我就是一个人都不带,连秘书都不带。他当时很不解——难道你不喜欢盛大,为什么不愿意挖人来盛大?还是你挖不过人来?我说,我们盛大真的不需要挖,我们盛大有很多优秀的人才,完全可以利用盛大的人才走完事业发展的历程。
盛大人才优秀吗?优秀。但跟微软比肯定部分不如微软,我没有挖人的原因是什么?假如我带来20个微软的人,一定会形成微软帮、盛大帮,本来没有帮派的,被我带来一个。虽然这些人我好用,他们知道我的价值观和做事的方式,头3个月一定很好用,但是3个月以后一定出大问题。
盛大员工一定会说:微软员工怎么这样,来了之后还自以为是,其实对我们也不了解。只要对一个人不满,就一直会衍生到对我的不满,那我为什么要造成别人的忌惮?任何一家公司,任何一个人带了自己的旧部来,一定是错误的开始。
再比如,我从刚进盛大的时候开始,坚持每天工作12小时,坚持了两年。现在想想其实也有点做作,我真需要每天在办公室坐12小时吗?不见得。但是盛大是创业文化,每个员工都是工作12小时,如果你按照外企8小时工作,没人看得上你。一定要通过这12小时,让他们在初期阶段就认同你,说唐骏也是抱着创业之心来盛大做事的。
第三个是理解。你要得到周围很多人的理解,员工的理解,陈天桥的理解。我不挖人,陈天桥都不理解我,我最后做成了事来说服他。
但是说到底,这些总结都来自于对人性的预估。我在街上看到一个陌生人,我会想他在想什么。对人性的琢磨已经成了我的习惯了。第一我喜欢简单,第二我喜欢坦诚。
如果你了解我比较多,你会发现我是一个很简单的人。简单有什么好处呢?就是碰到复杂的人他拿你也没有办法,因为你简单。他很复杂,他很会玩权术的人,你也会玩,但是你玩不过他,你会受伤。反而你玩我不玩,我们两个的游戏规则不一样、套路不一样的话,他没法跟你交手。你做到简单,最后没有人跟你交手。无招胜有招,或者说以静制动,我不动,你来好了。这是我在过去的职业生涯当中给自己得出的结论。
最终,我希望唐骏式的成功是可以复制的。这种成功的核心就是要有一个好的性格,比如阳光、开朗、负责。如果一个男人一定要选择一样品质,我选厚道。最好的性格就是不挑剔别人的性格。这不是没性格,而是说,这性格已经经历考验,固定成了一种唐骏模式,任何人都可以很好地跟这种模式相处,好的话还能喜欢上它。
打破辅佐者的悲哀宿命
在中国古代,辅佐者有个宿命,像李斯、张良、萧何、韩信,他们的结局都很不幸。
我觉得我的辅佐有一个非常清晰的方式和未来目标——不是一辈子辅佐,永远的辅佐是没有好的结果的。我的辅佐是阶段性的辅佐,完成使命我就离开,这就是我的价值。中间可能这个站我会下车,然后上下一趟。比如微软这趟列车我已经搭过了,我知道铁路是怎么运作的。下一站马上赶了盛大这个列车,盛大下来了又赶上新华都,一步步是有节奏的。
有人说诸葛亮是中国职业经理人的标杆,我恐怕有异议。那些中国古代政治人物是以别人为中心,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君主,为君主呕心沥血。我是以我为中心的经营模式,我是在经营我自己,为了提升我自己,你不过给了我一个平台。
职业经理人的个人品牌和公司品牌怎么进行适度调整又能有效区隔?
刚去盛大的时候,一定是我的品牌大于盛大的品牌,但是如果我光关注唐骏的品牌,这个品牌一定是往下走的。第二步一定是经营盛大的品牌,有了盛大的品牌,这时候才有唐骏的品牌,因为我是盛大的总裁。不可能永远以唐骏的品牌支撑盛大的品牌,很难,一个人支撑一个公司,支撑不住的。先通过我来把盛大品牌提升一个阶段,剩下的更多是经营盛大的品牌,等盛大提升以后,因为我是盛大的总裁,我的品牌自然也就提升了,就有交集了。这时候我是在盛大之上的品牌。
说到个人品牌,我在中国的职业经理人里也算个明星。职业经理人被明星化又好又不好。不好是因为老板总觉得你没干正事,好是因为总得有人帮着中国职业经理人去呼吁:他们待遇是低的,在社会上不那么受尊重,也不被认为是一条成功的路。我愿意做这个代言人。
我一直说想做中国职业经理人的标杆。这个雄心壮志的第一颗火花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它出现在我职业生涯最艰难的时候——我在盛大2005年底、2006年初的时候。
那时候我没走,不单单是一个职业选择,还是一个有寄托的事情。当时我父母在美国,他们说你回来吧,你不缺钱,还受那么大的苦,受那么大的委屈,还有可能受气,有必要吗?
我问我自己,我是不是在受苦?我觉得我不是在受苦。一个人看他是不是在受苦,首先看他追求什么。那时候,我第一次明确了,我的追求是做一个职业经理人标杆,职业经理人就是我的事业。一般中国人说一个人想在商场上做一番事业,是说他要做企业家。所谓打工皇帝,职业经理人不过是一个活儿而已。可是我觉得我的角色终于清楚了——我做职业经理人是在做一份事业,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做企业家才是做事业。
“10亿元身价”CEO的6个密码
目标 把做职业经理人当作事业。我做职业经理人是在做一份事业,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做企业家才是做事业。
权力 中国企业的一个潜规则:董事长就是CEO。经理人应该看淡权力,甚至放弃权力。
沟通 避免失败有最简单的一个方式,就是让你所有的决定都变成交叉的。
利益 职业经理人如何争取自己的利益呢?不争是争。
调整心态 必须进行这么一个属于二号人物的心态调整。
简单+坦诚 你做到简单,最后没有人跟你交手,无招胜有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