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79年的大地震.对于正忙于平定三藩叛乱的康熙帝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警策。他赶紧"诏发内币十万赈恤",接着又告预群臣:"联躬不携,政治末协,致兹地震示警。"康熙帝的态度是真诚的,他找出了官吏的六项"弊端",认为这就是"召灾之由",并指令九卿详议,由吏部立法严禁,务期尽除积弊。
1644年至1840年是清代盛世;1840年至1911年是清代衰世。令人回味的是,清代几次大灾.如大旱灾、大洪灾、大蝗灾、大地震等都发生在1840年以后。它恰恰再次证明:天灾同特定的政治、经济互为因果。
东汉和帝时期,因为连年地震、旱蝗,朝廷两次下令开放"自京师离宫果园上林广成囿悉以假贫民,恣得采捕,不收其税。" 汉代往往还在灾荒之年在全国或部分地区颁布临时性的禁酒令,以节约粮食。如汉景帝中三年"夏旱,禁酤酒",和帝永元十六年,"诏兖、豫、徐、冀四州比年雨多伤稼,禁沽酒" ,顺帝汉安二年冬十月,"禁沽酒,又贷王、侯国租一岁",等等。
有代表性的救灾行动是平帝元始二年。当青州一带出现大旱和蝗灾之际,从三公、卿大夫到普通吏民为百姓献其田宅者有二百三十人。人民财产不满二万以及受灾之郡人口不满十万的,免除租税。官府清空邸第,医治生病的灾民。对于有死亡的家庭,赐予安葬费用。迁徙贫民,赐予田宅什器,借给农具和耕牛种食。又在长安城中广建住宅,以居贫民。
而到了公元2008年之中国,先是百年不遇大雪灾,再是股市狂泻三千多点,几乎缩水近百分之六十,物价飞扬,一市斤肉从六元涨到十几元,食用油从四十元左右涨到几近七十元,再是大地震发生了,哀声满地的国民们没有听到政府什么挽救民心的良策,却迎来了发改委将成品石油上调1000元的消息,也迎来了供电局将电价上调的声音,据说某某部门又酝酿了什么新的税赋,即将颁布征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