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没有写博客了,实在是有些忙碌,总体上还好,拥有一些独立思考的空间,却因为时间问题很难形成文字,心里明明知道该总结或保留一下,却忙得无能为力。
上个周末,我在香港看完了《蝙蝠侠—暗夜骑士》,对小丑的扮演者希斯莱杰印象尤为深刻,这是一部延续《蝙蝠侠》风格和传统的电影:无政府主义者和理想主义者之间的较量,“弃恶从善”和“弃善从恶”之间的选择。和以往的蝙蝠侠不同不再是纯粹的打斗,加入了心理战的感觉,让人觉得这是一部精心编排过的大片。
我一直没有看过希斯-莱杰主演的《断臂山》,可能也是因为时间不够充裕。倒是听说坊间一直传说,他是因为《蝙蝠侠—暗夜骑士》当中的“小丑”,影响了身心健康而死了。这就好比当年传言张国荣因为入戏太深而自杀一样。“入戏太深”这恐怕是我们这些外行一时半会儿很难体会的一种境界(也许只是一种噱头),人们更愿意将精彩演员的去世归结给电影,这是一种多么善良的愿望,毕竟我们也是从电影艺术当中认识她们的。希斯莱杰扮演的“小丑”几乎可以抢了蝙蝠侠的饭碗,这也得益于导言对“小丑”的语言和动作,尤其是心理及其细微的刻画,我只能说:我看过很多电影中的反派,这是最精彩的一个。
走出电影院,我轻吐了一口气,说了声:“英雄与道德也是不可靠的”。正好想起前段日子放映的《危情24小时》(皮尔斯布鲁斯南主演),每个人一生当中必然有最宝贵的东西,可能是亲人、爱情------它能用价值去衡量吗?如果这个东西从温情的港湾变化成了致命的弱点,哪怕是英雄也会离经叛道,而好莱坞只是把案例挑选出来,夸大、提速、戏剧化。这太有点像“一念天堂,一念地狱”了,这一点上好莱坞的编剧比咱们中国人想得透彻,这也是美国人的文化——“要么是黑的,要么是白的”。
我在反复提醒自己:生命中最美好、最宝贵的花朵千万不要变成了利剑,这对谁都没有好处。冯小刚导演的《天下无贼》将一个小偷拔高了一个档次,这需要宗教、社会、亲情、人性的感召。《蝙蝠侠-暗夜骑士》将一个城市英雄变成了恶魔,只需要一个小丑来指路。
最后还有一点,英雄和卫道者我们选择谁?英雄总是光辉的,卫道者是要受委屈的,很显然后者受到的压力更大,我当然希望这个社会拥有更多默默无闻、除暴安良、助人为乐的英雄,而不是标榜某一个人的“通天之能”。这或许也是好莱坞教化民众的一种能力:真正的英雄是要受委屈的,但历史、人民会给他们公正的评价。
一个声音从心底燃起:“布什政府是这样吗?”不说了,话题扯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