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伏大暑暴雨问鼎中原
2008年7月22日,农历戊子年六月二十,今天18时55分,太阳到达黄经120°,为大暑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中……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意思是,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暑是二十四节气的第12个,也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
今年7月19日交初伏,我国传统的“干支纪日法”用天干与地支相配而成的60组不同的名称来记日子,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传统的推算方法规定,夏至以后的第三个庚日、第四个庚日分别为初伏(头伏)和中伏(二伏)的开始日期,立秋以后的第一个庚日为末伏(三伏)的第一天。19日首伏第一天,阳光灿烂。一伏三场雨,头伏雨如何?
太阳运行到黄经120度时为大暑节气。这时正值“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气温最高,农作物生长最快,大部分地区的旱、涝、风灾也最为频繁,抢收抢种,抗旱排涝防台和田间管理等任务很重。
2008年5月22日-6月20日, 河南省中部西部地区的干旱严重影响了大秋作物的播种、出苗及棉花、烟叶、小辣椒等经济作物的正常生长。


6月21日~7月20日30天的干旱监测图,河南省7月中旬在豫中和豫北出现强降水过程,豫北大部和豫中局部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多8成以上,而在三门峡、洛阳、商丘、周口、驻马店、南阳6市局部偏少。

新疆西部地区、西藏大部、西北地区中东部、内蒙古西南地区和东北部、华北西部、东北东部、黄淮大部、江淮、江汉、江南北部和西部、华南中西部、西南等地两军已短兵相接,雨势汹汹,炸雷阵震。黑龙江东南部、吉林东北部、陕西中南部、山西南部、河南大部、湖北西部、重庆、四川东部和南部、云南东部、贵州西部等地必有大雨或暴雨,局地有大暴雨,短时雷雨大风或冰雹在所难免。
时值大暑气节,大雨降临久旱的中原,暴雨大暴雨袭四川、鄂西和陕南,一张奇妙无比的雨势图。引出一段趣味无穷的故事:话说通天河巨鳖驮唐僧师徒过了通天河,西天功德圆满,成了正果后,竟忘了老友所托之事,问问如来高寿几何?回来又过通天河,还想占巨鳖的便宜,这巨鳖感到受骗后,二话不说,一翻身自由翱游去了,于是有“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千古警句,其实应是“鳖能载僧,亦能覆舟僧”,呵呵。
浅灰色大雨区像鳖,鳖的背上是蓝色暴雨区像鱼,鱼的背上是紫红色大暴雨区,像无尾巴的海马,突然想起一句话:“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见下图:

再有半个月,就是立秋,立秋后三日是北京奥运会开幕的日子。
大暑热不透,大热在秋后。大暑大雨,百日见霜。大暑展秋风,秋后热到狂。
热带风暴“海鸥”减弱为低压飞到并黄海南部海面上。西北冷空气(蓝军)乘机南下,一直在西南云贵上空盘旋的暖湿云团(红军)借热带风暴“海鸥”减弱为低压的空隙,大举进军北方,蓝、红两军互不相让,目标是决战秦岭,问鼎中原,二者必然要拼命厮杀三天,血水暴流黄河。
华北、东北地区南部、黄淮、江淮、江南地区北部、华南沿海及西南地区东部雨水较多;新疆北部气象干旱区多阵雨。21-22日,四川、陕西南部、甘肃南部等地震灾区有一次较大降雨天气过程。22-25日,黄淮、江淮、华北地区东部、东北地区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将出现较大降雨。
今天中午到明天中午,甘肃陇南地区、陕西中南部、四川东部、重庆大部、云南东北部、贵州西北部、河南中南部、湖北西北部以及吉林东北部等地有暴雨,其中,陕西南部、四川盆地东部、重庆西部、云南东北部、贵州西北部、河南西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大暴雨。


谁在主宰战争胜负?





红蓝军中原会战最新态势,蓝军友军从东北经海路驰援中原战场,大批海军陆战队加入,战役镇在变局之中:
预计今天晚上到明天白天,陕西南部、四川南部和盆地东北部、重庆大部、云南东北部和西部局地、贵州西北部、广西西北部、湖南西北部、湖北西部和东南部局地、河南中南部等地有暴雨,其中,陕西东南部、四川盆地东北部、重庆中部和东北部、湖北西北部、河南西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大暴雨。







湖北全省30个县市普降暴雨
从湖北省防汛抗旱总指挥部了解到,前日8时至昨日14时,鄂西南、鄂西北、江汉平原北部出现今年最强暴雨过程,引发了山丘河溪山洪、清江再次出现洪峰、部分水库水位超汛限,有的地方形成暴雨洪灾,直接损失高达2亿多元。
7月21日晚至22日,保康全境突降大到暴雨,公路交通受损严重,6条省道均不同程度受损,损毁特别严重的为S305省道(襄关路)和S223省道(保宜路),垮方和泥石流不计其数,路基被毁近百处,路基全部冲毁的路段达5处,其中冲毁的路基最长达到100多米。目前保康至襄樊、宜昌、神农架的公路交通完全中断,预计恢复交通时间在两日以上。图为保宜路3K+600M处的路基被洪水冲毁。
在本次强降雨过程中,30个县(市、区)普降暴雨,降水超过100毫米的县市有10个。襄樊刷新50年来当地降雨量的记录,21日3时-22日14时,襄城区庞公路 253.2MM,襄阳区张湾 280.5MM、襄城区隆中 156.6MM,襄城区欧庙 155MM、襄阳区东津 211.3MM、襄阳区伙牌 134.3MM,樊城区雨量高达271毫米为最大,襄阳区雨量201毫米次之,均为特大暴雨。

7月22日,湖北襄樊市环山路积水严重,行人和汽车在积水中艰难前行。

7月22日在恩施市书院村拍摄的被淹民房。新华社发(沈祥辉 摄)
受降雨影响,清江恩施站出现洪峰水位418.17米,超警戒2.67米,为今年以来最大洪峰,目前洪峰已过,水位缓落。十堰、襄樊、宜昌等市有11座中型水库水位超汛限。
造成直接经济损失4亿
至22日下午5时,20日以来的暴雨洪涝灾害已造成全省30县(市、区)120.34万人受灾,因灾死亡6人,直接经济损失4.4024亿元。
由于降雨时段集中、范围集中、强度大、来势凶猛,襄樊市城区和恩施市城区渍水严重。
至22日下午5时,7月20日以来的暴雨洪涝灾害造成我省襄樊、恩施、宜昌、荆门的30县(市、区)120.34万人受灾,因灾死亡6人(长阳县、点军区、兴山县各被洪水冲走死亡1人,宜都市倒房压死1人,沙洋县雷击死亡2人),紧急转移安置灾民49420人;农作物受灾83.274千公顷,其中绝收7.792千公顷;因灾倒塌房屋621间,损坏2755间。



在本次强降雨过程中,30个县(市、区)普降暴雨,降水超过100毫米的县市有10个。襄樊刷新50年来当地降雨量的记录,21日3时-22日14时,襄城区庞公路 253.2MM,襄阳区张湾 280.5MM、襄城区隆中 156.6MM,襄城区欧庙 155MM、襄阳区东津 211.3MM、襄阳区伙牌 134.3MM,樊城区雨量高达271毫米为最大,襄阳区雨量201毫米次之,均为特大暴雨。




===============================
7月22日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防汛抗旱总指挥部获悉,新疆北部持续大面积高温天气加重了当地旱情,给当地农牧业生产和民众生活带来困难,目前仅塔城、阿勒泰两地就有超过一亿亩草场严重干旱。
从本月十一日开始,新疆北部各地的气温呈现出了上升趋势,气象部门为北疆各地发布了大面积高温橙色预警。持续的高温天气,使当地本已严重的旱情持续蔓延。
据统计,目前阿勒泰地区各类草场受旱面积达六千五百多万亩,占可利用草场的六成,人工和自然草场产草量下降四成,预计该地区将有二十多万农牧民和一百二十多万头牲畜不同程度受到影响。塔城地区则遭受三十多年未遇的罕见干旱,五千六百多万亩天然草场严重干旱,占该地区可利用草场面积的六成以上,产草量减少七成,约一百九十万头牲畜放牧困难。
-------------------
7月中旬安徽省多雷阵雨天气,雨量分布不均。 17日,淮北5个市县出现暴雨;18日起受第7号热带风暴“海鸥”外围云系和北方弱冷空气的共同影响,安徽省大部出现雷阵雨天气过程,其中18日屯溪和石台以及19日宁国分别出现暴雨。旬降水量:淮北西部、沿淮大部、大别山区以及江南大部50~180mm,其它地区0~50mm。与常年同期相比,淮北西部、沿淮大部以及江南大部正常或偏多;其它地区偏少,其中沿淮东部、江淮之间西南部以及沿江西部异常偏少8成以上。
据安徽省气候中心7月18日土壤墒情监测表明:与7月13日监测结果相比,江淮东北部、沿江江南土壤过湿范围缩小。目前,淮北东部、江淮中西部、沿江江南局部土壤过湿,而沿江西部旱情显露,其它大部地区土壤墒情适宜。
-----------------
大暑小暑,热死老鼠
小暑开始,江淮流域梅雨先后结束,我国东部淮河、秦岭一线以北的广大地区开始了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雨季,降水明显增加,且雨量比较集中;华南、西南、青藏高原也处于来自印度洋和我国南海的西南季风雨季中;而长江中下游地区则一般为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的高温少雨天气,常常出现的伏旱对农业生产影响很大,农谚说:“伏天的雨,锅里的米”,这时雷雨,热带风暴或台风会带来降水。
小暑节气云图
东北与西北地区收割冬、春小麦等作物。“小暑天气热,棉花整枝不停歇。”小暑到来,标志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炎热季节,农谚有:“小暑交大暑,热得无处躲”的说法。但小暑并不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间,故农谚又有“小暑不算热,大暑正伏天”的说法。每年小暑节时气温由高有低,后期天气也不一样。预测下一个节气的谚语有“小暑凉飕飕,大暑热熬熬”。预测一个季度的有“小暑过热,九月早冷”。预测半年的有“小暑大暑不热,小寒大寒不冷”等等。
小暑前后,淮河以南地区气温陡升,中原和西北地区继续干旱少雨。
江南中东部、江淮大部、福建中北部、四川东部、陕西中南部、山西西南部、新疆中南部以及内蒙古西部、甘肃中西部、宁夏中北部等地有35℃以上的高温天气,浙江大部、上海、江苏南部、江西东北部、吐鲁番盆地以及南疆盆地、内蒙古西部、宁夏北部的部分地区最高气温达37-39℃,吐鲁番盆地以及南疆盆地局部达40℃以上。
内蒙古旱情仍在持续,7月6日内蒙古地区的气象干旱评估图显示,在内蒙古中部及西部的部分地区干旱程度已经达到了重旱或特旱。
往年七月份正是克兰河旺水期,而今年河道几乎干涸,河道里鹅卵石裸露在出来。
目前额尔奇斯河、乌伦古河中上游的部分支流已经断流,全区140万亩农田、6582万亩草场、22万名农牧民和120万头只牲畜受到严重干旱的影响,其中,近15万亩农田面临绝收,阿勒泰地区今年遭遇了历史上最严重干旱。前期的持续高温天气,导致后山积雪加速融化,河流汛期提前了近一个月,从目前情况看,旱情还有进一步加重的趋势。(来源:新华网新疆频道)
7月4日,江苏省淮河以南地区出梅以后,气温陡升,普遍达到35oC以上的高温天气,且呈南高北低分布特征。其中7月6日全省高温区域范围最大、温度最高,江苏东南部大部分地区达到38℃以上。
7月6日,南京最高气温达到了36.8℃,由于连续三天的气温超过35℃,南京比往年提前近十天迈入了盛夏。
由于副热带高压的主体位置岿然不动,而边缘势力有渐渐向西发展的趋势,高温强度在增强。江苏省气象台专家介绍,目前江苏的气象形势图可谓泾渭分明,淮北地区没有高温,而淮河以南地区则是一片“火红”高温。而其中,由于江苏东南部更靠近副热带的中心位置,因此苏南大部分地区的高温还略强于南京,6日无锡地区还出现了38℃的全省当天最高气温。
7月6日,受暖气团控制,江苏连云港市气温迅速回升,部分地区的气温达到了32℃,室外地面温度超过40℃。
6日,连云港市气温将提前进入一个顶峰,35℃的高温天气将延续3天,这个高温天气的出现比去年提前了整整20天。
6日的港城,热浪一浪高过一浪,到中午前后,很多外出的人开始拿出防护装备,遮阳伞、太阳镜、遮阳帽等。到下午2时,市区最高气温达到了32℃。2007年的首个35℃高温出现在7月27日。今年的首个高温日比去年提前了20天,气象学上将35℃以上的气温统称为“高温天气”。
7日,南京市最高气温在35℃以上。
气象学上规定,出梅后十天内,若连续三天最高气温超过35℃,视为梅雨转高温盛夏来临的标准,而南京连续出现35.2℃ 35.8℃和36.8℃高温后,已经提前跨入了盛夏,这比常年早了至少十天。历史上最早的盛夏是1934年6月25日至7月20日。当年的7月13日还出现过百年最高气温43℃,这一纪录至今没有打破。
台风将带来暴风雨
7月7日23时10分左右,安徽省岳西县来榜镇三河村出现龙卷风,一棵200多年的大树被连根拔起,周围的房屋和电线均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
小暑前后北方冷空气势力加强,黄淮中部、华北中北部、山东、京津和东北地区雨量增多。长江中下游地区与南方暖空气势均力敌,出现锋面雷雨。“小暑一声雷,倒转做黄梅”,小暑时节的雷雨常是“倒黄梅”的天气信息,预兆雨带还会在长江中下游维持一段时间。
受副热带高压后部切变影响,
7月8日08时至9日08时,吉林省中部地区的松原、长春、四平和吉林西部出现明显降水天气,其中乾安出现大暴雨,日降水量达102.0毫米,农安和德惠降了暴雨,日降水量分别为90.1毫米和84.9毫米,另有6个县市出现大雨。吉林省日平均降水量为12.9毫米。各市州日平均降水量分别为:白城4.9毫米,松原39.7毫米,长春46.5毫米,四平12.0毫米,辽源2.9毫米,吉林10.2毫米,通化0.1毫米,白山0.0毫米,延边0.5毫米。
广东暴雨成灾,7月6日到9日三天累计雨量,全省大于100毫米的水文站点有210个,占全部站点的24.6%;大于200毫米的水文站点有75个,占全部站点的9%;大于300毫米的水文站点有34个;大于400毫米的站点有11个。降雨主要分布在潮州、揭阳、汕尾一带,三日雨量最明显的站点有揭阳市普宁市三坑水库三坑站594毫米,龙江揭阳市普宁市鲘溪林场坪洋站579.5毫米,频率均超过十年一遇。 据省防总初步统计,汕头、潮州、揭阳和汕尾等4个市、21个县(市、区)297.58万人受灾,倒塌房屋0.17万间,死亡2人;损坏小型水库8座,损坏堤防295处、74.19千米,堤防决口66处、2.94千米,损坏水电站5座。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4亿元,其中水利设施直接经济损失1.39亿元。
广东暴雨 ,惠来20年来最大洪灾
广东暴雨致汕头、潮州、揭阳和汕尾等4个市、21个县(市、区),297.58万人受灾,倒塌房屋1700间,死亡2人;农作物受灾面积103.8千公顷;损坏小型水库8座,损坏堤防295处、74.19千米,堤防决口66处、2.94千米,损坏水电站5座。造成直接经济总损失14亿元,其中水利设施直接经济损失1.39亿元。图为广东惠来出现20多年来最大洪灾,当地紧急转移受灾群众。(来源:南方日报
新陕豫川渝等地持续高温 2008-07-10
今年春夏季节,陕西榆林定边县境内遭受自1957年有气象记载以来特大旱灾。在播种期4-6月份降水量比历年同期偏少71﹪,未出现一次有效降水。根据6月28日土壤墒情测量结果,全县大部分乡镇干土层厚度达30厘米以上,出现了严重干旱。
受干旱影响,全县农作物计划入种面积217.8万亩,其中未入种面积达95.4万亩,占计划面积的44﹪。因干旱、霜冻、大风沙尘等天气影响,已入种作物幼苗受到不同程度损伤,作物生长缓慢。
2008年春季以来,甘肃省发生了程度重、范围大的干旱灾害,河西春季以来降水之少、气温之高为近60年以来罕见,近期旱情最为严重的地方是河西、陇中北部和庆阳市西北部。
据兰州区域气候中心旱情调查,山旱地受灾最重,大部基本绝收或仅可收回种子;部分牧场草地枯黄或无草;部分灌水地因河流来水量少不能及时适量灌溉加之高温少雨也仅可收回种子;由于河流来水量少水库蓄水也少部分城镇已开始限量用水。
兰州气象局预计,河西及陇中北部7月中后期降水场次增多,提请注意及时利用有利天时条件做好人工增雨作业,合理利用有限水资源,在安排好人畜饮水的前提下最大限度扩大灌溉面积。
7月10日全国气象旱涝监测表明,新疆北部、内蒙古西部、宁夏等地气象旱情持续。
截止7月9日,新疆南疆大部、北疆塔城地区的额敏、阿勒泰,宁夏固原、中卫、吴忠等地的部分县(市),陕西榆林的定边县,甘肃的天祝县等地发生较严重干旱。
近日甘肃新疆出现降雨,7月9日08时至11日08时,新疆中部偏西地区、甘肃中部和西南部等地出现了10-20毫米的降雨,其中新疆局部地区雨量有25-32毫米。
7月中旬,甘肃、宁夏、内蒙古西部等气象干旱区雨水将呈增多趋势,旬降雨量一般有5-15毫米,局部地区有20毫米以上;主要降雨过程将出现在11-13日和17-19日。旬内,新疆北部仍无明显降雨过程。降雨将有利于上述地区气象旱情的缓和,但不足以解除旱情。
从7月上旬标准化降水(SPI)指数来看,除省的东北部、台江、剑河、平塘、独山、盘县、兴义等县降水较少外,其余大部分地区降水与历史同期比较相对偏多。
预计,今天夜间到明天白天,广东西南部、广西东南部、云南西部、甘肃南部和东部、陕西中部、山西大部、河北西南部以及内蒙古中部偏南地区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大雨,局部地区有暴雨(雨区基本位于下图阴阳交会汇S线偏阴部位附近地区)。
阴阳交汇云图变化:
郑州道路积水严重 车辆无法正常行驶
7月13日傍晚,郑州出现了强降雨,并导致市内道路积水,交通严重堵塞。但洛阳南几乎是滴雨未下。
昨日郑州市内部分道路积水达半米多深,许多车辆由于排气管进水导致抛锚,司机只能推车前行,行人们相互扶持,在雨水中艰难前行。根据13日5时到14日5时的数据统计,郑州地区的降水量达155.1毫米。
7月14-15日,暴雨袭击中原、东北和四川盆地,下面是雨区移动的云图,中原暴雨云团逐步增强,并沿黄河入海一线缓慢向东北移动,为河南大部、山东大部、河北东南部和京津唐地区带来大雨或暴雨。东北的雨区主要在辽河流域。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的雨区先在地震区开始,逐步增强并移动占据盆地南部,出现大雨或暴雨:
连日来,河南省部分地区遭遇大到暴雨,局部特大暴雨。目前,河南各大水库水势平稳,主要河道无大汛情。
据河南省气象台数据显示,7月12日至15日,河南中部、沿黄及黄河以北地区普降大到暴雨,并伴有局地雷暴天气,多个地区降雨量达85至100毫米。暴雨中心在卫辉、淇县。累计最大点雨量卫辉石包头水库168毫米,卫辉塔岗水库118毫米,淇县朝歌雨量站136毫米。 从河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了解到,虽然连日的大到暴雨没有给河南的防汛工作带来威胁,但降雨造成郑州、许昌、鹤壁3市6个县22个乡镇22万亩农作物受灾,房屋倒塌及受损715间,直接经济损失近1亿元。河南省省会郑州市市内多条道路严重积水,部分路段积水深达半米。突如其来的暴雨造成城市低洼地区积水,部分地区受灾,大部分路段交通瘫痪。
雨区变化,西北阳气旺盛,不会有雨,广东东南部分、广西南部、云南东部和南部、四川南部、重庆北部、湖北西北部、河南南部、安徽北部、山东大部、辽宁大部、吉林大部、黑龙江东南部、内蒙古东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大雨或暴雨,局部地区有大暴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