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取向的意义


价值取向的现实意义

据报道,科学院取消内部职称评定,一些院校也纷纷效仿而脱离职称聘用教授。这种潮流如果是采取更可靠更准确更简易的办法来坚持按能取才按劳分配的价值取向,当应褒奖。但在取消职称评聘后,如果没有更好的人才评价体系来替代现行职称评定制度,就会将量才任用、按劳取酬的人生目标推倒,那么用人必然变成只靠当权者个人凭感觉、嗜好和关系取人,以个人意志搞社会分工,则如同取消科举制度一样,结果将是糟糕透了。因为众议是不可能的,众议只能演变为个人或权威说了算。事实上,科举制度和职称评聘的主要精神和核心条款基本是以量才任用为价值取向的,本身并没有根本错误,至少为人生树立了奋斗目标,对激励人人齐出力竞争是有积极意义的。以往评聘不公平,与事实相去甚远,问题不在科举制度和职称评聘制度本身,而是出在社科未量化使得操作难以定量,在于社会管理无效而难以确保正确实施;问题发生在反映价值取向的具体内容,如教育方向、考核题内容等难以确保同社会价值取向一致;在于社会或政府未能维护好科举考试和职称评聘的秩序,让权力、财力介入其中,不能保证操作的公开公平公正和质效,不能抵制权势的侵入,没有防范其负作用。

任何东西都有二面性,科举资格和职称评聘、学历考取虽然主流是好的但也有负作用。我们的工作不应是简单地抛弃科举资格和职称评聘,而是应在坚持量才任用和按劳取酬的价值取向下,规范发展简化科举、学历、职称等认定工作,维护改进学历、任职资格等考评办法,杜绝权威权力的干扰,建立更科学更有效的人生奋进目标,抑制其中的负作用,而不是放任负作用甚至推波助澜,最后因不可收拾而宣告科举、职称等的“死刑”。这样虽然铲除了权力权威干扰评聘工作的土壤,事实将是原来只起干扰作用的权力权威,在取消职称评聘后,反而会变成合法合理的独断专行,使评聘工作转而成为领导者的资源财富:我说你行你就行,我说你是人才你就是人才。

根据差距是竞争发生的动能而竞争是差距形成的原因,否定学历职称等的高低级之别就是否定竞争,取消有目标有里程碑的人生奋斗。只有承认人的特长差异,以技术资格、监管资格和学历等级来大体上认定能力差异,才有人生各个阶段的奋斗目标,才有社会分工时唯才任用的参考指标。当然,有资格有文凭未必就是人才,反之,无学无术者如果不是怪才就绝不是人才了。其实生产技术应用、管理技术使用是规程化现成的操作,经验比较重要,不同于科学创新发现和创造发明,应用型人才观念参照资格学历就足够了。但我们的科举资格、职称评聘、学历认定等也应一改旧貌,逐渐消灭有名无实和有实无名的弊端,限量保质,宁缺勿滥,以价值取向标准为唯一依据。

事实上,没有不讲价值取向的竞争,如不按劳分配就会按关系分配,不按社会利益最大方向竞争就会依就市场势力取向,通常表现为以武力、权力、财力所决定的地位为取向。

低级载体的价值取向的内容采撷于高级载体实现消费体系的测地线方向,即永久生存充分发展无限自由的方向。如个人的特长只有符合社会潮流符合社会需要才能体现自身价值获得社会承认,而不符合社会潮流的特长只能埋没、存储,否则就会支持犯罪。这些含意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时势造英雄。

同样的特长在不同的价值取向下,其差距呈天壤之别,如中国元朝靠马背功夫雄霸天下,而今的骑士最多不过一种赌博游戏。也就是说,骑马术在元朝是社会价值取向而今天的骑士恐怕连工作都找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