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正处于第二次资产价格重估的历史阶段——之二


     为了解读目前正在进行的中国资产的第二次重估,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中国资产所经过的第一次重估,这对我们理解中国资产的第二次重估就比较容易了。中国资产的第一次评估,是因为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引起的。即实行对内改革:企业走向市场、政府转变职能,对外实行开放,即引进外资、引进管理、引进技术、引进市场。为了保证企业走向市场,从而逐步建立了一系列的生产要素市场,社会主义的中国第一次使生产要素(土地、劳动力、生产资料)有了价格,可以通过市场由买卖双方依法自由转让。企业上交国家可供分配的产品,也第一次成为商品,由供需双方决定它的价格。以前尽管中国也有价格但是那是象征性的,是扭曲的是国家指定的价格,是几十年都一成不变的,是没有实际意义的。这一切都被改革打破了。这就是我国第一次资产价值重估。这次重估的结果,价格平均上升20倍。

    我们以当时的大饼为例,价格重估前5分钱一个,解放初期曾经3分钱一个,全国一样几十年不变。在第一次资产价格重估的时候,5分钱一个的大饼,最后涨到一元钱。基本上和民生相关的物价涨幅大概都在20倍上下。跨越如此巨大的价格重估尽管有经验教训,但是我们终于平稳着落了。今天绝没有人认为一元一个大饼有泡沫。根本的原因是因为,在第一次资产价格重估时期,人们仅工资性收入的增幅都远超过物价20倍的涨幅。 但是请注意,中国资产价格第一次重估时期,这时的市场还是相对封闭的市场,还只是由中国人自己的买卖双方决定着中国的资产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