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 中國行政成本居世界之冠
來源:中評社 星島環球網 www.stnn.cc
中國的行政成本高居世界第一。據了解,1978年至2003年的25年間,中國財政收入從1132億元增長到3萬億元,約28倍;同期行政管理費用則從不到50億元昇至7000億元,增長達87倍,而且近年來平均每年增長23%。行政管理費佔財政總支出的比重,2003年已上昇到19.03%,遠遠高出日本的2.38%、英國的4.19%、南韓的5.06%、法國的6.5%、加拿大的7.1%、美國的9.9%。在這28年裏,中國公務員的職務消費增長了140倍多,所佔全國財政總收入的比例也從1978年的4%上昇到2005年的24%,接近四分之一。而在國外,行政管理費一般只佔財政收入的3%至6%。
今年3月在溫家寶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政府自身建設存在一些問題,如公務消費不規範;奢侈浪費;行政機關新建、擴建辦公大樓,建設豪華樓堂館所等。全國人大代表、湖北省統計局副局長葉青建議,還應該加上“加快公車改革”才算完整。全國人大代表劉滿倉和全國政協委員劉光復去年就提出,“每年各級政府官員公車私用費用達2000多億元,幾乎和2006年的國防開支相近”。
有輿論指出,中國各級黨政部門每年公款吃喝消耗掉3000億元人民幣的說法。國務院機關事務管理局副局長尋寰中認為該數據有誇大性,但坦言政府接待的開支確實不小。他透露,公務接待中的浪費問題受到國務院總理溫家寶的批示,要求財政部、發改委、國管局、監察部等多部門合作治理。下一步按照總理的要求,一定要在剛性的制度上取得新的進展。
以上觸目的數據,促使在今年3月的全國兩會上形成了強大的議論主張:降低行政成本,改革的目標首先定位在三個方面:公車、公宴、公樓。葉青建議,公車改革最好與目前的政府機構改革同步;公費宴請,“要消費不要浪費”;公樓是辦公用樓的簡稱,應有專門機構治理、監督一些地方政府和行政部門對辦公樓的“亂炸”和“亂建”問題,如國稅地稅在一起辦公,還可方便納稅人。
毫無疑問,加強政府行政成本管理的有效途徑,從長遠看必須加強人大對在政府行政費用使用的監管。
黨政單位建設節約型機關是胡錦濤總書記和溫家寶總理一再強調和不斷提出的要求,要求中央國家機關以及各級黨政機關要在建設節約型社會中發揮表率作用。最主要的就是體現推進黨政機關科學化管理的理念,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體現。
在組織體制的構造上適應建設節約型機關的要求。政府的決策要營造適宜推動全社會節約的公共政策,這是黨政機關的核心任務之一。具體分為兩大層次:一是廣義的節約型機關,最重要的包括了黨政機關公共政策的決策要適宜於推動整個節約型社會的建設;另一方面就是在落實節約型社會公共政策的實踐過程中要實行節約。比如節約用地,堅持合理有效節約的原則進行各項公共建設。
在政府機構自身節約問題上。比如包括人員開支方面的工資、福利、補貼、醫療等等方面的;辦公運行費用節約,包括建築物的節能、交通節能、出差費用節約等等。簡而言之,就是用最少的投入產出最大、最優的社會管理和社會公共服務,這是建設節約型機關的本質。政府自身運行方面,最大的就是建築節能的推進,包括無成本、低成本管理技術的廣泛運用,照明系統的改造、供暖系統的改造、機械設備運行系統的改造、建築維護結構的改造等等。嚴格限制公務車使用的範圍、嚴格控制公務車的編制,同時也在深入地探討公務用車的改革問題,通過一系列的手段來推進公務用車的改革。
社會上的批評也比較多,社會上的說法說每年各級黨政機關公款吃喝,雖然消耗掉三千億元是有一定誇大性,但政府接待的開支確實不小,引起了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中央國家機關印發了相關的內部接待制度,強調禁止大吃大喝,同時公務接待就要在食堂,用自助餐的形式,嚴格限制公務接待的標準。還實行了出差、旅行、開會等的定點飯店制度,不準住豪華級的飯店,不準超標準報銷等等一些措施。
不過,還需要看到公共權力開支急遽攀昇的內在根源,那首先是機構和各級官員的不斷膨脹。儘管中國一再進行機構精簡,但是在體制上和權力建制上卻明顯推動了大範圍官職和權力設置的增加。
一個是在全國範圍內將地區改為市管縣。本來地區專署是省級派出監督匯總屬下縣的虛擬機構,沒有實質性行政管轄權,因此機構設置好官員都比較少,取消地區改市管縣後,成為實質性一級黨政機構,不僅相應行政管理出現大膨脹,而且五套(党、政、人大、政協、紀檢)班子全部組建,一時間不知道增加了多少機構和官員,保守估計,僅地廳和縣處級官員就增加了數萬人。
二是提昇重慶為直轄市、海南區為省,提昇二十多個副省級城市等,所謂“水漲船高”,機構、官職紛紛大提昇。從改革開放的大局看,其中當然有其必要性,但行政成本的 增加也就難以避免了。
三是省級直轄市將本來轄下的一些縣提昇為地市級的區,各省在改制市管縣過程中,將一些本來的縣或縣級市擴編為地級市,以及花樣繁多的開發區、科技試驗區、對外合作區等等高級別的建制,還有各式各樣的機構、團體、國企、事業單位提昇級別的現象層出不窮,其中增加的級別待遇和行政開支,難以估量。
四是同級機關單位增設官職,職位裝不下還可以設正副處級調研員、正副廳級巡視員等等,過往一個縣裏最多十幾二十來名縣處級官員,現在恐怕很難找到少於一百個縣處級官員的建制縣了。
上述現象,更是公共權力開支遠遠超過其他國家、長期居高不下的主因。當然,其中有些是國家發展的需要,但是恐怕有不少膨脹是值得探討整治的。至於建立節約型政權,珍惜公幣開銷,則是公務員應盡的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