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与光绪帝


                                                   柳宗元与光绪帝
 
间隙,高温天气中的间隙,让人从暴虐的高温间,喘几口气。“凤凰”这个今年的第7号台风一走,老天又会继续发飙。做好继续承受高温的心理准备。一株株纤细的芦苇,在高温中枯萎很正常。
 
法兰西那个只活了39岁的思想家帕斯卡,将人类的个体生命,比喻为“一根芦苇”的说法,太准确了。人类的个体生命,无论其形,还是其神,还是境遇,以及与外界的关系,都如“一根芦苇”那样。
 
个体生命境遇之多变。个体生命的孤独,个体生命的脆弱,个体生命之短暂。这“一根芦苇”,统统都涵盖了。
 
这“一根芦苇”生命之长度,不如一棵小树苗。小树苗,不论是乔木,还是灌木,其生命历程都不止一个春秋。而芦苇,开春蓬发,秋风中枯死。绝没有第二春之说。芦苇生命只长短,只能用“天数”来量度,充其量也超不过365天。而小树苗生命之长短,是用“年数”来度量。境遇好的话,成百上千年的树木,是屡见不鲜。芦苇,是只有“天数”,而没有“年数”的。“天数”尽了,不枯也得萎啊。
 
凤一吹,随风飘舞的这“一根芦苇”看起来,很是潇洒,但这一根芦苇,想不潇洒是不行的,因为它孤独!一根芦苇,不想缩短自己本来就廖廖无几的“天数”的话,它只有随凤摆布。这“一根芦苇”,在风雨中是孤立无援的,在电闪雷鸣中,指望不到丝毫遮掩的。
 
自然,“一根芦苇”也是有其“灵性”的。但是,只看到“一根芦苇”的灵性,是片面的。同样,只看到“一根芦苇”的天数,也是片面的。
 
才华横溢的柳宗元,一生短暂,命运坎坷。仕途短暂得意,换来的是寒霜与“独钓寒江雪”。他这“一根芦苇”,年仅47岁,就含恨枯萎了。
 
清末光绪帝,亲政后摩拳檫掌也想励精图治,可是他这“一根芦苇”,不明白自己是生长在河滩上,稍想动作,还没动作,就被河滩上亲近的“芦苇”们,挤压到瀛台去了。1871年出生的他,1908年就窝窝囊囊的枯萎了,年仅38岁。
 
柳宗元光绪帝,早年如果意识到自己不过是“一根芦苇”的话,史书上对他俩的记载,肯定是另外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