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顶鹤家族里那只
“
但最近几天,大家却发现那只被称作“智者”的小丹顶鹤,忽然失踪了!
在小丹顶鹤失踪后的第三天,森林里却传出了一个惊人的消息:
小丹顶鹤,在河边死了!
于是森林里的动物们,纷纷跑去河边。只见那只小丹顶鹤,倒在干涸的河床上,而丹顶鹤的嘴巴,被一只大河蚌死死的咬住,丹顶鹤和河蚌,在河床旁边同归于尽!
原来是“鹤蚌相争”!
大河蚌能咬死丹顶鹤么?森林里的动物们面面相觑。
“Is impossible!”
丹顶鹤家族最年长的老丹顶鹤回答道。接着,老丹顶鹤说一句让森林的动物们都吃惊的一句话:
“小丹顶鹤是渴死的!”
森林里最聪明的智者,能够不用填石头就可以在长颈瓶喝水的小丹顶鹤,居然最后是渴死的!
确然,小丹顶鹤在河边吃大河蚌时,被大河蚌死死的咬住,鹤蚌相争,谁也不服输,于是,在烈日炎炎下,在干涸的河床边,小丹顶鹤支撑了三天,终于渴死了!
“怪就怪小丹顶鹤当初没有好好听
“同样是用石头,
寓意说明:最擅长喝水的小丹顶鹤,最终却被渴死了!而唯一能够救小丹顶鹤的,竟然是
民企治理专家曾水良认为,小丹顶鹤在听
小丹顶鹤的悲惨结局,又何尝不是最近在广东、浙江、江苏、山东等民营经济最发达、最前沿的省份,倒下的众多民营企业的真实写照?
现实的民企老板和职业经理人们,该如何自省,不要让小丹顶鹤故事,在企业身上重演呢?相信许多民企老板和职业经理人们,每天都叫着创新,无论是口号或者行动,确也把创新摆在企业发展的第一位!但是为何创新口号喝了许久,创新事情也做了许多,但总不见创新的效果何在呢?以曾水良和李晓东为代表的民企治理专家团队结合珠三角和长三角部份代表性民企案例和人性分析,试着给出以下几点意见:
1、“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误区。乌鸦类的教授总是拿过去所畏成功的方式方法来传授指导他人。这一点,是现在国内较多企业的职业经理人、管理咨询师和民企老板都通常会犯的错误,特别是培训讲师!过去成功的经验,有着它特定的背景,现在已经时过境迁,仍用过去的经验来指引现在的工作,那效果如何可想而知。授之术必授以道,万千之术一道御之!
2、我们缺的是创新思维,并不缺创新方法!
其实创新的行动都局限于寻找创新的方法上了,而没有意识到创新思维的重要性!中国的民营企业,缺的是创新思维,并不缺创新方法。这正是为何我们的民营企业大部份都是从事劳动密集型、低附加值的产业,而不去从事高附加值的产业?于是便导致了我们中国只是出了个中国制造,而不是中国创造!
3、创新思维是战略,创新方法是战术!永远都是战略指导战术,而非战术指导战略,将创新思维和创新方法本末倒置,自然创新不会对企业产生明显的效果了。
4、有了创新思维,创新便无处不在!掌握了创新思维,只要我们用心,其实创新就在你身边,佛揭有云“一花一叶皆如来”,说得便是这个道理。
一则寓言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思维,而一句深有感触话语,却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