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在某明星的裸照门事件沸沸扬扬之时,广州电视台在街头随机采访市民:请问你对艳照门有什么看法?对CGX等明星又有什么看法?某男性受访者从容应答:“关我X事,我出来买酱油的……”此话即刻在网间流传,“酱油男”成为“莫谈国事族”的代名词,随之各种基于“酱油男”的PS也风靡一时。
经济学人少有“酱油男”,不仅如此,而且是走向相反极端,因为现实当中,真正中立的经济问题实在是少之又少,微观问题不痛不痒微不足道,宏观问题又归属政治问题,所以,经济学人纷纷把触角伸向政治领域。
最近,关注经济的人们可能更多地听到的是“战争”二字。
在我们看过宋鸿兵先生的《货币战争》之后,又看到德国经济学家威廉·恩道尔著书名曰《石油战争》。货币、石油,这些经济领域最高频出现的名词,都和“战争”紧密连接在一起了。
威廉·恩道尔在《石油战争》一书中频繁使用了“石油政治”一词。作为经济学家的威廉·恩道尔能够写出《石油战争》这种看上去根本不像经济学著作的书并风靡全球一点都不奇怪,因为他还有另一个学术头衔和职业:政治学硕士和新闻记者。
另一个有着政治背景但顶戴经济学桂冠而且从事着政治实践的人就是前北大教授林毅夫。林毅夫现在是世界银行的首席经济学家,但是世行根本不是搞经济的,而是搞政治的。有一点大家都知道但是还是值得一提的是,林毅夫教授在游过海峡之前,在台湾是作为台湾青年的楷模推举到台湾政治大学的,到北大后进入的也是政治经济学院,读的也是马克思主义。不过,林毅夫教授现在的工作倒是真正的“专业对口”了。
其实在经济领域使用“战争”一词一点都不奇怪,而且非常贴切。革命的导师们早就说过:帝国主义就是战争。自从资本有了自觉意识之后,你可以去查一查,每次战争,无论是硝烟弥漫热战的还是没有硝烟的冷战,其源头深处一定有资本的身影!
但是,规范的经济和战争有着天壤之别。
公平交换是双向的互惠互利,战争是单向的利益掠夺。
交易是价值的互换和融合,战争是价值的强加与灌输。
宏观经济问题的最终解决途径是政治,而政治问题的最高解决手段是战争。
当经济学人把自己的忙碌解释为科学而献身,致力于把经济学打扮成为一门科学的时候,作为这门“科学”的素材和实践本身却是赤裸裸地以政治的面貌裸体表演着战争的剧目!
在油价尚且徘徊在2007年的80美元一桶的时候,退下来的格林斯潘便不再客气地解开了布什政府的老底:伊拉克战争的目的就是石油!
最近在自荐充当他国市场化裁判的欧洲各国频频上演为抗议高油价的剧目,用卡车堵塞高速公路、堵塞加油站等等,充满了火药味,一点交换是互惠互利的和谐气氛都看不到了。
被誉为宏观经济学之父的凯恩斯的凯恩斯主义总是沉沉浮浮,归根结底都是政治的因素在起作用。其实,凯恩斯的宏观经济学之父之名不过是浪得虚名,要论宏观经济学,首屈一指的要算是马克思的《资本论》了。宏观经济学就是政治,《资本论》政治立场观点旗帜鲜明,这就足矣,枝末细节的问题微不足道。
银行敛聚财富,导致财富两极分化,分化到了一定的程度,就不在有货币流动了,货币的欠条作用和清欠作用就不复存在了。每当流动缓滞之时就怀念起凯恩斯。凯恩斯主义恰逢其时地为银行资本家推销无本的借贷资本打开了理论通道。挽救了停滞不前的经济,因此,就倍受当局的推崇。
例如,次贷危机爆发以来,历来大谈自由经济秩序的美国政府和国会开始拾起凯恩斯国家干预主义的锦囊,继大量向银行注资之后,又琢磨着如何解救880万户负资产的房主。
例如,次贷危机风暴之下,英国的北石银行被英国政府接管,从一个私有银行变成了国有银行,走出了和撒切尔主义相背的轨迹。
而在西方经济学风光无限的当代中国,2008伊始的冰雪灾害中,军队和政府的付出不知道要不要已经是企业的高速有限公司和电力公司来支付代价。512大地震的赈济和重建,同样无法依靠市场的力量达成,凯恩斯主义似乎又派上了用场。
经济学人要追寻所谓的经济规律,也有更多的人相信和热衷于探索这种规律。如果看到这些不断上演的战争剧目,你就知道,在课堂上把宏观经济学当作一门学问在研读的书生们是多么的可怜。有人把经济活动喻为一场游戏,热衷于所谓的游戏规则的制定和优化。把西方经济学奉为圣经的中国政府的经济幕僚们也时时刻刻试图告知中国政府中国是可以参与这场游戏并逐步驾驭游戏规则的。但是他们似乎忘记了,中国也是世界的战争理论家孙子在兵学圣经《孙子兵法》当中的告诫“兵者,诡道也!”,“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经济和经济学有规范之说,但是战争没有规范,有了规范就不成其为战争了。如果有人希望能够循规蹈矩地作战,已经败于出师之前了。这就是说,战争的规则就是不守规则,就是违反规则。
WTO有很多规则和条款,其实那都是写给热衷于经济学的书呆子看的东西。凯恩斯的宏观经济学可以计算出美国的国民收入如何决定,但是,计算不出布什政府何时出兵伊拉克,求解不了美国何时会进攻伊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