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文化(18)-中国政治文化变迁


封闭型的政治文化转向开放型的政治文化

1.从政治文化多元性讲,改革开放前绝对一元化政治文化结构,被曲解了的毛泽东理想“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在整个政治文化体系中拥有绝对至上不容置疑的地位,成为对内凝聚、统一全体社会成员的政治文化,扼杀内部“异端”政治文化,对外抗御外国异质政治文化的根据。亚政治文化的层次性不明显,并且为主流政治文化所同化。改革开放以后,政治体制如公务员制度、完善人大制度和监督制度等各方面的改革,也借鉴了西方政治文化中的权力制衡等原则;中国政府签署的《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说明政治文化实际上已承认人权具有普遍性和国际性的一面。这都表明了主流政治文化已显示出一定程度的开放性。主流政治文化走向开放的另一个重要表现就是,主流政治文化控制范围由全能转向有限。

    2.从大众政治文化层面看,改革开放来,尽管不同地域、不同职业、不同阶层的政治文化的开放程度存在较大差异,但大众的政治心理、政治参与意识等政治文化整体上讲,开始从封闭走向开放,基层政治生活民主化的实行、市场经济的冲击、现代传播手段的普及等因素使普通民众处于睡眠或半睡眠状态的政治主体意识苏醒,封闭的大众政治文化开始主动向上层政治文化传输信息,与之进行双向交流。还有,西方政治文化以各种方式涌进国门,给亚政治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吹进了阵阵清凉的风,强烈地冲击着中国民众特别是知识阶层原有的封闭型政治文化,促使其走向开放。     与经济、政治、文化三大领域对比而言,其开放程度从大到小的排序依次为经济、文化、政治。包括政治文化在内的政治领域对外的开放程度远不如经济领域。与亚政治文化相比,主流政治文化的开放程度不如后者大些。其中的主要原因有三:(1)中国精英政治体制使得主流政治文化在整个政治体制政治文化体系中起着关键作用。2政治上层领导从现实政治进程来考虑问题,将政治社会的稳定置于“压倒一切的地位”。 3政治文化要受政治体制的制约,而二十年来政治体制落后于经济体制改革已是不争的实事,这成为主流政治文化转型相对较慢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