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周扒皮"翻案的诡异


四川某媒体八月份刊登了一篇长文, 为历史上著名的地主形象"周扒皮"翻案. 在该文中, "周扒皮"被描绘成了一个勤俭持家,善于经营的农场主形象. 而曾经在其家里打过工的作家高玉宝则成了依赖撒谎成名的人. 力图还原历史的真相,值得肯定. 但作者的用意显然并不在与此,其真正的用心需要细细揣摩,就可以体会到. 美化既得利益一方, 否认当时的社会对立, 应该是其主旨. 在时隔七十年后, 为当时社会变革中的一位典型人物翻案,不会是偶然兴起,影射的意味更浓.

对于土改的积极意义, 今天仍然是不容否定的. 即使是在内战的另一方去台湾之后,也效仿了大陆的作法,才得以迅速地安定下来. 如果作者不是无知,便是有意误导今天的受众. 历史就是历史, 脱离特定的历史环境, 试图得出惊人的发现,这些年很流行.  刘文彩,南霸天,黄世仁还有周扒皮, 逐个被否定. 在这些人笔下,当年的草民都成了惹事生非,欺骗成性的人物. 不是地主有问题,是草民有过错,或者干脆就是有罪. 看看这篇文章中采访到的几位长工, 对"周扒皮"的恩情都是感激剃凌,七十多年都没有忘记,使我怀疑作者在揭露造假的同时,自己又在造新的假

该文写到, 周扒皮的原型一九四七年死去, 高玉宝是在两年后参加的解放军, 并开始写小说. 但根据我看到的一份资料显示, 高玉宝是一九四七年参加的解放军, 善于考证的作者, 不会连这个都弄错吧? 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 如果作者要还原真相,那么就应该采访双方当事人. 可作者只采访了周扒皮的后人, 还有几位对周扒皮赞不绝口的长工. 对于周扒皮名扬天下有主要作用的另一个苦工--高玉宝竟然没有采访. 不仅如此, 对于高玉宝, 文章多处都是以给周家放过猪的小孩代称,蔑视的味道十足

自己没有做过调查,但感觉很奇怪的是, 给周扒皮做过长期苦工的, 感激周扒皮的, 如今都还健在. 按年龄推算, 应该都是八九十岁的人了. 七十多年后, 这些老人对于周家的生活细节记忆的非常清晰, 如:  “周家院子里是不能有鸡粪的,孩子回家了就拿起小铲子往院坑里拾掇。家里不养牛养骡马,脚力快也干净。我在他家要早起。他家人养成了习惯,冬天天没亮点了火油灯,家里人做饭的做饭,喂牲口的喂牲口。人家都起来了,你伙计还能赖在被窝里吗,起来没有事掴着筐拣狗粪。” 要我说,有如此良好记忆力的, 做长工的确屈了材!

为了掩饰差异, 周家人均十亩地,被描述成了"在地广人稀的东北农村,算不得突出". 事实果真是这样的话, 老蒋就根本不会丢掉政权的. 作者说周家有些其他家业, 被视为"有钱人"的象征, 是导致被革命的原因. 行文到此, 作者的长文的目的露出了端倪,一个被时下精英用滥的词汇马上冒了出来: "仇富"! 因为"仇富", 高玉宝们才欺骗世人,夸大差距,把勤俭持家的好人给冤枉掉了

其实,草民们不是仇富,而是仇腐,仇恨腐败. 以袁隆平为代表的新社会的富裕阶层, 买私人飞机都没人觉得过分. "借尸还魂", 为如今的一些类似社会现象寻找历史依据,倒是需要我们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