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的丝丝寒意


股市的丝丝寒意
谢作诗
辽宁大学比较经济体制研究中心 邮编:110036
 
 
    奥运开幕A股呈现再次探底走势,创出调整以来的新低,不免让人再次感到股市的丝丝寒意。知道股市还要下跌,但在“维稳”声中和奥运开幕之时股市暴跌还是有些意外的。
    在几乎所有普通投资者看好奥运会开幕式当日股市见红的情况下,他们不会是做空的主力,真正的做空主力只能是机构投资者,他们在与大多数散户投资者反着做。在广大散户投资者预期落空的情况下,反过来也都加入杀跌的行列。这就有了奥运开幕式当日的暴跌。但这样的暴跌是不是非理性杀跌?
    普通投资者可能非理性杀跌,但我们没有理由认定机构投资者也是非理性杀跌者吧。
    不要看股市已经下跌了50%、60%,要看股市当初是怎样涨上去的,要看今天的经济形势到底能够支撑怎样的股价。不要只看到中国经济是一个高速增长的经济,市盈率已经达到17—18倍,似乎到了合理的估值区,更要看到我们的股市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微观基础。在国外,股市的平均市盈率在10—15倍之间,在牛市中,市盈率一般也就在15—20倍之间。由于我们的股市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是主体,不仅资产回报率低(500强企业国有企业的资产回报率只有1%,外商投资企业回报率是8%,私有企业回报率是6%),而且缺乏分红的内在动力,因此市盈率说明不了什么。事实上,好些市盈率只有几倍的股票其股价反而乏善可陈。理论上,其它条件相同,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占主体的A股市场市盈率应该更低才对。
    不否认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但是经济毕竟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尽管CPI有所回落,降到6.1%,但依然不低,而PPI却创出了六年来的新高,达到10%。高企的PPI或者传导到CPI,这会加剧通货膨胀的预期;或者不会传导到CPI,但这也不是什么好事情,投入品价格上涨产出价格却不涨,企业只会变得更加困难。要知道,由于此前的紧缩政策,以及人民币升值、石油等国际大宗物品价格上涨、新劳动合同法实施、世界经济整体进入衰退期致使出口需求下降等原因,企业的日子已经是很不好过了。根据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数据,全国今年上半年6.7万家规模以上的中小企业倒闭。目前除国有及国有控股经济以外的广义民营经济已经占我国GDP的65%—70%,经济发展中的增量部分有70%—80%来自于民营经济。在就业方面,广义民营经济就业人数占第二、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比重高达85.3%。中小企业的大面积倒闭,无疑给整个经济前景蒙上一层阴影。
    资金方面,近期美元逐步稳企,人民币单边升值预期得以逆转,加之政府加大了对于热钱流入的控制,热钱流入一定大幅度减少,甚至不排除净流出国外的可能性。更为重要的是,由于紧缩政策的实施,中小企业资金短缺,据报道缺口高达30%,资金链断裂呈现蔓延趋势。翻开报纸,广告栏里充斥的是寻求资金的广告,手机里经常收到高利贷款的信息。民间借贷利息高达月息1毛甚至2毛。在这样的情况下,资金没有理由不流出股市进入借贷市场。在通货膨胀没有明显降低的情况下,可以预期,紧缩政策只会微调而不会有根本变化,资金流动也就不会发生根本改变。
    供给方面,“大小非减持”始终是悬在股市头顶的利剑。要知道,资本市场重要的功能之一是公司治理,然而我们的上市公司70%的股份都是国家持有,这决定了它们的整个行为还是国有企业的,受到国有企业体制上的制约。从公司治理这方面看,我们还有很多问题和潜力,而国有股减持是必然要坚持的方向。在股市从1500点涨到6000点的时候,本来我们有减持国有股的大好机会,但我们没有抓住这个机会。现在变成了一种两难:不减持,我们的资本市场不会建立起良好的微观基础;减持,短期里股市又不能承受减持之重。不管李荣融怎样表态,有两点可以肯定:只要条件允许,国有股减持是一定要完成的;而只要政策允许,国有企业是有减持国有股份的内在冲动的。
    放眼世界,必须高度重视世界经济整体进入滞胀期的事实。单纯的滞与胀比较容易治理,但二者结合在一起就不容易对付。
    最后,政府频繁干预市场,不仅扭曲了投资者的投资行为,也伤害了广大中小投资者。在政策市中,外力介入或干预的结果,永远是弱者遭遇更沉重的悲伤。政府频繁干预市场,最终伤害的是广大中小投资者。好些散户投资者,很可能带着伤痛永远地离股市而去了。
    基于上述原因,预计大盘的寻底筑底之路仍将漫长,且筑底的过程将更趋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