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不仅仅属于素心村


                 

                   题图:贺国强同志视察素心村,与花卉大户李永清交谈。

 

去静观那一天阳光普照,一改已往数日阴霾蔽日沉郁压抑的天象,以至于因汶川大地震而郁郁已久的心情也渐渐释放开来,为满目青山和秀丽田园而心旷神怡。我从未去过静观镇,更不知素心村位于何方,于是便一路打探过去。车过水土,路愈加宽敞而两旁山水愈加青郁,房屋色调愈加整齐划一,我心里想,应该到了,不觉渐渐松开了紧踩着汽车油门的脚。

果然是素心村!嗬,好漂亮的村子,一弯小河边排列着黑白两色的楼房,多少带点徽派民居的味道,却又有浓浓的川巴建筑的风格。房屋中间是一条不长的街道,街道的尽头则是一个小小的广场,广场一侧居然有个古香古色的“老戏台”,是那种明清院宅里的那种,不过已经被现今的工匠弄得很现代化了。

村委会就在广场边的二层小楼上,很优雅很别致,窗外便是长满庄稼和花木的田野,使笔者很油然地回想起了当年的知青生涯,有了很自然的亲切感。村支书叫王志强,一个30出头的小伙子,是从区里下派来的青年知识分子;村委会主任叫喻宏,侧是土生土长的农村干部,年及不惑。他俩都是大专生,这么年轻的村庄加上这么年轻的干部,难怪到处都显得生机勃勃。

素心村原本不叫这个名字,现在的素心村是由原斜石,川心,龙洞三个自然村合并而成,之所以称为“素心”,乃因该村植有千亩素心蜡梅。素心蜡梅是梅花中的精品,晚秋孕金蕾,冬日绽黄花,香气馥郁,花期绵长,素心村得此名,实乃名副其实也!不知哪位文人还给16000平方米的农民新村取了个很典雅的称谓---芳泽居,大概也是因为新村为绿水花木环绕簇拥之故吧?

其实,尽管素心村人数百年来便有种养花木的癖好与历史,但除了极少数大户人家外,那只不过是老百姓在种粮食养家糊口之余的一种消遣,偶尔也去市场进行交易,却从未把它作为一种生计,一种行当。被称为素心村花木行业发展开拓者之一的李永清,说起当年事眉宇间便流露出几分自得,更有几分无奈。党的113中全会后,政策好了,不割资本主义尾巴了,村里的老花农也种点花草上街卖,换点零用钱花,他岳父种花有点名气,他时不时就去学两招。是1983年吧,在两路镇打工的他,发现乡下几块钱一根的柏树,城里头竟卖到80块钱,赚头太大了!他当时给人家打工才多少钱啊?一天1.05元!他寻思了半天,觉得这里头商机无限,城里头到处搞建设,得要多少花木啊?又过了年把,上海杨浦区花木公司的邱先生来买蜀桧苗,让他帮忙去村民家收购,短短一天时间他就挣了2700元!这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可是个天文数字啊!于是他决定弃粮改种花木,把自家的水田挖了都插上了蜀桧万年青等苗木。他老婆未见过世面不让他弄,他在这头插,她就在那头扯,还说:你被钱搞糊涂了?土头田头不种粮食二天吃啥?你要把我们饿死啊!

李永清不管不睬继续插,老婆拗不过他便听之任之了。

李永清的这一步果断而坚决,李永清从此走上了致富之路。

李永清的高明之处在于他慧眼识金,看清了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发展的大方向,读懂了邓小平“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伟大真理,他把全身心都投入到花木培植和销售中去,不但做重庆本地各大单位和工地的生意,如江北机场和国际高尔夫球场等等,还走南闯北,把业务做到了上海,洛阳,做到了全国各地。他自己做了还不够,又组织村民种植有经济效益的花木,由他的公司统一销售,从而带动了一批村民走上了富裕之路。

进入新世纪后不久,时任重庆市委书记的贺国强曾来村里考察,与李永清有过短暂的交谈,我问他还记得谈话的内容吗,他说记得记得。贺书记问他:党的政策你满不满意?他说:满意满意,当然满意啦!贺又问:你认为花卉业该怎么发展?他答:优化组合,瞄准经济林木,搞科学化发展,要往高处走。贺书记连连点头说,你已走上致富的路,还要把群众带动起来,达到你的水平啊……

你后来按照书记的指示做了吗?我问。

他哈哈一笑,说,当然咯!顺手指了指他家墙上挂的好多牌子,你看,市里的,区镇的,应有都有。我举目细瞧,果然,静观花卉大户,农村科技示范户,西农园林专业教学实验实习基地,北碚区农业科技示范大户,静观苗木生产基地,先进私营企业……大大小小的牌子挂满墙壁,令人眼花缭乱。李永清的公司就叫永清园艺有限公司,一度成为静观镇名列前茅的民营企业,只可惜他后来罹患癌症,休息静养了几年,公司自然也受到了影响。不过,作为静观花木业界公认的元老级人物,他在此行此道的贡献是有口皆碑的。

从李永清蓊郁茂盛的园子里出来,我们还去了更现代化的怡胜园林有限公司,用时下的标准看,这就是一家比较符合潮流的现代园林企业了。说它比较现代,是因为它运用了现代的科技手段并进行科学管理;说它符合潮流,是因为它采用了国内通用的土地租赁模式,将村民的500余亩土地囊于麾下,采取集约式管理,种植了世界各地名贵花木珍稀异草,融科研,种植,园林设计与园林工程于一身,真正走向了科学发展之路。

有趣的是,怡胜公司老板陶黄二总开的是夫妻店,他们本人都是从其他行业转过来的,但他们与此行又有很深的渊源,因为他们的父母都是静观花木业界的知名人士。怡胜公司和西南大学的园林学家们联系密切,科学育种,科学培殖,新品种育成后又免费教农户种植,达到工程苗标准后才交给他们培育,并保证收购销售。80多家的土地在怡胜统一运作,按规定每年每亩付给稻谷价,保证了村民的基本生活;而村民还可在公司做力所能及的工作,每月另有几百元收入,使得他们生活安稳,无忧无虑。

我曾在怡胜的园子里走了一遭,说实话,很难相信这是一家村属企业,优雅别致的园林,高大繁茂的银杏,浩如烟海的腊梅,太空育种的荷花与睡莲,还有专门生产鲜切花的现代化大棚……让我目不暇接,慨叹不已。我想,如果我们的城市的乡村都如素心村,那又是怎样的美景?

实际上,素心村的花木企业共有六家,从业人员达1400余人,70%以上农户以花木为生,种植面积逾2000亩,品种有100多个,去年全村仅花木总收入即超过1300万元。本地企业为500多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再加上外出打工的400多人,经济发展令人瞩目,2007年人均纯收入已达5000元。

素心村是幸运的,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之中,它出现了许多远见卓识的带头人,精明地找到了自己的致富之路;素心村是幸福的,这其中既有祖先遗留的功德,更有恭逢盛世百年难有的机遇。尤须一提的是党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决策,才使得素心村由名不见经传而一举成名天下闻,作为“千村推进百村示范”工程市级示范村,它承载着多少希望也担负着多大的责任啊!

素心村是好样的,因为我从年轻的的村支书的话语中看到了信念与理想,从村民的笑脸上读到了满足与喜悦,从满目葱茏百花争荣的园林山野里看见了新农村的未来与希望。

美丽不仅仅属于素心村,它必将属于生活在全中国广袤乡村中每一位公民。(此文系为重庆市委宣传部所编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年财富人物”一书所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