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50年医学上的革新


弗朗西斯科林

医学博士、哲学博士,遗传学家,带领人类基因组项目组成功破译出了人类基因图谱上30亿对碱基的全序列。作为一位强调基因研究的伦理、法律和社会影响的重要性的学术领袖,弗朗西斯•科林一直领导着美国国家人类基因组研究所。他在新近出版的《上帝的语言》一书中提出,科学和信仰实际上是高度互补而非对立的世界观。

    医学革新

        纵观人类历史,我们从未在意过自身遗传图谱中的细节——从父母身上继承的物质。20034月,当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使命,揭示了人类DNA(脱氧核糖核酸)的碱基序列时,这一切都改变了。

我们每个人的DNA99.9%是相同的,而仅仅0.1%的差异却有携带疾病的风险,比如癌症,心脏病或者糖尿病。现在,科学研究发现了这些特殊的遗传风险因素,为了解病因打开了新窗口,也为预防开辟了新思路。

基因组研究发展得如此迅速,对未来五年或者十年后会取得怎样的进展,我们都很难预测,更不用说五十年了。即便如此,我也愿意尝试一下,谈谈自己的看法。

我深信在未来的五十年中,每个人都将拥有自己完整的基因序列码表,作为高度精确的电子医疗记录的一部分,可以在世界各地查阅。这些数据甚至有可能与大量的其它医学方面的重要信息一同存储在芯片里,植入人体前臂皮肤下面。每个人独一无二的DNA序列建立了产生高效的预防性药物的坚实基础。到那时,大多数的医药资源会主要用于预防保健。通过家中及工作场所的监控装置,能够收集到新的可能有害的环境变化证据;一次随机的血液(或唾液)抽样就能检测一系列预示身体病征的生理指标,以便快速及时地采取干预措施。借助复杂的透视显像技术可以对人体各器官的问题做出准确地诊断,看医生可能有点像慢牛拉车一样费时。即便发生了疾病,基于对疾病的分子运动的全面了解,我们将能采用个性化的、准确定位病灶的治疗方案。使用纳米技术的送达方法可直接针对病患处治疗,而不会在身体的其它部位产生副作用。

我们将掌握细胞再造治疗方法。如果肝脏功能衰退,从皮肤移植的细胞将会使其恢复正常。即使心脏功能衰减,也能重造新的心肌细胞。除了外部损伤致死原因,人类平均寿命将超过百岁。不过长生不老还是无法实现,死亡仍是定数。

这些科技进步可能会导致药物同质化,但是顶级的医师、护士和康护人员仍然会花时间去了解他们的病人并提供人工护理。当然了,无论当下还是五十年后,人们都会认同:健康护理应该是所有人的基本权利。我只是希望全球有更多政治力量去践行这个原则。

所有的这些高科技将会改变我们对人性的看法吗?我们是否将会视自己如分子机器而不是有着高尚行为和关心同类的万物之灵呢?我并不为此担心。科学将提供给人类很多机会,但是,人们依旧会追求生命的真谛。而且,大多数人也会继续从上帝的博爱和仁慈中找寻快乐和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