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五常关于乒乓球的昏话
丁启阵
经济学家张五常先生最近有一篇文章吸引了众多眼球。这是一篇有关奥运、有关乒乓球、有关福原爱、有关张怡宁的文章,文章写得还算有趣。但是,里边的根本观念是错误的。
张先生说:“张怡宁的正手反手皆均匀,失误甚少,近于十全十美。再看下去,我认为论球风而不论输赢,福原爱难得一见。是的,单论球风,本届奥运的女乒乓球手没有一个比得上她”。还说,“以对张怡宁为例,福原爱输四对一(拿得一局很不错),但究竟是谁胜了?活像娃娃的福原爱常在笑——拿得一分侥幸的在偷笑——迷倒了炎黄子孙。张怡宁呢?唧都唔笑!”还说,“这里要说出自己的一个小秘密。希望中国多取金牌,我当然站在张怡宁那边。但我希望怡宁不胜那么多。胜四比三,打得长一点,让娃娃多表演一阵,岂非两全其美哉?”
张五常先生的文章中,至少有如下两点意思:一是福原爱球风胜过张怡宁,二是张怡宁跟福原爱打球时不应该大比分赢她。
知名经济学家而有这样的想法,令我亦啼亦笑——不是啼笑皆非。我之所以笑,是觉得这老头童心未泯,衡量事物凭性情,不凭理智;我之所以啼,是因为他贵为学者,竟然完全不懂得竞技体育的真正魅力所在。
福原爱之所以是福原爱,之所以在日本、在中国都深受欢迎,有多种原因:面貌可爱,言行乖巧,性格率真,乒乓球打得好,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东北口音)。实际上,福原爱在日本,不是一个单纯的体育(乒乓球)明星,她同时也是一个电视明星,广告明星。张怡宁之所以是张怡宁,没有那么多的原因,她就是乒乓球打得好,球风凌厉,女性世界,天下无敌。当然爱球及人,也不难发现,张怡宁打球的时候酷酷的样子也很耐看,胜利之后难得一见的笑容也相当灿烂。跟福原爱不同,张怡宁基本上就是一个体育(乒乓球)明星。撇开乒乓球,撇开比赛,单从视觉、性情出发,让她们各自单独走在街上,或者跟你对坐闲谈,福原爱的确比张怡宁更招人喜爱。
但是,福原爱与张怡宁相遇,原因就是一个:乒乓球比赛。作为竞技体育中的一个项目,我以为,乒乓球比赛的真正魅力在于:严格遵循公平、真实规则的同时,最大限度地追求技术的精益求精、出神入化,战术的灵活多变、神出鬼没。在这一点上,福原爱显然逊张怡宁一筹。张怡宁是当今乒坛真正魅力四射的巨星。福原爱也是明星,但是,亮度不及张怡宁。
一直以来,都有一种论调:体育应该更轻松,更娱乐化。这种论调听起来很有道理,很符合和谐思想,但实际上潜藏着危险。比如,张五常先生的“希望怡宁不胜那么多。胜四比三,打得长一点,让娃娃多表演一阵”,就是挺危险的说法。福原爱固然百般可爱,但是打球不如张怡宁乃是客观事实。能怎么办呢?难道叫张怡宁弄虚作假让球?且不论作假让球违背了体育的公平原则,玷污了体育精神,就是从娱乐效果上说,我也不相信打假球能有多少娱乐价值。赛场上,双方选手都竭尽全力,把技战术发挥到淋漓尽致的时候,那过程的紧张激烈、扣人心弦是美,结果出来,赢的一方流出喜悦的泪水,输的一方带着遗憾黯然离去也是美。这就是体育的美,体育的娱乐。张五常先生所希望的美和娱乐,既然只是想多看几眼可爱女孩打球时的样子,他自己(假如他具备一定的乒乓球实力)私下找她打着玩好了,何必看她跟张怡宁在奥运会上的比赛呢?——我有点好奇,让张五常先生看福原爱在奥运会女团半决赛上大胜香港选手的电视录像(估计直播他没有看到),他心里是怎样想的。
张五常先生大约不知道,福原爱之所以在日本拥有超高人气,她的核心价值还是乒乓球打得好,在日本堪称一流国手。福原爱大约不像张五常先生所想象的,正满足于自己“球风”的全球第一,不思进取。恰恰相反,她还在努力提高自己的乒乓球技术,她的理想也是要得世界冠军,奥运金牌。倘若有朝一日福原爱凭实力战胜了张怡宁,成为了世界冠军,奥运金牌得主,她的魅力一定会比今天更大。张五常先生竟然忘记了“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精神。
最后我要对张怡宁说一句话:别听张五常的,他那篇文章尽是昏话;咱今后遇到福原爱,朋友归朋友,手下决不能留情!
2008-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