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新中国在暴风中同时诞生的鹰
缅怀我的高中同学一一冯志敏
王庆长一王庆昌
序
忘记自身经历过的血泪历史,就意味着对自身的背叛……本文摘录我的长篇纪实文学一一与新中国在暴风雨中同时诞生的鹰!
一
兰州的秋天一一风和日丽。早穿棉祆午穿纱,晚上围着火炉吃西瓜,似乎夸了些,然而大自然的杰作就是一幅水墨画,由不得诗人与画家们凭空捏造。
1964年9月,新考入兰州大学附属中学的学子们在上课铃声中各就各位。我与冯志敏相识在一只船的高一二班。当时班主任是代群?语文老师是聂剑秋,物理老师是李跃东……
冯志敏据说是兰州大学教授的女儿。她温柔可爱,沒有娇气,性格属内向型。她的学习很好,40多名同学中,她的成绩能排前五名。她讲话慢条斯理,从未跟同学发脾气吵架,在全班同学中,她盈得大家的尊重。
我和她交流很少,在反小资阶级情调的年代里,男女同学讲话都板着脸,谁敢嘻皮笑脸胡说呀!
二
风华正茂的学生时光仅仅维持了一年多,1966年中共中央的“5、16” 通知下达后,由龙柄初、李磊、张韬为正付团长的工作团进驻兰州大学后,兰州大学校长江隆基是兰州地区第一个文化大革命的殉葬品。
由李浩春、刘安汉为正付队长的工作队进驻兰大附中后,年轻女教师葛贻志成为兰大附中文化大革命中的第一位殉葬人。
班主任代群代理校党支部书记成了全校批斗的重点对象,她那弱小的身体怎能经受暴风雨的摧残?然而,她却奇迹般地躲过了文化大革命的浩劫!
野蛮与疯狂的游斗完全违背中央“5、16” 通知精神一一要摆事实,讲道理!要文斗,不要武斗!……群众运动一一运动群众,这样的运动永铭心中,在今后中国的大地上世世代代都不要再发生类似的群众运动……
三
革完别人的命,又轮到革自己的命!
1968年5月,我每月12元钱的助学金发放成了问题,父母在山东农村穷得连自己都管不了,那有能力照顾我呢?我参加的是红色造反组织一一兰州市红色长征团,这完全是由兰 州军区干部子弟为头头的中学生红卫兵组织,以兰州大学为首领的大学生们全都成了“革老保”
我把实际生活情况对女班头唐桂芳,女校头张行军讲了后,张校头为难地说:“兰州市下发文件:不充许在校学生退学……”我说:“我已经设有生活费了……”就这样,她磨破嘴请示上级后,给我开了特别通行证!
永别了一一亲爱的兰大附中!再见吧一一亲爱的母校!无奈的选择!无奈的离去!一切都在无奈中滑行着……
1968年9月开始了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冯志敏在锣鼓宣天的欢呼声中奔向定西地区会宁县插队落户。
1970年某月,我从同学薛培口中得知:冯志敏在无奈中选择了投井……我默默地为她写了一首小诗:“生命是那样短暂,煎熬是同样漫长。前方有一絲希望,怎么会选择轻生?”
从1964年9月一一2008年9月,44年弹指一挥间,与新中国在暴风雨中诞生的一代鹰,个个步入风烛残年,耳聋眼花牙齿掉光,有奈也好,无奈也罢,还能干啥?把青春岁月的流光年华写成小故事讲给孙辈们听,也算是对当代社会沒有薪酬的奉献吧!
第一节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