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问题上的中国式幽默


中国式幽默

丁启阵

 

一觉醒来,发现我国已经变成了幽默大国!

昨天,我一篇不同意张五常先生关于乒乓球的若干观点的博客文字,被新浪网挂到首页示众。早上起来,我发现已经引来了网友热议——有500多条评论了。其中有相当一部分评论认为,张五常博客中福原爱球风比张怡宁好、张怡宁应该让球给福原爱以便他能多看几眼福原爱……之类的说法是幽默,而我因为不同意张五常先生的说法,就是不幽默,不懂幽默,还有说我不解风情的——这么私密的事他们竟然都能知道!

原来我一直没太弄明白什么是幽默,此刻我茅塞顿开:原来幽默就是体育比赛都应该尽量让模样可爱的选手赢球,就是动不动给他人贴一个“不幽默”的标签。

有这么多人具备张五常式的幽默,有这么多人能够火眼金睛看出我的不幽默,足见我国不但已经成为金牌大国,而且已经成为幽默大国。

说实话,很多人说我不幽默,我丝毫都不认为是对我的贬低。我一直认为,幽默这东西是最不需要他人评定的。有谁见过幽默考级、幽默职称评定、奥运会幽默比赛之类的事情吗?所以,看到有些网友们煞有介事地在我博客的评论栏里写下“此人不懂幽默,鉴定完毕”等等批语的时候,仿佛他们说的不是我,而只是觉得好笑而已——为他们的幽默。可能,我又不幽默了一次:让这些原本以为我会气得七窍生烟的网友大失所望。

我还要继续我的不幽默之旅,说一点关于乒乓球的意见。

如今似乎有很多人在忧心忡忡:中国乒乓球再这么“弓虽”下去,就没人跟我们玩了;为了继续有人跟我们玩,我们的乒乓球不要再这么“弓虽”下去了。

呜呼!两句老话不幸又在这里应验了。一句文雅一点,是“小富即安”;另一句白俗一些,是“吃了两天饱饭,就不知道自己姓甚名谁”。我始终没有弄明白,我国乒乓球称霸世界体坛有啥不好,别的国家不跟我们玩有啥关系。别人的老祖宗发明的有益身体健康的玩意儿,我们经过学习,超越了他们,比他们玩得好。这是值得自豪的事情呀。别人因为老赢不了咱们,失去自信,甘做逃兵,丢脸的是他们,不是咱们哪。别人不爱玩、不敢玩了,咱们自己玩,把十几亿人的身体都玩得棒棒的,那也不是什么坏事呀。乒乓高手都出在中国,这难道不是一件光荣的事情吗?有人可能是担心,乒乓球今后会被奥委会取消了,我国再也得不了这么多金牌。这种拜金的想法,可能很幽默,但是不值得一驳。一千多年前,唐太宗看到新科进士鱼贯而行,为天下英雄尽入他彀中而欣慰,今天人们却为乒乓高手多是中国人而忧虑!按照我的不幽默的想法,最好是,网球、垒球、排球、篮球、足球、橄榄球、高尔夫球全都玩成目前乒乓球这样的局面。到那个时候,我们才是真正的体育大国,体育强国。

法德西似乎不曾介意过中日韩足球迷的感受,美国似乎不曾介意过中国篮球迷的感受,我奇怪,某些同胞为什么那么介意别国人士对乒乓球的感受。乒乓球得了几届冠军、几块金牌,就有张五常等“有识之士”认为,我们的乒乓已经打得很好,应该放轻松心态,应该树立娱乐精神,应该让别人也赢几次。我不知道这些“有识之士”的高论,理论来源是哪里。倘若是美国,那我就敢肯定,他们是看走了眼。这一届奥运会,美国人在田径场上失误是多了点,但是他们的女排、男篮,有目共睹,都打得十分认真、锱铢必较,丝毫没有为了方便中国观众多看几眼同胞球星的表演而故意让球的意思。

有人可能会说NBA就很轻松,很娱乐。我建议这些人去问问黑人兄弟,为了赛场上的片刻潇洒,平时流了多少汗水——他们那不是张五常先生所说的轻松、娱乐,他们那是技术精湛之后的游刃有余。我们的乒乓球,显然还没有达到那个境界。

                                         2008-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