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上帝违背了保护以色列的诺言——《闲读圣经和论语》



《圣经》“旧约”的第二部分是“出埃及记”,一共有40篇,主要讲了上帝怎样将在埃及的以色列人带了出来的神话故事。有人说这不是神话故事而是以色列的真实历史,但是到目前为止,考古学家并没有能找到任何证据可以证明历史上确实曾经发生过以色列人大批离开埃及的历史,因此,在没有被证实之前,我们不妨仍然把这当成一个神话故事来看。

《圣经》的作者在“出埃及记”第1篇到第6篇中,介绍了以色列的另外一个先知摩西的来历。《圣经》故事中说,上帝曾经与亚伯拉罕、以撒、雅各立约,承诺要保佑他们和他们的后代。可是根据《圣经》作者的描写,自从雅各去世之后,上帝就背叛了他的诺言,不再保佑雅各的子孙,任凭他们在埃及为奴,受苦受难整整400多年(出埃及记12,40)。这样的描写,很容易让读者误会上帝是没有诚信的,也是不可靠的。顺便说一句,尽管《圣经》的作者让上帝在书中多次重复,要将某某土地赐给以色列的后代,但是这个诺言却一直没有真正兑现,整整忽悠了以色列人数千年。

书中说,雅各的后代在埃及为奴整整430年后,上帝才忽然心血来潮,又想起他们了,选中了摩西来领他们出埃及(出埃及及12,41)。同样,从《圣经》上的介绍来看,上帝这样做并没有征求以色列人的意见,完全是自以为是的将这样的决定强加于以色列人。这一点与今日美国悍然发动对伊拉克的侵略战争,要把美国式的民主强加于伊拉克人民非常相似。

根据《圣经》作者的介绍,上帝在雅各死后,没有再为雅各安排神权继承者,让他的后代在埃及自生自灭了400多年,然后选择了摩西这个末利人。末利人是雅各十二个儿子中的一支。《圣经》故事中说,在摩西出生的时候,以色列人在埃及繁衍的人口太多,对埃及人产生了威胁,所以埃及王命令接生婆只让以色列人的女婴存活,男婴在生下来之后直接掐死。(出埃及记1,9-10-16-22)

《圣经》故事中说,摩西是末利人,按照当时埃及王的命令,应该在出生后立刻被掐死。摩西的母亲违背这一命令,将摩西秘密抚养了三个月,然后抛弃在河边。三个月的摩西被埃及法老的女儿捡去,并被当成法老女儿的儿子抚养长大。然而,摩西却不领情,长大后依然当自己是以色列人,甚至还为了帮助以色列人而杀了一个埃及人。这事败露后,摩西就逃离了法老家。(出埃及记2,1-2-3-5-6-7-8-910-11-12-15)

摩西逃出去之后结婚生孩子,长到80多岁的时候(出埃及记8,8),有一天上帝来找他,自称是“你祖先的神,就 是 亚 伯 拉 罕 的 神 , 以 撒 的 神 , 雅 各 的 神。”(出埃及记3,6)根据《圣经》作者的描写,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在《圣经》作者的笔下,上帝是一个非常狭隘的神,他并不愿意多管闲事,他甚至不愿意做所有犹太人的神,而反复强调只愿意做“就 是 亚 伯 拉 罕 的 神 , 以 撒 的 神 , 雅 各 的 神”这一直系的神。

所以,基督教为了传教的需要,硬是把上帝说成是全人类的神,似乎是严重违反《旧约》作者所表达的真实意思的。

《圣经》中的上帝让摩西去召集以色列的长老,要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还让摩西和以色列长老一起去向埃及法老提出带领所有以色列人离开埃及的要求。磨西不相信上帝,回绝道,“连以色列长老都不会听我的,埃及法老怎么会听从我的呢?”上帝就教他两手魔术,一是将手杖变成蛇,二是让好手变成麻风病手,然后再变成好手。并把这种魔术称之为“神迹”。(出埃及记3,10-11。4,1-2-3-4-5-6-7-8)

可是摩西还是不相信上帝,也不愿意按照上帝的要求去做,他对上帝说:“你 愿 意 打 发 谁 , 就 打 发 谁 去 吧 。”上帝就为摩西安排了亚伦做“神托”,亚伦是摩西的哥哥,能说会道,上帝让他帮助摩西成为以色列人的头领。(出埃及记4,10-13-14-15-16-27-28-29-30-31)

从《圣经》的介绍来看,摩西似乎是完全被动地被上帝逼着走上了神坛,尽管他内心非常不愿意,还是按照上帝传授的魔术,获得了以色列长老们的信任。可是埃及法老却不买他的帐。法老不但拒绝了他的要求,还因此加重了对以色列人的压迫,说他们是想假借神的名义偷懒。结果,《圣经》中的上帝不但没有能帮助以色列人,反而让以色列人更加遭受苦难。

《圣经》中写到:“摩 西 回 到 耶 和 华 那 里 , 说 , 主 阿 , 你 为 什 么 苦 待 这 百 姓 呢 , 为 什 么 打 发 我 去 呢 。自 从 我 去 见 法 老 , 奉 你 的 名 说 话 , 他 就 苦 待 这 百 姓 , 你 一 点 也 没 有 拯 救 他 们 。”(出埃及记5,1-2-8-9-22-23)

《圣经》的作者将恢复家园的希望寄托在虚幻的鬼神身上,企图通过宗教的力量来抗衡现实生活中外族的侵略,这是非常不现实的。以色列民族数千年的历史也证明了他们的这个目标无法通过鬼神的力量来达到。

孔子则早在2500多年前就已经明白了这个道理,他在《论语》的“述而篇第七”之(21)中明确提出了: “不语怪、力、乱、神”的观点。 人类的事情,还是要通过对人的教育和管理来解决,试图依靠对虚构的鬼神的崇拜是无济于事的。在《论语》中,孔子坚持不谈那些怪异、暴力、变乱、鬼神的东西,而在《圣经》中则充满了这些“怪、力、乱、神”内容,这是《论语》和《圣经》的另外一个重大的区别。

是依赖和信奉鬼神来解决人类的问题?还是依靠人类自己的智慧和努力来解决人类的问题?《圣经》和《论语》提供了两种截然不同的选择。

(未完待续)
200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