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冬奥会,Tommy Hilfiger获得了为美国代表团设计比赛用服的资格,可美国奥委会规定运动员胸前必须佩带奥林匹克标识,这对一个设计特色主要靠胸前标识的品牌来说,可要一番挣扎。最终Tommy Hilfiger小心翼翼的花式标识出现在滑雪服的裤子上。相应的,它那经典的“预科生”式修身剪裁也做了更宽松的调整。与在场外尽情幻想不同,真正入选赛场的时尚品牌总要遭受诸多限制。美国设计师尼可·米勒就抱怨过颜色总要与国旗相关,“有些时候国旗的颜色根本就不时尚。”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恒源祥打造的礼服终于完成了最重要的演出。为中国奥运代表团设计的入场礼仪服以中国红、琉璃黄和玉脂白为主色调,男款黄衬衣红西服,女款红衬衣黄西服,分别搭配白色长裤、中裙和小礼帽。整体效果遭到网友激烈的恶评。恒源祥的副总经理李巍说:“不同于穿在模特身上的单独服装,入场礼仪服要保证高矮胖瘦、男女老幼的适穿性;细部雕龙画凤不仅会淹没在整体效果中,还有可能形成整体的瑕疵;还要在大方阵的入场仪式上使中国奥运代表团跳脱出来。在中国传统文化和国际面貌之间找到平衡。”这位总经理很坦率,被问及是否知道网友对礼服的戏称,他说:“知道呀,西红柿炒蛋!”
不过,穿什么样的礼服,在奥运会上只是一闪而过,等比赛开始了,大家要看的是身体。福柯就认为衣着之上的文化规范和社会含义掩藏了身体的美感:“一个人对自己身体的控制与自我意识,只能通过投入身体的权力的运作效果来获得:体操、体育运动、肌肉锻炼、裸体主义……脱下你的衣服吧,要苗条、好看、最好晒成古铜色!”
开幕式大概只是体育中讲究仪式和规范的部分,等比赛开始,人们只会谈论身体,运动员的身体是高人一等的,一方面他要自我发展自我培养,另一方面他要参与竞争,古希腊文化中,英雄处于凡人与神之间,运动员就是要当英雄。更好看的仪式是为英雄加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