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研读各大机构的报告,试图从中挖掘出一点点光彩的亮点,但遗憾的发现,中报之后,绝大多数的研究机构(包括券商和基金)都毫不留情地下调了各行业的业绩预测。
从上游看,有色金属、钢铁、水泥、化工和农业的业绩预测在向下修正,未来的行业景气不断下降,而中游制造业的业绩也开始下调,情况和我们前期预测的差不多,那就是成本压力虽然不大,但市场需求却在不断转弱,其中工程机械、汽车的盈利预测几乎被所有机构向下调整,下游行业中被向下调整最多的是传媒、旅游;金融和地产则是机构看法最悲观行业,特别是证券行业,行业周期性非常明显,业绩下降的速度则是最快,没有被大幅下调的行业目前有通讯设备、医药、食品和商贸,由于绝大多数周期性行业不断下调,相对来看上面四种没有被下调业绩的行业却反而显得估值过高,从相对性来讲他们也没有免除被降低股价以求得估值下调的平衡。
随着时间的推移,市场将逐步走完第三季度而到第四季度,业绩预期的明确性开始出来,如果要出现反弹行情的话,只有跟随业绩在2009年仍然没有被机构大幅度看淡的行业,这类行业就中国主导性投资拉动的行业为主,房地产和股市的下跌影响了消费,近一段时间国内各大城市的廉价房计划大量铺开,直接吸收了中低层人民的购买意愿,对商品房形成重要打击,直接影响了房地产商在“金九银十”的房屋销售,消费也不是特别乐观,而且商贸行业向来竞争无序,业绩增长力度有限,医药行业估值一直不低,基本上优秀的医药股还在四十倍左右,要等待估值绝对合理还有一段时间,从行业角度去挖掘市场机会真的不多,其中可以供操作的好品种还没有凸现出投资价值,唯一值得跟踪的还是中游的部分制造业子行业,原材料成本下来了,如果有国家主导的投资项目需求拉动,还能保持一定程度的景气,我们还是坚持看好铁路行业的龙头中国南车,只需等待市盈率逐步降落下来,或者走出坚实的底部。
周三即将公布CPI和PPI的数据,估计管理层对抑制通货膨胀的成绩表示满意,不会再出台进一步的紧缩措施,但刺激经济的方案也不会这么早推出来,调准备金可能,但降息的概率不高,PPI降落只是反映了机构下调盈利的客观性,现在市场17倍市盈率,随着业绩的下降平均市盈率还会走高,所以17倍的市盈率不是底,只能从股价不断向下调整中获得平衡,《新劳动法》推出后,中国的人工用工成本大大增加,在加上中国的有效劳动力锐减,从1990我国的20-29岁的劳动力人口已经从过去的2亿3千3百万降到了现在的1亿6千5百万,人口红利不再是中国的竞争优势,在科技尚未成为主要生产立时我们的人口老龄化已经来临,这才是抑制经济发展乃至抑制企业盈利的最大最危险的因素,工业化尚未完成便要面临向高端技术转型,向服务行业转型的挑战,这样的困难绝对不是降息或者下调存款准备金继续刺激经济可以弥补的,跑得过快了,必然需要停顿下来重新补课